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galaxy官网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欧洲科学院院刊《欧洲评论》(European Review)最近在线发表了该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王宁应邀为该刊主编的焦点论文专辑《面对新冠疫情的流行与控制:来自中国的报道和反思》(Confront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and Control: Reports and Reflections from China),在欧美主流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被认为是中国的人文学者对中国抗击疫情的阶段性成果的真实报道和人文反思。
今年4月,当欧洲科学院院刊主编西奥·德汉(Theo D’haen)院士获悉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取得初步成效时,认为这对仍然处于疫情大面积蔓延阶段的欧洲各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他便约请王宁院士就此撰写一篇文章,从人文学者的角度阐述这方面的成功经验。王宁经过思考后觉得中国幅员辽阔,其面积略小于欧洲,而人口则是欧洲的近两倍,中国不同的地区的抗疫有着不同的经验,因此中国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欧洲各国借鉴,同时也具有世界性的意义,便提议由他组织中国四大主要城市的学者分别就该城市的抗疫情况撰写四篇文章。除了导言由王宁院士亲自撰写外,其余四篇文章大多由他过去指导的博士或博士后撰写。
王宁在“导言”中指出:新冠病毒肺炎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在全世界的出现,是全球化的一个产物,因而理应通过全球治理的方式来得到遏制,在这方面,中国政府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各个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众志成城,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就基本将病毒遏制在其爆发地。他以中国上海、北京、武汉和重庆这四大城市对新冠病毒肺炎的有效遏制为例,有力地驳斥了西方一些不负责任的政客和学者企图甩锅中国的做法。并通过列举中美两国的疫情数据指出,中国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效地遏制疫情与其所秉持的科学态度、制度优势和政治自信是分不开的。他从人文学者的角度对疫情作了理论反思并对后疫情时代高校的教学和学术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作了回应。他认为,作为人文学者,我们应该从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来找到病毒突发的原因。那些西方政客不分青红皂白地通过媒体散布所谓的“新冠病毒是中国制造”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只有虚心地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才能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有效地遏制病毒在本国的蔓延。
何卫华(华中师范大学)的文章首先如实地报道了新冠疫情在中国武汉突发并迅速蔓延的起因和过程,他指出,通过封城、关闭学校、禁止公共场所聚众活动、建立简易医院等一系列措施,武汉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很快就有效地制止了疫情向其他地区的传播。经过数月的抗击疫情和对患者的精心医治之后,武汉的商业和教育事业早已恢复正常。
叶祝弟(上海市社科联)等三人合写的文章以大量真实的数据和例证描述了疫情是如何在上海得到有效控制的。他指出,人们曾担心上海这座中国人口最多并有着独特世界主义文化的超级大都市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武汉,但在这里却发生了奇迹。一个多月后上海的企事业单位陆续复工,各个政府部门和机构自2月以来也相继恢复正常的工作秩序,大中小学的复学也早于大多数中国的大城市。
邹理(上海交通大学)报道的是他的家乡重庆的抗疫情况。在他看来,重庆的抗疫斗争中,媒体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尤其是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重庆日报》扮演的角色更不能忽视:它不仅适时地发布当地的疫情动态,提醒人们做好防疫工作,而且还不断发表了一些鼓舞人民抗疫斗志和报道医护人员奋斗在第一线的可歌可泣的业绩,从而起到了一种正能量的作用。而这一点则恰恰是西方媒体所无法做到的。
李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文章在讨论北京的疫情时试图对所谓的生态权利与主权的“共在”作出分析。在她看来,作为人类的一份子,我们总是坚持自己的主权,不管是国家主权还是个人权利。但是在病毒蔓延的非常时期,采取非常的措施遏制疫情则是十分必要的。
据悉,《欧洲评论》创刊于1993年,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刊《达得勒斯》(Daedalus)齐名,是国际权威的SSCI检索数据库中的综合科学和人文学术核心期刊,每年出版四期,其中两期为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专刊,另两期一般发表该院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院士的文章。虽然该刊也曾邀请一些院士编辑主题专辑,但连续数年邀请一位文科外籍院士编辑主题专辑,甚至三次以整个一期的篇幅专门发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及其相关课题的研究专辑,在该刊创刊以来尚属首次。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是欧洲最高的荣誉学术机构,现有院士近4000多人,来自四十多个欧洲国家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其中包括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多位得主是在当选院士后获得诺奖的。该院共有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院士700余人。此外,该院还有100多位外籍院士,王宁院士是当选为该院外籍院士的首位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王宁院士致力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应邀为十多家国际权威英文期刊编辑了二十多个主题专辑,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广泛涉及全球化、世界主义、后现代主义、数字人文、生态环境、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翻译研究等多学科领域,发表了一百多位中国学者的学术论文,使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中国人文社科学者的论文得以在国际学界崭 露头角,为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专辑是他应邀为《欧洲评论》主编的第四个主题专辑。这表明了上海交通大学的人文学者在国际主流人文学界所扮演的领军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