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克用教授在《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研究》课题发布会上作课题成果介绍
栏目:成果介绍 发布时间:2024-06-13

  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主要从建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必要性、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关键点以及对中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展望三个方面对课题进行了介绍。同时,董克用秘书长提出,建议将我国第三支柱名称确定为“中国个人养老金(CIP)”,并重点对第三支柱养老金的覆盖人群、财税支持政策、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还提出要通过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参与到个人养老金建设中,并加强养老金融教育。

  以下是董克用教授在《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研究》课题发布会上作课题成果介绍原文:

  现在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向各位与会领导和嘉宾,介绍一下我们研究课题的一些主要内容。大家手里已经拿到了课题报告,有些可能拿到的是简要的版本,因为报告太厚,非常抱歉,所以我们整理了简要版。现在我把课题的主要内容给大家做一个介绍,介绍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建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第二,第三支柱的关键点;第三,展望下一步怎么走,将来是什么情况。现在我就这三个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建。我们认为如果不回答这个问题,不讲清楚这个问题,可能对后边如何建,建多大都会有疑惑,所以,第一个问题必须回答,即必要性是什么。

  那对于养老金制度来讲,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但是有一点不可忽视的,就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我们国家未来的人口年龄结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当然有各种各样的预测,但是我们选取了联合国的预测,这个预测每两年对世界各国的人口变化做一个预测。我们用了2017年联合国的预测,大家看这个图。这个图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三件事。按照这个预测,中国的总人口将会在2030年达到高峰,然后就走下坡路了。到本世纪末,2100年中国总人口会在十亿多一点。

  接着来看这个蓝柱,蓝柱代表65岁以上人口。国际上把65岁以上人口看到老年人,我们将来60岁可能还不会退休,应该会到65岁了。65岁以上的人口,大家看这特点是什么呢,特点是不断的提升。我们现在在哪里,接近2020。今后65岁以上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到2060年达到高峰,之后也会逐渐的往下走。这两个柱子总人口受很多因素影响,是不是2030年达到高峰,取决于新生儿。如果我们新生儿人数,婴儿数,如果像目前有些专家说的锐减的话,那意味着我们红柱子会在2030年之前到来。那对于蓝色65岁以上的人口这个高峰,恐怕是不会推迟到来。因为2060年65岁现在已经出生了,所以下面的蓝柱是比较有确定性的。红柱子有不确定性,但大趋势是没有问题。

  更重要的是老龄化的程度,也就说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是这条黑色的点化线。大家肯定知道我们国家在2000年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按国际标准65岁人口占7%就是老龄社会,我们现在是2020年会达到12%。之后,我们是以45度线年。并且更重要的问题,它是不是一个高峰?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不是一个高峰,按照这个预测,将在2060年之后40年间,持续保持在30%高位上。也就是说,三个人里边中有一个人65岁以上。

  那这样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对养老金制度有重大影响了。如果我们的老龄化也是一个高峰,那么到了一定时候就下去了,那人口结构会变得比较合理,这是一种情况。如果是这样一种老龄化高原的现象,它是一个高原,一直持续到本世纪末,这个预测没有再预测2150年是什么样的,只是说到2100年,没有说2200年人口的情况。那就是一个高原,持续40年是这样的高峰。

  如果新生儿减少,最高峰的人口可能提前到来的话,意味着在老龄人数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陡坡会更陡,不是45度线度线直线,这样下去很快就会达到30%,那这样的情况就更严峻了,不管怎么说,这样的人口结构会对养老金制度将会产生长远的影响。三个人里有一个人是65岁以上,大家想想还有22岁以下的,那时候可能全上大学了,不可能22岁以前工作的,还有多少劳动力呢?这个预测表明,将来会是一百个劳动力养60个65岁以上老人。

