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人员:中央编办四局巡视员、副局长田中,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吕建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胡文忠,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建光
内容:介绍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成效、第35个教师节系列宣传庆祝活动安排、公布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要召开的是教育部今年的第四场金秋新闻发布会,欢迎各位的参加。目前,大中小学都开学了,伴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我们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也到来了。今年正好是第35个教师节,逢五逢十都是重要的节点,所以今天我们特地安排了新闻发布会,来向各位介绍教师节设立35年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进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大家都看到了,每年教师节前后,都会通过到学校视察、看望慰问老师、致慰问信等不同的方式,来向全国的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对老师们提出殷切的期望,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
在去年9月10日,党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大会一开始,就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热烈的祝贺和问候。他在会上还强调,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要求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去年年初,还出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就是《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央的名义印发的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这个文件也是习亲自关心、亲自推动、亲自签发的。重视和关心教师很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各个部门齐心协力,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所以,今天的发布会我们也是首次邀请了五个部门,中央编办、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和教育部五家部门相关司局负责人,来共同为大家进行介绍。这些嘉宾是:中央编办四局巡视员、副局长田中先生,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欧晓理司长,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任友群司长,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吕建平副司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胡文忠副司长。此外我们还邀请了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建光先生。下面,我们首先请任友群司长介绍教师队伍建设的进展以及今年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的安排,同时发布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教师队伍建设成就、各地贯彻落实中央4号文件情况、第35个教师节系列宣传庆祝活动安排,发布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摄)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参加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感谢社会各界多年来对广大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感谢中编办、国家发改委、人社部、财政部等兄弟部委长期以来对我们教师工作的支持、帮助。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工作情况。
第一,教师节设立3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教师节1985年设立,至今已经有35个年头。35年来,教师队伍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奋力书写教师队伍建设“奋进之笔”,全国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一是政策支持体系更加全方位、全领域。中央层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师队伍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环,同时我们还制定了“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专项计划,夯实教师工作政策基础,增强教师工作保障能力。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更加有规模、有质量。首先,队伍规模大幅增长。全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673.83万人,比1985年,也就是设立教师节之初的931.9万人,增长了79.61%。这个庞大的职业群体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被习称为“一支了不起的力量”。其次,素质能力大为提升。学历上,相比1985年,小学初中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分别增长了61.59%和80.59%。能力上,2012年以来,“国培计划”培训各级各类教师超过1400万人次。再次,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以李保国、黄大年等为代表的优秀教师不断涌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中小幼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相继出台,师德师风建设进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是乡村教师提升更加增活力、增底气。一方面,实施“特岗计划”,2012年以来,中西部省份共招聘51万余名的特岗教师,持续为乡村教师注入新鲜血液,优化了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另一方面,助力脱贫攻坚。通过万名教师支教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等,为“三区三州”等贫困地区补充教师近25万人,每年精准培训骨干教师上万人次。
四是教师地位待遇更加受尊重、受关注。一是建立工资待遇保障制度。教师工资由上世纪80年代之前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行倒数三位,上升到目前全国19大行业排名第7位。二是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调整完善教师职称政策,中小学高级职称结构更加合理,激发了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热情。三是健全国家教师荣誉制度。2010年起,每年推选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每五年推选“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教师节设立35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下,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成就空前。
2018年年初发布的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央4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政策文件;在上一个教师节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作重要讲话并指出,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凸显教师队伍建设的分量之重、地位之高。可以说,中央4号文件的印发、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四梁八柱”已经建成。为把中央好政策落实好、落到地,我们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这就是牢牢把握住党对教师工作的领导这个根本。坚持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工作、指导工作,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师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正在研制《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二是用好两个合力。一个是凝聚相关部委合力。加强与中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部委的沟通协调,推动中央四号文件、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落地生根,推动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
