恰同学少年:周恩来蔡和森等如何投身五四运动
栏目:本院刊物 发布时间:2024-10-23

  银河官方官网身处西方思潮涌动和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许多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此次运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思想不断成熟,成为早期中国的创建者和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1921年,中国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2020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人民网党史频道为您盘点五四运动中为中国开辟全新道路的几位杰出代表,以此来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在《湘江评论》上发表的最重要的文章,是长篇论文《民众的大联合》,连载于第二、三、四期。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公开赞颂了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影响。他说:“俄罗斯打倒贵族,驱逐富人,劳农两界合立了委办政府,红旗军东驰西突,扫荡了多少敌人,协约国为之改容,全世界为之震动。”在这里详细论述人民必须联合、团结、组织起来以和有组织的统治压迫阶级对抗的极端重要性。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在北京散发传单时被捕,全国各界立即掀起营救陈独秀的运动。也加入营救行列。他在《湘江评论》创刊号发表了重要文章《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文章在介绍了陈独秀被捕经过和全国营救陈独秀、盛赞其几年来提倡新思潮的功绩后表示:“我们对于陈君,认他为思想界的明星。……陈君原自说过:出试验室,即入监狱;出监狱,即入试验室。又说:死是不怕的。陈君可以实验其言了。”《湘江评论》发行后,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销路很好。第一期印2000份,当天销完,又重印2000份。它大大地推动和加强了,推动了知识界、教育文化界走向进步、走向革命。它不仅是提倡新文化、反对封建旧礼教的宣传者,而且是民众运动的组织者,经常讨论思想问题和社会上各种实际问题,并号召积极行动。7月21日《湘江评论》第二期出版的同时,又出了“临时增刊”第一号。28日,出第三期。从第二期起每期印5000份。湖南各地以及武汉、广东的青年学生,一部分中小学教员及社会进步人士都争相抢购。8月中旬,《湘江评论》第五期刚刚印出,便遭到湖南督军张敬尧的查禁,罪名是宣传“过激主义”,被迫停办了。湖南学联也同时被强行解散。和学联的工作人员搬到岳麓山湖南大学筹备处住下,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湘江评论》被封后,又应邀主编一个学校学生会出的周刊《新湖南》。他标明刊物的宗旨是:批评社会,改造思想,介绍学术,讨论问题。和《湘江评论》一样,这份刊物的大部分文章是写的。文章有“社会主义是什么?无政府主义是什么?”等等。不久,《新湖南》也被张敬尧封闭了。此后就在长沙《大公报》等报纸上发表文章,正面或侧面地揭露统治者的黑暗和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办《湘江评论》起,在进行社会政治等实际组织活动的同时,从事着革命的新闻工作、政论工作和思想理论工作,这些工作都取得辉煌的成绩,是他早期革命活动史上的重要一页。【详细】

  1919年5月,周恩来从日本回到天津后,就积极投入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并应邀主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他在《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发刊旨趣》中指出,将“本民主主义的精神发表一切主张”“本‘革心’同‘革新’的精神立为主旨”。“革新”就是要改造社会,“革心”就是从改造学生自身的思想着手。这篇文章发表后,天津各大报纸纷纷转载,引起很大反响,大批订单纷纷寄来。

  五四运动以后,国内掀起一个赴欧勤工俭学的热潮。周恩来也产生了这种想法。他想到马克思的故乡去实地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真相、深入了解各种改造社会的学说。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运用到拯救中华的具体实践中。1920年12月中旬,周恩来到达法国巴黎。半个多月后,他去往英国伦敦。经过对各种不同新思潮的推敲比较,周恩来终于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的信念。【详细】

  蔡和森是中国早期的重要领导人。1918年,蔡和森与等同志在长沙共同发起组织了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之后,蔡和森同志在留法期间提出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新民学会的活动方针,得到广泛赞同,产生很大影响。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筹备旅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同志组织在京的湖南学生,投入了这场反帝反封建运动。