  那好,我们回过头来看养老金制度。国际上目前养老金制度主要分为两类,一个是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就是工作的一代人缴费,支付给了退休的一代,即现收现付的模式。另外一种模式是基金积累,即退休的时候使用自己存的养老金。这两种模式是各有优缺点。现收现付有它的优点,它可以很快的建立,很快的普及,运作成本也不高,并且具有再分配功能,避免了资本市场中的各种风险。但是最大的缺点就是这样的制度无法应对老龄化危机。如果老龄化不是深度老龄化现收现付还可以应对,如果一百个劳动力去养60个退休人员,现收现付怎么现收现付,缴费得缴多高才能维持制度的运转,因此这样的制度就有问题了。

  那么完全积累的好处在于它有激励作用,有利于发挥个人责任,并且如果运行好的话带来的收益也是不错的。但是,它要应对资本市场的各种风险,未来待遇是不确定的,运作费用相对来说是不低的。那这两种制度,国际上有没有非常有典型的呢?有。大家知道希腊就是现收现付,但是大家也知道,希腊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我们有的学者讲,政府不会破产,但是他不知道希腊政府破产了,遇到很大的问题。完全积累有没有典型案例?有,智利。智利也遇到了问题,它是单一的完全积累,从1981年改革就遇到这样的问题,现在又回来再补第一支柱。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应对老龄化,完全的现收现付和完全的积累,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都无法应对老龄化,特别是在深度老龄化的状态下。无法满足既要全覆盖,又要充足性,又要可持续,这是做不到的。因此,世界银行就提出来多支柱的概念,分别在1994年和2005年发布了报告。既然没有最好的,我们把不同的办法综合起来,一条腿的板凳不稳,三条腿的板凳才稳。三支柱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发挥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积极性,三方责任共担,这样的话能够取不同制度的长处,避免不同制度的短处,这就是为什么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在采取多支柱。包括最先推行养老保险的德国,德国学者去年也访问了我们,提出要和我们一块做研究。他们认为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二、三支柱做的太慢了,面对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制度建设有些缓慢了。所以,最先开始搞养老保险的国家也开始做这件事情了,那这个趋势就是很清楚的了。

  在刚才几位领导的发言中,我们也发现我们国家整体思路上,实际上可以看作和多支柱是一样的,虽然我们叫了层次,“多层次”这个说法是(OECD)的说法。我们现在给它起了一个命名,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金,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大家看到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结构,我们公共养老金,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我们有第二支柱的职业养老金,即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我们有第三层次的试点,我们去年5月在上海、福建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始的个人税收递延商业养老金。

  虽然我们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框架,但是像金院长讲到的,这样的框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以美国、加拿大来比较。因为美国是比较追求市场化运作的,加拿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把加拿大也列进来了。这张图告诉我们两个事情,一个事情是,作为中美这样两个大国,经济总量他们第一我们第二,作为人口我们第一美国第二。大家看一看它的一二三支柱,我们的公共养老金、职业养老金、个人养老金的比重和美国差距确实比较大。再看它的第二三支柱的养老金资产,二三支柱的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它是一种养老金资产的概念。第一支柱是传统的社会保障,所以有再分配功能。二三支柱更多的是一种资产,养老金资产的汇集,为什么有养老金资产的汇集,也是因为老龄化的挑战。

  大家可以看到,美国这样的结构,的确第一支柱是现收现付,不用存很多钱。从1937年开始就是全国统筹,统一缴费率,统一代理计算办法。1937年那时候没有计算机,没有网络,目标就是全覆盖,但是主要受益者是低收入群体。1974年,上个世纪70年代养老金制度改革法案通过,第三支柱慢慢地建立起来,第二支柱的第三支柱这两个加起来占了美国同期GDP的134%,如果再加上第一支柱,相当于140%。大家常听说,美国人民只消费不储蓄,中国人民只储蓄不消费,这个是错误的。这个数字告诉我们,美国通过养老制度为美国人民存了一大笔养老金。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我们的第一支柱,说是部分积累,实际上目前慢慢的大家感觉越来越像是一个现收现付,我们存了5.02万亿人民币。我们的企业年金,从04年开始,现在是1.29万亿人民币。第三支柱税延养老保险作了统计,到去年年底签保单两万多件,如果就最高一千块钱来算的话也就两千万块钱。大家可以看到,二三支柱积累的资产相当于当年GDP的0.6%,和130%差距很大。另外,我们主要依靠第一支柱。现在所有退休人员最关心的是每年我的退休金增加多少,增加比例是多少,因为大家主要靠的是第一支柱。美国不是这样的。