另一个是凝聚地方党政合力。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在投入上更多向教师优先倾斜。基本工资调标向义务教育教师倾斜、生均拨款向师范专业倾斜;在编制上优先保障教师需要。盘活事业编制存量,向教师队伍倾斜。安徽、江西、山西、内蒙古都推出“中小学教职工的编制周转池”制度,山东、福建实行了“教师编制周转专户”政策等等。目前32个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出台了中央4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我们也委托第三方在建立各地落实情况的监测评估体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32个省份实施意见的文本也进行了一些分析,报告也会发布。
三是要打好“三场硬仗”。一是打好教师教育振兴战。着力抓好六件事情:第一,严控师范类院校改制。全国现有高等师范院校199所,举办师范教育的非师范院校406所,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扩大师范生公费教育规模。2019年,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招收公费师范生8441人,比2018年增加了2015名。近90%的2019届应届公费师范生毕业生直接回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第三,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全国共有60个师范专业通过第二级专业认证,2个师范专业通过第三级专业认证,认证结论有效期6年。第四,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引导广大教师主动适应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变革,开展宁夏、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活动。第五,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建设。研制《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和院校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我们今年遴选首批12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第六,实施“国培计划”。其中单设“幼师国培”项目,有针对性地提升幼儿园教师素质能力;单设了“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优先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级贫困县、“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我们也单设了“中西部高校新入职教师国培项目”,每年对2000名高校新入职教师开展专项培训,帮助中西部新入职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打好脱贫攻坚助力战。聚焦贫困地区一线,变“输血支教”为“造血兴教”,培养带不走的本土化高素质教师。2019年,“特岗计划”、万名教师支教计划等,为新疆补充了超过3万名的高质量教师。组织了14家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基地、143位名领航校长和320多名骨干教师精准帮扶四川凉山州14个县(区)。协调北京师范大学等13所高校“组团式”帮扶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打好教师管理持久战。首先,振“师道尊严”。我们树典型,追授钟扬、郑德荣、李芳,授予曲建武、陈琳等“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报请中宣部授予张玉滚“时代楷模”称号。设禁区,出台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三个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今年分两批公开曝光了10起违反教师行为十项准则的典型案例。
其次,提“地位待遇”。完善教师荣誉制度。比如,云南省每年遴选500名突出贡献乡村教师,每人奖励10万元。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增长机制,比如,河南从发放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增设地方教龄津贴和提标扩面农村教师生活补助着手,形成了“三项津贴补助”,提高教师待遇。还有,拓“发展空间”。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研制《关于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各地结合实际,创新举措,比如说,内蒙古、黑龙江、福建、山东、湖北等地均出台文件,提高了中小学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主要活动有以下八项。
第一,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表彰全国模范教师720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80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600个,以及全国优秀教师1440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60名。
第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今年是第十届,今年推选的10位,涵盖高教、职教、基教、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其中:男教师4人、女教师6人;最大的年龄65岁,最小的33岁;乡村教师有2人,少数民族有3人。稍后,我会给大家公布一下名单。
第三,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我们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该项活动,今年教师节当晚也就是9月10日晚黄金时段在央视播出颁奖典礼。
第四,新时代教师形象在线宣传。我们前几天就在“学习强国”的APP上推出了教师的专栏,刊载反映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图文,也要播出关心教师的系列纪实报道。会同网信办发布教师题材的微视频。
第五,乡村特岗教师巡回报告活动。我们组织优秀特岗教师报告团赴有关省份开展巡回报告,在教师节前也会回到北京举行这个巡回报告,带动吸引高校毕业生和广大教师投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第六,教师题材优秀影视片展播活动。9月10日前后集中展播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我是班主任》《芬芳》等教师题材影视片,实际上我们还在创作新的作品,但是创作有一个周期,将会陆续推出。
第七,新时代教师好故事征集活动。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向全社会征集反映教师高尚师德和教书育人的好故事,在新媒体进行展示,择优推荐改编成影视剧作品。
第八,推广教师志愿服务品牌活动。我们指导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推进志愿服务课后服务示范点建设,打造“教师志愿者+课后服务”系列活动。教师节期间遴选出一批示范学校和教师课后服务典型进行重点宣传。
接下来,向大家公布一下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他们是: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贾利民,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许军则,上海宋庆龄学校封莉容,江西省南昌市启音学校张俐,中南大学桂卫华,广西北海市涠洲岛幼儿园范徽丽,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李琳娜,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顾昌华,西藏自治区双湖县协德乡完全小学拉姆,西北师范大学王宗礼。
今年是教师节设立35周年,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35年风雨历程,70年砥砺奋进,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书写了壮丽篇章。人民群众向往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教育需要更好的教师。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让我们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筑梦育人“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开创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新局面,为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而努力奋斗。
感谢任司长,刚才任司长公布了今年教书育人楷模的名单,这个活动到今年是整整组织了十年,这十年共有101位教师获此殊荣。因为2017年的时候,对黄大年老师授予了特别奖。所以回想起来,还是在2010年教师节前的时候,为了在全社会弘扬教师的高尚师德师风,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风尚,教育部联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教育媒体,通过省级教育部门推荐、网友投票的方式,启动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评选活动。
