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水还是自来水?如何科学地保护个人健康
栏目:本院刊物 发布时间:2024-09-30

  银河官方官网2024年1月,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升瓶/桶装水中平均约含有24万个可检出的塑料微粒,包括90%的纳米塑料和10%的微塑料颗粒。并且,瓶装水在我们反复开关以及高温暴晒的条件下会使水中含有更多的微塑料。

  所谓微塑料,就是尺寸特别小的塑料颗粒,长度为1μm至5mm。纳米塑料的长度比微塑料更小,<1μm。它更容易在人体内各个组织器官游走,可以穿过生物屏障(比如细胞膜)并进入生物系统,包括血液、淋巴系统,甚至全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

  不过,并非只有瓶装水才会存在微塑料问题。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饮用水中的微塑料》的分析报告指出,在海洋、污水、淡水、饮用水(包括瓶装水和自来水)中均有塑料污染物的存在。也就是说,无论是瓶装水还是自来水,如果我们直接饮用都会摄入微塑料。

  这是因为我们摄入的大部分微塑料都会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但仍有一小部分微塑料会残留在我们体内,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威胁人体心血管健康,影响大脑、心脏、肺脏以及胃肠道等正常功能。

  微塑料颗粒在人体内可能积聚于肝脏和肠道,这不仅干扰了肝脏的正常排毒功能,还可能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进而引发肠道炎症,增加感染的风险,对消化系统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微塑料颗粒可随血液循环遍布全身,特别是在血管内积累,可能导致血管内壁受损,血流受阻,甚至可能引发血栓形成,从而增加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024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李战军教授和暨南大学环境学院曾永平教授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发现:把水烧开,再简单过滤,就可能除去高达84%的纳米/微塑料。

  在烧水的过程中,随着水温的升高(25-95℃),水中的微塑料的去除率从2%增加到28%,在加热至100℃时增加到84%,微塑料浓度从原来的30颗粒/微升,降低到4.8颗粒/微升。

  那么水中的微塑料去了哪里?研究指出,消失的微塑料从水中转移到了水垢的沉淀中,水垢中的碳酸钙可以通过与微塑料共沉淀来达到去除水中微塑料的作用。

  所以,推荐大家把水烧开再喝,而且,烧开后多沉淀一段时间,不要喝剩下的水底。

  收到外卖后,应当尽快将食物倒入自己的餐具中。别把塑料袋装的麻辣烫、米线等食物直接套在碗上吃,高温会让微塑料更多地溶解在食物中。

  大多数不粘锅的不粘涂层是聚四氟乙烯,也就是特氟龙,属于一种合成塑料。当炊具表面和硬物之间有强烈磨损时,可能会形成微小的聚四氟乙烯颗粒,然后污染食物被人类摄食。

  研究发现,亚洲沿海的软体动物微塑料污染较为严重,存在于海洋动物的肠道、肝脏等各个部位中,其中贻贝、牡蛎和扇贝的微塑料含量最高。所以,吃水产品的时候首先不要生吃,一定要烹调熟透;其次,要去除其胃肠、内脏和腮。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