  举个例子。在美国第一支柱领取的年龄是65岁,但是我同学告诉我,先不拿第一支柱,先拿第二第三,为什么,因为晚领第一支柱养老金有优惠,他准备70岁再领。所以你看到这样的制度安排使他减轻了第一支柱养老金的压力。我们可能吗?我们不可能,所有老百姓的眼光都集中到第一支柱。可以看出我们的结构不平衡,因此十九大报告提出来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体现在养老金制度上。

  我们再来看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只看城镇职工,我们覆盖率很高,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这样的替代率水平,也就是退休人员的平均退休金和在职员工工资之比,从当年高达80%到现在 44%左右,虽然在此期间一直在调养老金待遇水平。国际劳工组织认为替代率水平至少应该55%,世行报告认为,要想线%,显然这是不足的。

  我们能不能依靠第二支柱?可以看到,企业年金一开始发展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在2012年之前,增长速度都是不错的。但是大家也可以看到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年金基本是停滞状态,无论是从参加人数,还是参加企业上看。当然我们的基金积累还是在的,同时在诸位金融界人士努力下,基金业和保险业人士努力下,70%的回报很高了。但是企业和职工数参加数量还是停滞的,因此,这个有一定的问题。

  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就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家知道企业年金的建立必须经由企业,是雇主主导的。而从这些图中可以看到,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就业人员增长很快,特别是城镇个体就业人数,从2012年5600多万现在增加到2017年的9300多万,也就是说,将近一亿个体劳动力在城镇就业,但是在现行制度下是没有办法参加第二支柱的。这也反映我们互联网经济、新经济表现出来的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上几点,人口结构、养老金制度结构,第二支柱的发展状况以及就业结构的变化都是我们要建立第三支柱养老金最重要的原因。

  我们认为建立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关键点有六点:第一、我们做了概念的界定,这个概念的界定,我们经过了多方的征求意见来修改的。我们认为:政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财税政策支持、引导全体经济活动人口建立的,以个人养老为目的,个人自愿参加并主导的积累型养老金制度。该制度是政府鼓励个人向专门的账户进行缴费,个人根据自身风险收益特征选择相应的符合条件的养老金融产品进行投资,以积累养老金资产的制度安排。当然这个概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结合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我们认为要给第三支柱给一个正规名称,我们建议的名称是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Chinese Individual Pension),简称CIP。

  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覆盖人群包括哪些呢?,我们提出来还是要覆盖经济活动人口。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是个人主导、自愿参加,享受税收优惠的制度。自愿参加就意味着制度面向全体经济活动人口,优惠也是向他们实现优惠,包括城镇职工和城乡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都能够参加到第三支柱里边来。它的目标人群是谁?首先它不是那些最低收入、享受社会救助的群体。在国际上来看也是这样,第一支柱更多的是保障,是公共养老金。在美国这样的制度中,它的替代率是不一样的,对于低收入者,按最低缴费的人来讲,替代率很高,可以达到80%多。第一支柱更多是保基本,所以对于低收入者来说,美国也是这样,主要依靠第一支柱。第三支柱同样不能成为高收入人的避税天堂。以美国为例,美国的IRA帐户持有人以中等收入(收入的中位数为九万美元)的中年人(年龄中位数为54岁)为主。这部分人的 IRA帐户资产中位数是7万美元。我们国家2017年12月提出了我国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同样也使用了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的说法。虽然统计方法不同,但这个数量也已经足够大了。中等收入群体会是我们的主要目标群体

