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笔者在紫禁城“南大库”区域〔图一〕西南部一棵国槐〔图二〕树坑里捡到一小片康熙青花万寿尊残片〔图三〕,该瓷片厚1.1厘米,长2.8厘米,宽1.1厘米,釉厚约0.3毫米,留有4个不全的青花“寿”字〔图四〕,这为研究康熙青花万寿尊又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此处是清代宫廷的外瓷器库所在地,位于南薰殿〔图五〕东南方。《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六六一“嘉庆朝·工部一·宫殿·外朝之制”条载:“武英殿之南为外瓷器库,稍西为南熏殿。”所言正是此处。
2014年8月,为配合故宫博物院西华门内南侧南大库区铺设消防管线,故宫考古所对该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出南大库建筑南侧的原始地面,以及一个临近库房的御窑瓷器残片集中掩埋坑,出土明代洪武朝至清代宣统朝瓷器残片标本数万片,根据装饰工艺初步分为20类,其中青花、黄釉各占比约三分之一。其青花类瓷片标本中,不见康熙青花万寿尊残片。
2015年4月,为配合南大库区域管理用房工程建设,故宫考古所再次对该区域内开挖的建筑基槽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发掘区位于2014年考古发掘所开探方以南平行区域,出土瓷片主要为明代中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残片。
其实,早在1992年,在南大库区域进行水管网施工时,即出土过大量瓷片标本,绝大多数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朝御窑产品,品种有青花、浇黄釉地青花、釉里红、祭红等几十种,但青花瓷片中未见有康熙青花万寿尊残片。
笔者在南大库区域捡到的康熙青花万寿尊残片虽小,但在学术研究中意义重大,为研究颇受人们瞩目的康熙青花瓷中的名品——青花万寿尊,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康熙青花万寿尊,因器形高大、气魄雄伟、周身写满一万个青花“寿”字(蕴含祝寿之意),且胎、釉和青花发色无不具备康熙青花瓷典型特征,而成为康熙青花瓷中的名品。因体大胎厚,其烧成难度极大。据统计,目前传世有6件完整器,故宫博物院收藏1件〔图六〕、南京博物院收藏1件〔图七〕、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收藏1件〔图八〕,另2013年11月27日香港佳士得拍卖行拍卖出现1件、2018年11月29日香港中汉拍卖行拍卖出现1件、美国纽约私人收藏1件。此外,有瓷片收藏爱好者在北京平安大街西地铁工地、卢沟桥土场和圆明园等地也分别采集到万寿尊残片标本。
从清代万寿节进贡“以九为度”和中国人认为“九”为阳数之最等方面考虑,学者们推测当时应该烧造了9件青花万寿尊。现存6件传世青花万寿尊尺寸大小相差无几,且外底大多有窑裂,但因不碍于观瞻,而且其他方面均无问题,所以当时没有被视作废品而遭砸碎淘汰。此种现象也反映出青花万寿尊烧成难度极大,废品率非常高,否则,外底有窑裂这种瑕疵理应被淘汰。下面以故宫博物院藏康熙青花万寿尊为例详加介绍。
尊高76.5厘米,口径37.5厘米,足径28.0厘米。造型为盘口、方唇、溜肩,肩以下渐收敛,浅宽圈足。尊内、外均施亮青白釉,足端和外底无釉。通体连口面写满一万个青花“寿”字,分布为:口面两周,每周77字,共计154字;口外壁一周48字;腹部75周,每周130字,共计9750字;足外墙一周48字。
尊形体雄伟、胎质坚硬、釉质莹亮。所饰青花篆体“寿”字虽繁密,但布局严谨,排列整齐,疏密有致,横成排,竖成行。字体大小、结构随瓶身起伏而作调整,变化自然,说明当时在设计上做到了一丝不苟、分毫不差。加之以幽蓝的青花进行书写,使整个器物看上去既庄重,又典雅。
仔细观察青花万寿尊上书写的“寿”字,除以篆体为基础衍生的各种变形“寿”字外,还继承发展了古人象形、会意造字法,并结合鸟虫篆、蝌蚪书和金石篆籀等字体,创作出大量“寿”字,甚至借鉴山川云泽、风雨雷电、鸟兽虫鱼、天干地支、星宿图形、阴阳八卦、奇门符咒等组成各种各样的“寿”字。常见的玉筋篆、古文奇字、大篆、上方大篆、小篆、坟书、穗书、倒薤篆、柳叶篆、芝英篆、转宿篆、垂露篆、垂云篆、碧落篆、龙爪篆、鸟迹篆、雕虫篆、蝌蚪篆、鸟篆、鹄头篆、麟书、鸾凤篆、龟书、龙书、剪刀书、璎珞篆、悬针篆、飞帛(白)书、殳篆、金错篆、刻符篆、钟鼎篆等32种篆法,几乎应有尽有。诚如下文介绍的当时专门为青花万寿尊烧造成功而特制的“青花万寿尊赋笔筒”上的赋文所称:“若夫蝌蚪缤纷,虫鱼辐辏,穗书著体。夫农轩鸟迹,成文于颉籀,或会意而表云雯,或象形而图辰宿。”以往研究者曾认为青花万寿尊上的一万个“寿”字不重样,后经仔细观察后发现,万寿尊上的1万个寿字是将1000个不同字形的寿字按一定规律每个书写10遍。
