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宣部主管的月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专栏中,以《扛起两面大旗决胜全面小康》为题,刊发章丘加快济东新区强势崛起、当好省会创新发展龙头的经验做法,再次把章丘工作推向了全国。
据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于1983年创刊,同志题写刊名,是中央宣传部主管、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的,旨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实践的全国公开发行刊物,是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和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是学习宣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园地,是全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和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人员的共有园地。
章丘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东部,面积1719平方公里,辖17个街道、1个镇、907个村(居),人口105万,农村人口82.5万。近年来,章丘区全面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完善全区“1266”工作思路,加快齐鲁科创大走廊、齐鲁智造大走廊、沿黄生态走廊和齐鲁古道文旅走廊规划建设,扛起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两面大旗,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产业稳链延链。谋细做实“一高带三新”(高端制造,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实施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推动工业经济规模向2000亿进军。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一链一策”打通堵点,协助重汽、圣泉等龙头企业接通断点,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围绕延链强链,坚持存量与增量并举,出台产业招商新政,编制产业招商地图,建立北京、上海等招商工作站,开展集中签约活动,参加第二届儒商大会、“云招商”推介等活动,签约项目69个,总投资544.26亿元。围绕集群集聚,启动重汽配套产业园、大汉高端建筑机械产业园规划,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医疗器械巨型工厂。
二是企业扶优扶新。以培育“十百千”企业为抓手,以重点工业项目为支撑,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大树壮主干、小树快成长、老树发新枝、众树成森林。开展“技改攻坚突破年”活动,实施技改项目,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步伐持续加快。建立工业大数据监测平台,实现数据贯通、业务联通、管理畅通。实施千家小印刷、小铸造等特色产业治理提升,靶向指导小微企业升规纳统,积极培育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化工厂(车间)认定及企业上市工作,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三是项目做大做强。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发挥大项目专班作用,健全“四个一批”推进机制,克服疫情影响,打通绿色通道,2020年276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复工,12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依托齐鲁科创大走廊,持续填实产业平台,北京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等项目落户龙山人工智能谷,汉诺威技术研究院等项目落户中意高端前沿产业园,中白新材料产业园成为全省首个新型产业用地M0示范园区,泉城科技金融小镇吸引20家企业入驻,控股集团信用评级获“2A+”资质。
四是服务提质提效。加快新政务大厅建设,围绕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持续推进流程再造,推出230项容缺办理事项,公布第一批行政审批告知清单,一事办、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就近办、帮代办更加便民高效。推行并联审批和“一业一证”改革,创新推出全省首个“四证齐发”的审批新模式,打造动心、放心、舒心、安心的营商环境。出台《关于关心关爱企业家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推行企业家问需“早餐会”制度,实现有诉必应、首接即办。
一是组织调优做强。深入开展头雁培育,调整村级党组织书记198人次,公开遴选30名村党组织书记,抓好2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用好乡村振兴专员,发掘一批能力强、劲头足、能干事的优秀带头人。启动“双百人才、下乡兴农”,建设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市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1人当选全省“齐鲁乡村之星”。
二是产业上下联动。聚力“八大名品”培育,实施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六产”融合发展双轮驱动,上线中国大葱网,签约拼多多电商,推进“网红”赋能,联合中国物媒平台,打造线上名优特产品商城。完成章丘大葱传统种植保护区提升及智慧农业系统建设,高官甜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运营,中国农科院龙山小米首席专家博士工作站揭牌。办结全市首笔“地押云贷”业务,农贷资金一键流向田间地头。
三是环境内外兼修。深化三大示范片区(三涧溪、东方商人、白云湖)和样板村庄建设,扩大三涧溪村联带示范效应,推广官庄街道“党员领着群众干”经验,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域展现美丽宜居乡村风貌。强力推进“三大革命”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改厕验收,饮水安全工程整体收尾,“四好农村路”建设即将全面完工,207个村街道硬化工程、100处乡村客运站点建成,实现城乡公交全覆盖。加快实施荒山绿化、山体修复和退耕还林,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5.6%。