  第三个要点就是我们个人养老金CIP制度应该得到我们财税政策的支持。我们提出来了以下点。首先,当在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过程中,课题组也向有关部门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希望可以纳入专项扣除。我们可以专项扣除来赡养父母,但是,我们给自己存点钱不可以吗。如果全部扣除就是EEE,这就是中国特色,应该这样做。并且我们提出,是不是应该允许没有参加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职工,特别是企业年金的员工。其次,领取阶段,按照试点税率是7.5%,我们是不是应该设置一个起征点,使用超额累计的办法,这样做是鼓励慢慢取,长久取,真正起到应对抵抗老龄化的功能,而不是说存了一笔钱取出来买一辆特斯拉就完了,我们要有特殊的不同政策,在课题里也提出来了。

  最后,关于低收入人群参加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增加非纳税人群的吸引力,这就要统筹去算这个帐,要不要补,补多少。因为个人养老金是老百姓从现在的收入中拿出来一笔钱,存进账户里。比如我25岁参加工作,65岁退休,40年的工作时间,将自己一部分收入放进账户中。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是缓解了整个社会对第一支柱的压力。因为我存了一大笔钱之后就不会那么在意第一支柱。欧洲和北美已经在考虑改变第一支柱替代率。现在的情况是老百姓交一千块补一百块,似乎是很多,但是40年以后,其实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如果我们都不做,把所有的负担都交给国家,交给了年轻一代了,线多个退休人员的时候,整个社会的压力会非常大。因此,我们最好还是自己先准备好。所以我们提出来,现在克服一点困难,做一点这样的补贴是可以的,因为我们也看到了德国,它就是用这些办法。

  帐户制,这是大家的共识,是在慢慢磨合的过程中达成的共识。帐户制比产品的退税制方便很多,也有利很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具有唯一的帐户,所有的产品都可以进入账户中,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并且在帐户制下,如果我换单位了,资金是不用转移的,因为这个帐户永远会存在。并且和第二支柱个人帐户保持一致,将来我在A企业有企业年金,到B企业没有企业年金,按照现在的办法我可以留在那里,我也可以将来转出来。将二、三支柱通过帐户制打通,帐户制的建立是中国特色的养老金制度,不同于其他国家。其他国家也有帐户制,但是略有差异。

  更重要的是平台的建设,贾司长和唐局长刚刚也都讲到了。在平台制度建设中,我们课题组提出来多个方案,既有综合统一平台、信资分设平台、管理信息平台。不管怎么说,我们认为这样的平台是一个基本公共服务的平台。我刚才非常高兴听到贾司长在演讲中使用了这样的概念,这是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公共服务,现在我们国家讲的越来越多了。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权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这样的公共服务平台具有基础性,广泛性,迫切性,可行性,建立起来之后对个人养老金和CIP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不管哪个方案,我们觉得这个平台都要符合这五个特性。统一性,就是我们CIP平台标准和功能应当统一。安全性,因为其中包括了信息流、资金流,全国众多人参与,这会是最重要的信息库之一。这个平台必须是独立运行的。交互性,平台和相关政府机构,在信息登记,税收征管,数据统一方面是实时动态交互衔接。透明性,对老百姓和参与者来讲必须是透明的,可以清楚地知道它是怎么运作,基于什么运作,够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动态性。因为任何一个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出台之后就是完美的,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有动态性,留有接口,一个是政策接口不断的完善,一个是技术接口,大家知道新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以后会产生什么我们还不清楚,所以要留有接口。

  这样的平台有一些基本原则。第一、要面向大众,面向制度参与者提供一个统一平台,在平台上提供服务;第二、要面向政府,通过平台进行监管,我们认为这个平台建设是政府职责;第三、要面向机构,应该直接面向所有具备资质的金融机构,促进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具体要求应该包括:要有利于我们CIP建设和长远的发展,要统筹布局第三支柱养老金管理全流程业务管理功能,要充分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和运营效率,要充分发挥各个金融机构他们的特点和优势。 最后,我们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要做好,必须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到建设中来。我们认为,个人养老金不是一个完全的私人产品,它有私人产品的属性,报告里也提到了公共属性和私人属性的结合。它虽然是个人要参与的,但是它不是完全的一个私人产品,为什么?老百姓这样做,是因为在未来除了自己能够一方面有更好的养老待遇外,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它不是一个完全的个人产品。