  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五四运动推动下,留法勤工俭学形成高潮。1920年初,蔡和森同志怀着对革命理想的热烈追求,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他在法国感受着异国文明的冲击和思想潮流的激荡,“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的重要段落,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及各国工人运动,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参与领导勤工俭学学生的正义斗争,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一起筹组中国旅欧早期组织,成为法国支部的创始人之一。他与陈独秀和同志通信探讨建立的问题,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等问题提出了正确的主张,成为提出“中国”名称的第一人。1921年7月,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正式成立。蔡和森同志虽未参加成立大会,但他对于党的创建,在思想上、组织上尤其是在建党理论上作出了重大贡献。【详细】

  王尽美是中国创始人之一、山东地方党组织最早的缔造者和领导者。1919年时他年仅23岁。五四运动开始后,王尽美和北园分校的同学们参加集会、,组织罢课并联络济南其他学校的学生建立反日爱国组织,开展街头宣传。他身穿校服,胸前斜披书有“还我河山”大字的白布条,站在群众中间慷慨陈词。5月23日,在济南学生联合会的组织和领导下,济南中等以上21所学校举行总罢课。王尽美还起草了《罢课宣言》。

  6月上旬,山东当局为防止扩大,决定提前放暑假。王尽美等人又组织一师与济南各校学生开展了日货斗争。他们重新调整了学生组织,并组成23人的评议会。学生们号召“不买日货,不穿洋布,不坐汽车,不乘日本管辖的胶济铁路火车”,并分组到城关、商埠和市郊商店稽查日货。王尽美等人还带头在济南各校成立国货贩卖部。当时,驻济南日军和日侨吃的粮食主要靠北园一带供应。为断绝日本人的粮食,王尽美等人组织一师与济南各校学生,联合北园爱国人士发动北园民众把通往市区的道口、桥梁全部堵住,切断了日本人的大米供应。他还亲自动笔,写了一首歌谣:“穷汉白劳动,财主寄生虫。人穷并非命,世道大不公。农民擦亮眼,革命天才明。”

  在五四运动中,王尽美深深感到群众运动的巨大力量。1919年下半年,他作为代表来到北京,接触到李大钊等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据北京小组创始人之一罗章龙回忆:我领他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教师和学生宿舍等处转转看看,还去看了一些外面来旁听的学生,同时向他介绍了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情况。1920年夏秋之际,王尽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信仰,并于1921年春在济南成立了济南小组。【详细】

  1919年5月4日,中国创始人之一李达正在日本留学,这一年他29岁。6月,他得知五四运动的领袖陈独秀被捕,立即赶写了《陈独秀与新思想》一文寄回国内发表。他在文中充满信心地写道:“顽固守旧思想的政府能捕得有‘新思想’‘鼓吹新思想’的陈先生一个人,不能捕得许多有‘新思想’‘鼓吹新思想’的人。纵使许多人都给政府捕去,那许多人的‘精神’还是无恙的。”

  五四时期,全国掀起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社会主义思想运动。李达积极投身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中,成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旗手。1919年6月18日和19日,李达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公开发表了《什么叫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目的》两篇文章。文章初步阐述了社会主义的原理,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的必然性。他指出“社会主义有两面最鲜明的旗帜,一面是救济经济上的不平均,即消灭经济上的剥削,一面是恢复人类真正平等的状态”。这两篇文章引导了许多五四青年投身社会主义运动。

  为了及时而系统地在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李达还抓紧时间翻译了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至1920年夏天,他分别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三本书。这些书籍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1921年5月前后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在当时国内马克思主义著作非常缺乏,不少先进分子包括某些早期者还缺乏直接阅读外文书籍条件的情况下,这三部译著的出版,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后来在评价李达时说:“你在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创建中国,你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你还是一直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这块阵地,这也是很了不起的。”【详细】

  邓中夏,1894年10月生,湖南宜章人。1914年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转入哲学系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参与火烧赵家楼的行动。1920年3月,在李大钊领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人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为骨干,发起组织了北京的早期组织,李大钊为书记,邓中夏成为中国最早的党员之一。

  从1920年4月起,邓中夏长期在北京长辛店从事工人运动,主办工人劳动补习学校,建立工会,为北方工人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详细】

  (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党史频道、党史上的今天、党史百科等)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