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基础教育领域的于漪老师、李吉林老师,高等教育领域的潘懋元、周晓燕、钱易、姜伯驹老师等等,还有职业教育、幼儿教育等方面的一些名师,都曾是教书育人楷模的获选者。所以每次开评委会的时候,其实评委们都特别纠结,因为所有候选老师的事迹都特别感人,大家每次都是优中选优。这些获选教师,加上我们每年还有几十位候选教师,十年下来一共六七百位,他们都是全国1600多万教师的优秀代表,都是在师德表现和教书育人方面特别突出的,每个教师身上都有着感人的故事,所以在这里也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接下来有请欧晓理司长介绍分类施策中精准推动教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介绍在分类施策中精准推动教师工作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摄)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都曾经做过学生,所以借这个机会向老师们致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国近1700万名教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成现代化教育最宝贵的资源和最根本的依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工作。
我国教育体系规模大、链条长,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分成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类型。不同阶段、种类的教育面临的目标任务不同,面向的对象群体不同,对教师的知识见识、能力素养、专业水平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比如,可能中小学教师要更加注重传道,职业学校教师更加注重授业,高校教师更加注重解惑。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改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分类施策”作为基本原则,在参与教育领域改革重大政策研究制定,组织实施重大项目、重大改革中精准支持各级各类教师工作发展。下面我分五个方面,就有关情况做一个介绍。
一是学前教育教师培养补短板。目前学前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也是发展速度最快、普及潜力最大的教育阶段。为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培养合格高素质学前教育教师,“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委通过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各地加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幼儿师范学院建设,重点突出保教实训能力提升,有力推动弥补了学前教育发展的短板。
二是义务教育教师城乡促均衡。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教师工作更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为促进教育公平、缩短城乡差距,党中央、国务院就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放在重要位置。围绕推动解决乡村学校教师“来不了”“留不住”“难发展”的现实问题,从“十二五”起至今,国家发改委持续支持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累计安排中央投资超过200亿元,支持建设40多万套教师周转宿舍,重点改善乡村支教、交流和特岗教师的基本工作生活条件,为乡村教师安心从教解决后顾之忧。
三是职业教育教师创新促融合。近年来,国家发改委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以深化产教融合为牵引,持续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其中一项核心任务,就是打破校企人才双向流动的壁垒,让更多技能型人才走进学校、走上讲台,让更多职业学校教师走向工厂、走进车间。我们推动各地设立产业导师特设岗位,鼓励支持学校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推动更多教师成为“双师型”人才;支持各地加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既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实践机会,也为教师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创造平台。职业教育教师校企融合、理实一体、双向交流,持续推动产教融合走向纵深,为职业教育促改革、提质量提供了新支点,增添了新动力。
四是师范高等教育内涵提质量。师范高等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工作母机。师范高等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决定着教师素质水平和教育事业的质量。国家发改委在推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中,结合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和实施“双一流”建设重大工程,积极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0余亿元,支持近50所普通师范高校,重点加强实践办学能力和学科建设,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推动师范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是特殊教育教师供给扩渠道。特殊教育是残疾儿童少年平等享有受教育机会的重要保障,社会发展越是向前,我们越有必要加强特殊教育。国家发改委在完成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布局,基本实现地级城市、人口30万以上或残疾儿童较多的县,都有一所独立设置的特教学校基础上,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约13亿元,重点支持24所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培养规模,基本实现了投资支持全覆盖,推动完善了特殊教育体系。
此外,国家发改委还积极支持西藏、新疆、四省藏区等民族地区建设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加强民族教育高素质师资培养。今后,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继续努力完善政策、深化改革、优化投入,为教师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谢谢欧司长,下面请田中局长介绍统筹使用编制资源服务中小学发展的有关情况。
中央编办四局巡视员、副局长田中介绍统筹使用编制资源、服务中小学教育发展工作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摄)
谢谢大家。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央编办近几年来在统筹使用编制资源,特别是在保障中小学发展方面的一些做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编办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编制资源,创新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编制标准、编制总量双增长,较好地保障了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是编制标准不断提高。2001年,中央编办会同教育部、财政部制定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分别明确了农村、县镇和城市中小学核编比例,2009年将农村标准提高到县镇标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我们于2014年进一步将乡镇和农村小学、初中、高中师生比标准提高至1:19、1:13.5、1:12.5的城市标准,分别提高了10.5%、18.5%和4%。目前,这个统一的标准我们也做过测算,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6个国家和欧盟国家相比,除小学阶段略有差距外,初中、高中阶段基本持平或略高。
此外,在近几年实际工作中,不少地方结合生源情况变化,还调高了标准,核增和多核了一些教职工编制。比如说江苏省提出,可根据财力保障能力和实际需要,按现有教职工编制总量的一定比例另行增加编制。山西、湖南等省提出,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统筹考虑随迁子女入学、二孩政策、小规模学校、贫困地区等因素,适当增加教职工编制。
二是倾斜力度持续加大。近几年,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在严控机构编制总量的背景下,通过盘活存量、统筹调剂、周转使用等方式,将其他行业和领域核减下来的编制,优先用在保障中小学教育发展上。例如山东利用统一精简下来的编制,为全省中小学核增9000余名编制。江西通过大力撤兵小微机构,调剂3万多名编制全力保障中小学教育需要。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省、区、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基本都达到或超过全国统一的编制标准,所有省份在事业编制总量只减不增的同时,均保持了教职工编制的基本稳定和逐步增长,总体满足了教育和教学需要。
三是着力破解难点问题。中发4号文件印发后,我们着眼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涉及的机构编制方面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如结构性缺编、编外聘用教师等问题,会同银河galaxy官网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进行了广泛调研,分析问题,了解情况,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对策。目前,我们正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研究起草进一步创新挖潜加强中小学教职工队伍建设、完善编制管理等有关意见,指导地方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不折不扣落实标准。统一后的标准作为全国的标准必须不折不扣的落实,现有标准尚未达标的个别地方,下一步要加强督导力度,要求尽快落实标准,核编到位;对已经达到标准的,鼓励和支持地方可根据需要采取调高标准、核定周转编制等措施进一步增加编制供给。