  那么,对于参与机构来讲,它也要履行社会责任。所以,要充分发挥银行、基金、保险等各行业的积极性,鼓励各行业之间开放合作,不只是竞争,还要合作,更重要的是合作。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线上的参与,如互联网,手机APP,电话服务,微信等等。还要有线下参与,因为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参与线上。这都需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其参与到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中来。

  接下来要说的是养老金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在2017年,我们CAFF50论坛做了一个调查,30%的调查对象曾经在养老理财中有不同程度的被误导和受骗经历。这就说明我们现在很需要养老金融教育。中国发展过程以及发达国家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制度不是一出台就可以了,是需要长期的教育。毕竟是金融产品,投资就是有风险的,如何看待金融投资,什么叫风险,如何既保护自己的权益又避免风险,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所以金融的养老的规划以及投资的基础知识需要有。发达国家主要靠投顾来实现这样的教育的目的。中国应该有中国的路径,在养老金融教育方面,国家应该承担相应的职责。这也是我们做的下一个课题。不管怎么样,养老金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领域,这将是个人养老金制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

  最后,我们做一个简短的展望。我们真切地希望按照我们去年财税2018年22号文件要求,确保在今年的5月1日能够按时推出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这是我们课题组的期望。不管前面有多难,总要有一个开始。如果非要等到非常好的条件再推出,可能就来不及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从国际经验来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缓慢积累,逐渐扩大,长期发展的过程。刚才举的美国例子,它在上个世纪70年代并没有今天这么完善,也是花了40年的时间才走到今天。对于我们来讲,我们为什么着急呢?我们不能等40年,如果我们线年再做这件事的话就晚了。因为养老金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国家的养老金精算是精算75年的,所以必须早做准备。因此我们讲,一方面要看到要赶快起步不能再等下去了,另外一方面要有耐心,毕竟这是一个缓慢积累,逐渐壮大,长期发展的过程。作用的发挥也有一定的时间,不要以为今天出台了制度明天就能见效,这其实是很难的。

  我们认为制度出台之后还应该观察宏观经济发展的状况。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正在转型,这个转型有多长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希望尽快完成转型。同时还有我们的税制也在改革,过去起征点3500,到现在的5000,今后还有税制的改革,具体改革方向我不清楚,但这些因素都会对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影响,所以制度的建立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对于行业而言,要紧紧抓住第三支柱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我们国家多支柱养老金制度体系建设多做贡献。我们1991年就提出来了多支柱,到今天这么多年过去了,第二支柱好不容易做起来,第三支柱也要开始了,所以,要抓住重要的机遇。对于行业来说,创新和服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觉得体现创新的金融产品,对银证保都是挑战。基金业也提出来了目标基金,这是刚刚推出的,他们做了很多努力。对保险行业来讲,保险是长期的,现在投保是一直会投下去的,投到退休那一天,所以必须明确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方式,如何看到它的收益等等。我觉得目前试点中的三种产品大家也都看到了,必须要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包括产品流程服务都是要创新的,不创新是没有出路的。

  谈完创新接着说服务,我觉得服务更重要,因为老百姓是长期把钱放在账户中,不提供长期优质服务这是不行的。并且老百姓是要监督的,政府也要监督。产品是一方面,但从长远来看,服务是更重要的。

  我想这就是我所介绍的关于我们课题组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想法。这个课题和其他课题研究一样必然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时间很短,研究中必然会有很多的缺陷。但是我们想集中方方面面的力量,如学者的力量、业界的力量,希望能够尽量的达成共识,找到最大的公约数。总而言之,一个目标,就是希望为我们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地尽快出台和良好运行,提供我们一点点的智力支持,这就是我们课题组的心愿,谢谢各位!银河galaxy官网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