总之,青花万寿尊上的一万个“寿”字,汇集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宇宙观的众多元素,可谓包罗万象。尊上的每个字均运笔自然,毫无败笔现象,说明当时写字人必定怀揣虔诚和敬畏之心,而且对寿字各种书体的写法了如指掌,如此方可做到胸有成竹、下笔有神。此尊堪称将中国书法艺术与瓷器装饰艺术有机融合的经典。
康熙青花题《万寿尊赋》笔筒,是研究康熙青花万寿尊十分重要的实物参考资料。
近10余年来,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出现两件康熙青花题《万寿尊赋》笔筒。一件已于2012年8月23日由故宫博物院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购得〔图九〕。笔筒高15.6厘米,口径18.5厘米,足径18.2厘米。直口、方唇、筒腹、璧形底。内、外施白釉,外底有一较宽的环形区域刮釉,系垫圈垫烧处。外壁以青料书写楷体《万寿尊赋》长篇文字。外底中心圆饼形凹进内施釉,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另一件由香港中文大学于2007年11月6日从北京诚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购得,现收藏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图十〕。2015年5月22日笔者访问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时,曾上手看过此笔筒,笔筒上所题赋文与故宫博物院购买的青花万寿尊赋笔筒上的赋文完全一致,外底刮釉方式也一样,中心圆饼形凹进内亦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两件笔筒上的赋文和款识字体风格也一致,说明为同一个人所书写。
制器于古,则象与乾;仰观俯察,奇画偶连;智周万物,理肇先天;变通不倦,品类斯全;百工巧备,群圣道传。神器是作,风火司榷。炼土石而参造化,配阴阳以运玑璩。攻工进殳,斨于弗逮;制于补虞,滨于未然。其形也,广则合天度之周,厚则揆地气之式;外持圆而秉坚,中含虚而受益。岁差之数七十五横,列其字以如之,积其余以象闰;国风之名一十三直,垂其墨以均也,借其行以分域。其质也,如圭如璧,无偏无陂;弗追琢而同金玉,弗作会以事宗彝。守朴之莘,岂彰施于五色;含章之美,特自畅于四支。若夫蝌蚪缤纷,虫鱼辐辏,穗书著体。夫农轩鸟迹,成文于颉籀;或会意而表云雯,或象形而图辰宿。风樯阵马,笔端认石;鼓之周宣,卧虎惊龙;墨沈灿雕,戈之夏后;河洛重开,英姿再观;焕有文章,介兹眉寿。至于所作之旨,其义当研。无二上以合寰区,名因九五;集百家以搜坟典,箓广十千。法孔圣春秋之书,并系王于正月;遵周雅江汉之什,惟祝寿以万年。不必登中岳而听嵩呼,俨然对大宝以瞻魏悬。至哉尊也!非晋廷之白兽饮于臣,非尧宫之北斗倾于陌。卜年卜世树德,并九鼎之巍巍;可勒可铭振声,重九钟之赫赫。教以道而喻以义,体大禹击镛铎之心;景星见而庆云生,符帝舜陈鼓旌之迹。举当朝,宁九天,展帝座威仪;捧达枫,宸万国,觐天颜咫尺。虽曰器资水火,必籍(应为“藉”,笔者注)天工以化成;然而美备甄陶,全由臣力以区画。臣功懋而应天心,皇恩浩而膺福泽。介景福于弥疆,庆海宇于咸适。凛呼!覩万寿之特尊;允矣!昭九重之令德。
康熙青花题《万寿尊赋》笔筒肯定是为康熙青花万寿尊烧造成功后而专门制作,但由于其只在外底署“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器身未署干支纪年,因此不能佐证万寿尊的具体烧造年代。但可以通过其他署有干支纪年且题写长篇诗词歌赋的康熙青花笔筒,来推测康熙青花万寿尊的烧造年代。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康熙青花题《前赤壁赋》笔筒〔图十一〕,落款为“丁卯秋初漫录于玉润书林愽玩、攻玉子”,外底中心圆形凹进内署青花楷体“文章山斗”四字双行款,由此可知写字人应为“攻玉子”,“丁卯”即康熙二十六年(1687),是年康熙皇帝三十四岁。故宫博物院还收藏一件康熙青花题《醉翁亭记》笔筒〔图十二〕,落款为“戊辰秋初录于昌江之浮碧亭、攻玉子”,外底中心圆形凹进内署青花楷体“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由此可知写字人应为“攻玉子”,“戊辰”即康熙二十七年(1688),是年康熙皇帝三十五岁。此外,还见有些书写长篇诗词歌赋或篆体“寿”字的康熙青花笔筒,落款“攻玉子书”,但未署干支纪年。