四是文明劲吹城乡。深入实施以“百家媒体瞰章丘、百名作家写章丘、百名书画家绘章丘、百件歌舞曲艺作品颂章丘、百名宣讲员赞章丘、百名摄影家拍章丘”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六百”工程,加强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百姓舞台”提升工程,基层文艺队伍1000多支、文艺骨干5000余人,每年举办文化惠民演出200余场次。以创建文明城市、打造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为契机,建成18个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23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文明村镇达标覆盖率达85%。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十佳文明市民等先模人物评选活动。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新风正气,发挥党员干部、红白理事会作用,疏导结合治理乱埋乱葬,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白事简办、红事新办蔚然成风,被确定为全市唯一省级婚俗改革试点。
五是人才扎根聚集。制定鼓励回乡创业政策22条、人才新政20条,以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特色产业联合体等形式,吸引500多名人才回乡,100多人在特色种养、社区服务等项目上结出成果。加强与驻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农村电商、品牌营销等针对性培训,建立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市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各1处,围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重点,采取财政补助、委托培养等方式,培育亟需人才。开展“双百人才下乡兴农”行动,聘请百名专家包村共建、百名实用人才入户帮扶,聘请各界优秀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对年轻创业者实施“传帮带”。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每年筛选扶持30名优秀创业人才,坚持落实人才住房、户口迁转、生活补贴等服务,实现待遇留人。
一是基础设施快速推进。胶济铁路章丘站、青银高速改扩建工程建成投用,绕城高速二环线东环段即将通车,济莱高铁、小清河复航、济高高速等工程加快建设,轨道交通8号线、济潍高速、绕城公路二环线等项目即将开工,互联互通、内外联通的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拓展。“三河两湖”治理工程、“两横五纵十二冲沟”水网体系建设有序推进,东湖水库改造、白云水库工程加快建设,白云湖增容1500万立方米,生态防洪综合功能全面提升。
二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淘汰落后工业炉窑,完成1.1万户“煤改气”“煤改电”入户核查,购置新能源公交车60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行,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年发电1.63亿度。开展涉水重点污染源达标百日攻坚行动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18处破损山体治理。
三是民生实事顺利实施。开工安置房15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开工。成立青未了幼教集团,东城实验学校等16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进展顺利,教育资源更加优化。东部医疗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基本建成,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更加完善,入选“2020年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十佳榜。把就业摆在优先位置,加大援企稳岗、减免社保缴费等力度,推进专业劳务合作组织向农村延伸。完善提升养老服务设施,对区级养老服务中心、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进行改建扩建。
四是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坚持“四城”共建,深入推进十大行动,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发布“中国龙山泉韵章丘”省内首个城市区域品牌,凝练“新时代闯关东精神、新时代铁匠精神、新时代儒商精神”三大硬核精神,内聚外引效果凸显。坚持党建引领、网格下沉、力量整合,推广“巷长制”,探索“五治融合、五化同步”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新模式,疏通城市“毛细血管”,打造新时代“章丘经验”升级版。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开展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以《民法典》为重点深化“法治六进”,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全力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是突出抓好党建引领。开展以“单位联百村、干部带万户”为主要内容的联带扶贫行动,统筹安排19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3992名党员干部包联所有贫困村和贫困户,选派160名优秀后备干部、业务骨干担任驻贫困村,全部脱产驻村,非贫困村以责任片区为单位派驻工作队,确保帮扶体系完备、帮扶工作顺畅。
二是重点抓好产业扶贫。实施一批产业扶贫大项目、好项目,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41个,总投资1.39亿元,2019年底产生收益1366.54万元。大力实施光伏电站项目,总投资6300万元,建成光伏电站83个,实现贫困村全覆盖,产生收益2300多万元,惠及全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带贫益贫成效显著。
三是全力抓好扶志扶智。创新实施孝善扶贫模式,通过发放孝善扶贫补贴金,激励贫困老人子女主动承担赡养义务。大力开发扶贫专岗,由政府购买服务为贫困群众量身打造就近增收平台。全力做好就业服务,银河官方官网通过免费技能培训、组织定向招聘、设立就业扶贫车间等方式,带动近700名贫困人口就业,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统筹抓好行业及社会扶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推进贫困群众行业帮扶政策应享尽享,织密返贫防护网。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分类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加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实现资助政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全面实行慢病签约帮扶、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有效防止贫困群众因病返贫。坚持全面排查、应改尽改、动态监管,实现贫困群众危房鉴定全覆盖,全力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发挥社会力量,并对爱心企业、创新项目加大表扬力度,人人关心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氛围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