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党领导下的第一份理论刊物
栏目:本院刊物 发布时间:2024-10-28

  《》是中国上海发起组于1920年11月创办的一个半公开性理论刊物,至1921年停刊,前后共出版了7期(目前所看到的只有1至6期)。16开本,每期50页左右,不标明编辑、印刷、发行地址,但每期都在《新青年》上刊出广告启事和要目,假称在广州发售,实际上编辑部就设在上海法租界辅德里 625号,即主编李达的住所中。《》月刊发行量最高时达到五千多份。

  《》月刊的作者多为上海发起组成员,如陈独秀(TS)、沈雁冰(P·Y)、李达(江春、胡炎)等,全用化名写作。创刊号刊发的陈独秀执笔的《短言》,表达了上海发起组拟定的《中国宣言》的中心思想。他指出,中国劳动者无论在国外还是本土,都是资本家的奴隶,“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救出,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本阶级,跟着俄国的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不可”;这个新方法,就是“用劳动专政的制度,拥护劳动者的政权,建设劳动者的国家以至于无国家”。

  《》月刊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宣传有关建设的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运动的情况、文献资料,特别是俄国的经验和列宁的著作。二是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论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主张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建立俄国布尔什维克式的中国,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为改造社会的根本手段,批驳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三是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

  在军阀政府反动统治的年代,《》月刊旗帜鲜明地打出了的旗号,对中国的筹建工作起到了宣传、组织和推动作用。由于该刊是适应建党需要的产物,所以它一出刊,就受到了早期者的热烈欢迎,当时曾被各地党的早期组织列为必读材料,在大批革命者中间广为流传。李大钊领导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一则《通告》中向会员和进步学生推荐这个刊物。在长沙组织者学习《》的同时,还把其中的《俄国的历史》《列宁的历史》等文章推荐到长沙《大公报》发表。1921年,给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写信谈到建党问题时,曾热情赞扬“上海的《》杂志,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银河官方官网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