仔细比较可以发现,“攻玉子”或“攻玉子书”笔筒所书写诗词歌赋的字体风格,与两件题《万寿尊赋》笔筒上的完全一致,因此,《万寿尊赋》笔筒上的赋文亦应为“攻玉子”所书写。但“攻玉子”或许是写字人的号,其真实姓名尚无法查到。
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康熙青花题《李太白送魏万还王屋》诗笔筒〔图十三〕,落款为“丁卯秋八月录唐李太白送魏万还王屋诗于昌江之浮碧亭,璞庵”,钤篆体“荆石”方形闲章。外底中心圆形凹进内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题诗字体风格和款识风格与上述青花题《万寿尊赋》笔筒上的赋文字体风格和所署款字风格一致,均应为攻玉子书写。由此件笔筒可知,这位在笔筒上题写诗词歌赋和“寿”字的人,其名号除了“攻玉子”外,还应有“璞庵”“荆石”。
〔图十三〕清康熙二十六年青花题《李太白送魏万还王屋》诗笔筒(故宫博物院藏)
上述情况表明,由攻玉子书写文字的青花笔筒集中出现在康熙二十六年、二十七年、二十八年这三年间,题写的诗词歌赋有《前赤壁赋》《万寿尊赋》《醉翁亭记》《刘伯温写情》《李太白送魏万还王屋诗》以及通篇篆体“寿”字等,笔筒外底所署青花款有“文章山斗”“大清康熙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等。
查清代宫廷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可以发现从乾隆三年(1738)至二十三年(1758),乾隆皇帝曾屡屡降旨为这种万寿尊配座并指明陈设地点,档案中称之为“万寿尊”“万寿瓷尊”“瓷万寿尊”“天盘口万寿大尊”“天盘口万寿瓷尊”“天盘口万寿大瓷尊”等,但档案并未指明其为康熙朝产品。例如:
乾隆三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之“广木作”载:“三月二十二日,司库刘山久、催总白世秀来说:总管刘沧洲、首领开其里交万寿瓷尊一件。传旨:着配一木座。钦此。于本年四月二十七日,司库刘山久、催总白世秀来说:万寿瓷尊一件配得木座,交总管刘沧洲呈进。讫。”
乾隆六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之“木作”载:“十一月初七日,司库刘山久来说,太监高玉等传天盘口万寿大瓷尊一件。传旨:着配座。先画样呈览,准时再做。钦此。于本月二十六日,司库刘山久将画得天盘口万寿瓷尊一件、下边木座纸样一张,交太监高玉等呈览。奉旨:照样准做。钦此。于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司库刘山久将配得木座天盘口万寿大瓷尊一件,持进交太监高玉等呈进。讫。”
乾隆七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之“记事录”载:“十二月二十一日,司库白世秀、副催总达子来说,首领开其里交天盘口万寿大尊一件(随架座)、青绿圆罐一件(随架)、青绿百环瓶一件(随座)、龙泉釉蓍草瓶一件(随座)。传:着送往圆明园,仍交开其里。记此。于乾隆八年正月初六日,将天盘口万寿大尊等四件,俱随木架、座,交栢唐阿克敦送往圆明园,交首领开其里。讫。”
乾隆九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之“木作”载:“六月初五日,司库白世秀、副催总达子来说:太监胡世杰、张玉交瓷万寿尊二件(俱毛口)。传旨:着配座。先画样呈览,准时再做。钦此。于本年十月初六日,司库白世秀、副催总达子将万寿尊二件配得楠木座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
银河国际galaxy网站
乾隆二十三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之“油木作”载:“六月十二日,郎中白世秀、员外郎金辉来说,太监胡世杰交万寿瓷尊一件。传旨:着配薄些木座,在万寿山淡宁堂陈设。钦此。于本月十八日,郎中白世秀、员外郎金辉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前者交出万寿瓷尊一件不必配薄座,着仍用旧座。照芳碧丛珐琅尊的香几样式、高矮配做香几一件,其瓷尊高矮要与珐琅尊一样。如不能,用座子衬合,得时补安在松花绿磬的空处。钦此。”
另,《清宫颐和园档案陈设档收藏卷二》载:“嘉庆十二年,颐和园治镜阁西厅内设白地天盘口万寿尊一件(口磕釉,紫檀座),随廊宫门上挂青步帘刷八件。”
从乾隆皇帝频频降旨为这种青花万寿尊配木座和指明陈设地点看,当年乾隆皇帝对其非常重视。