二是及时动态调整编制。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市县调整力度,原则上我们鼓励以省为单位,每两年左右调整一次,市和县可以根据生源变化情况随时调整。同时,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加强教师交流轮岗,推动人员编制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及学段之间及时调整,合理配置,提高使用效益。
三是统筹调剂存量资源。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精简压缩重复设置、职能弱化、规模较小、任务不饱满事业单位,适当收回分散在各事业单位的部分空编,通过跨行业跨层级调剂、周转使用、合理配置,优先满足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谢谢大家。
感谢田局长,下面请吕建平司长介绍加大投入,优先保障,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吕建平介绍加大投入、优先保障、支持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摄)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介绍一下财政部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以来,财政部门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各级财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2013-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累计16.2万亿元,年均增长7.9%,一直是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同时调整优化结构,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教师工资福利支出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已经连续多年超过50%。
二是大力支持教师教育和培训,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支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央财政安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支持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和思政工作队伍培训等工作。加大师范教育投入力度。中央财政对教育部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按照每生每年1.4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同时引导各地多种形式开展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进一步提高师范生生均拨款标准,2013年以来,中央高校师范生和公费师范生生均拨款标准分别提高了3000元和5000元。同时,在分配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等专项资金时,向师范院校予以倾斜。支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支持实施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强乡村教师培训,2013-2019年累计安排相关资金135亿元。继续支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各地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2017-2019年累计安排相关资金20.25亿元。
三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向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支持实施特岗计划,中央财政对特岗教师给予工资性补助。从2018年7月1日起,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提高至西部地区年人均3.82万元,中部地区年人均3.52万元。2019年,特岗计划招聘规模已扩大到10万人。2013-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相关资金430亿元。支持实施“三区”人才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和银龄讲学计划。引导优秀教师到“三区”支教,招募退休教师,到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讲学。2013-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相关资金21.22亿元。
四是落实保障机制,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以义务教育为重点,督促各地优先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收入政策,力争到2020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中央财政对地方落实教师工资待遇给予积极支持。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中央财政对实施义务教育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地方给予奖补,2013-2019年累计安排奖补资金198.2亿元,实现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覆盖,每年惠及约127万乡村教师。落实教师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负担,并多次提高津贴标准。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体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高等学校收入分配自主权。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感谢吕司长,最后请胡文忠司长介绍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情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胡文忠介绍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摄)
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教师是孔子最早倡导的,教育是孟子最先提出来的,现代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在我们国家也只有100多年的时间,所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高度重视做好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我们会同教育部等部门积极推进教师相关系列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目前,中小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技工院校教师三个职称系列的改革已经完成,高等学校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两个职称系列改革也正在积极有序地推进。
我向大家报告两个方面的情况,第一是主要改革举措和取得的成效,第二是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改革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广大教师队伍职称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健全了制度体系。健全职称层级设置,增设正高级职称,中小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工院校教师职称均新设置到正高级,畅通了职业发展通道;实行分类评价,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工院校教师分为文化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两类,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二是完善了评价标准。坚持品德、能力和业绩导向。把师德放在评价首位,引导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突出对教育教学工作业绩的评价,注重考察教育教学一线经历,激励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和教书育人水平。