康熙五十二年(1713)三月十八日是康熙皇帝六旬万寿节,于京城隆重举办庆典,朝野同贺,盛况空前,并编纂《万寿盛典》官书加以记录。因此,以往人们均认为此种青花万寿尊是康熙四十四年(1705)至五十一年(1712)郎廷极(1663-1715)任江西巡抚时,专门为庆祝康熙皇帝六旬万寿而在景德镇督造的寿礼。康熙帝终生励精图治、尚勤戒奢,每年万寿节都低调度过,不许大张旗鼓操办。尤其是康熙二十六年(1687)其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去世后,更是拒绝各级官员恭进寿礼。《清代历朝起居注合集》载:“康熙三十八年三月……又总督张鹏翮等以苏州府官员士庶庆万寿节,进献各色果品表奏一通,奏事存住,转奏。奉旨:朕往岁遇万寿节犹受庆贺礼,自太皇太后崩后,并不曾受一次。此日但斋戒独处,观书写字而已,余无所事。且朕于平居亦不喜宴乐,在京时,诸王大臣官员等,每遇万寿,辄表请照前行,朕皆不允。今至此处受庆贺礼,则非朕初意矣!断乎不可。尔众官员士庶遇朕万寿节,感激奏请亦所当然,只此即是朕享受之矣。尔等众意朕已知之,不必再三陈请,着大学士张玉书转谕众等知悉。”唯一例外的是康熙五十二年,全国官民自发为其庆祝六十大寿,规模空前。加之古人对六十岁生日格外重视,因此,以往认为如此气魄雄伟的青花万寿尊被用作康熙帝六十大寿贺礼,似乎比较合乎情理。
但近年香港中文大学林业强教授结合艺术市场出现的专门为青花万寿尊烧造的康熙青花《万寿尊赋》笔筒,及其他有与此种笔筒上文字书法风格一致、书有长篇诗词歌赋的笔筒(落有干支纪年款)进行研究,认为这种青花万寿尊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由画家刘源设计、督陶官臧应选督烧、两江总督于成龙进贡给康熙皇帝三十岁生日的万寿节寿礼。
考虑到古人一般五十岁生日才称“过寿”,因此有人认为将这种青花万寿尊说成是献给康熙皇帝三十岁生日的万寿节寿礼,不合常理。于是笔者想到,这会不会是给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1613-1687)万寿节专门制作的寿礼呢?
康熙十八年(1679)二月初八日,是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六十七岁生日,时年二十六岁的康熙皇帝亲笔为祖母题写“万寿无疆”匾额,左侧落款为“康熙十八年二月初八日孙皇帝玄烨恭进”,在“康熙”二字上钤盖“皇帝尊亲之宝”满、汉文合璧长方形朱文玺。匾额被悬挂在孝庄太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三年之后,孝庄太皇太后迎来七十寿诞,因康熙皇帝二月初十日必须去祭祀社稷坛,十二日必须去祭祀朝日坛,而祭祀前期需斋戒,因此使得孝庄太皇太后的万寿节大礼未能如期举行。二月十二日康熙皇帝祭祀日坛归来,率领宗亲和大臣赴慈宁宫为孝庄太皇太后举行祝寿礼。庆祝仪式隆重,祖孙亲情,愈见弥笃。再后来,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太皇太后崩逝,享年七十五岁,康熙十八年康熙皇帝为其祖母祝寿恭进的“万寿无疆”匾额也就成了绝响。
综上所述,考虑到康熙帝对祖母的深厚情感,笔者认为,将康熙青花万寿尊视作康熙二十五年(1686)为翌年康熙皇帝三十三岁万寿和孝庄太皇太后七十五岁寿诞而烧造的寿礼,可能更合乎史实和情理。
总而言之,康熙青花万寿尊是康熙朝瓷器中的名品,制作难度极大,对瓷器烧造颇感兴趣的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即给予高度重视。近些年来,万寿尊以及康熙青花题《万寿尊赋》笔筒逐步引起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并提出新的学术观点。笔者偶然在紫禁城内南大库区域发现的这一小块康熙青花万寿尊残片,为深入研究这种器物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瓷片虽小,但可见微知著。鉴于康熙皇帝对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深厚情义,以及写字人“攻玉子”频繁在康熙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为景德镇窑烧造的御用瓷器题写长篇诗词歌赋或“寿”字(而此后几乎不见),笔者认为,这种气势非凡的康熙青花万寿尊,有可能是康熙二十五年(1686)臧应选负责督造的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翌年康熙皇帝三十三岁万寿和孝庄太皇太后七十五岁寿诞而烧造的寿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