针对不同教师队伍特点,分别制定评价标准,中小学教师重在评价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工院校教师等重在评价实践教学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绩,注重行业企业实践、指导职业技能大赛等经历。三是创新了评价机制。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推行专家评议制度,选拔高水平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专家担任评委,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工院校教师还注重遴选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一线高技能人才担任评委;丰富评价方式,采取说课讲课、教学水平评价、面试答辩、专家评议、实践操作等多种评价方式;下放职称评审权,充分发挥学校用人主体作用,积极培育学校自主评审能力。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部署,各项改革举措逐步落地,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实践证明,这些改革举措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符合教育事业发展规律,激发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一是畅通了职业发展通道。中小学教师等群体的职业发展空间得以拓宽,一大批优秀教师取得了正高级职称(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9854名中小学老师取得了正高级职称,其中有180名幼儿园教师取得正高级职称),有利于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二是促进了教师队伍发展,通过改革引导广大教师回归讲台,回到教学一线,评出了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教师、卓越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三是引导教师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通过职称评聘的导向作用,有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部署,进一步推动城镇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积极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下一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我们将会同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安排,广泛开展调研论证,充分听取广大教师意见建议,加快完成高等学校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使广大教师充分享受改革的红利。二是指导各地、各部门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要求,组织实施好相关系列的具体评审工作,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为广大教师参加职称评审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加强职称评审的事中事后监管,规范职称评审的程序,确保评审的公正公平,不断增强教师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充分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爱国奉献的积极性,有力推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刚才听了几位介绍,确实这些年我们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非常大的历史性成就,请问任司长,下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有什么新的举措或者大的动作?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确实有下一步的思考,刚刚因时间有限,可能介绍的不是很充分,我再补充一些。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更好更实的成效。
第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们要加快出台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完善师德失范问题的防范与查处工作体系,我们要做好刚才提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思想中小学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落实工作,做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还有,新时期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文件也会出台。
第二,加强教师教育振兴。协调部属师范大学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增加公费师范生的供给。加强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能力建设。组建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家指导委员会,设立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研究项目,设立国家级团队分专业领域协作共同体,开展首批国家级团队教师国内外培训工作。
第三,加强教师编制配置。我们还会跟兄弟部委有密切的合作,通过加大挖掘创新力度,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调剂建立“周转池”等方式,增加中小学教师的编制,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动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的出台。
第四,加强职称制度改革。研制中小学教师岗位设置管理办法,优化学段岗位比例结构,指导地方落实职称评审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的政策,推动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设置相对均衡。
第五,加强教师权益保障。研究改革和完善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降低职称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权重,单列班主任岗位津贴,推动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标准。
第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以“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作为重点,提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特岗计划”等继续补充一批;实施“国培计划”等,继续培养一批;推动生活补助提标扩面,继续稳定一批。
任司长,今年中央先后出台了“职教二十条”和“高职扩招100万”的相关政策,也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咱们下一步在职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这块有没有具体的举措出台?
感谢这位记者。这也是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这几年,职业教育获得了高度的重视和长足的进步,我们正在抓住这个政策的窗口期,希望把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往上推一个台阶。
下一步,我们将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一个是个人,一个是整个团队。因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领域仅靠教师个体是很难的,这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特点,所以,我们要通过个人和团队的建设,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希望能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是要完善“双师型”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建立健全分层分类职教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明确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素养的国家要求。优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布局结构,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型大学参与、产教融合的职教教师培养体系,推动以双师素质为导向的新教师准入制度改革等等。我们有时候谈师范教育,经常谈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教育院校比较多,实际上我们国家还有若干所培养职业教育教师的技术师范院校,也请记者朋友们关注这些院校的发展情况。
二是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聚焦战略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动实施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项目式教学,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分级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队伍。
三是建设国家“工匠之师”引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通过更岗访学、顶岗实践等方式重点培养数以万计的青年骨干教师。加强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培养,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一大批首席专家。建立国家杰出职业教育专家库和联系机制。建设1000个国家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和1000个国家级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面向战略型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人才需要,打造一批覆盖重点专业领域的“国家工匠之师”。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等等评选中,向双师型老师有所倾斜。
四是建设校企人员双向交流的协作共同体。建立校企共建的100个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00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要有1个月是在企业或者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完善“固定岗+流动岗”资源配置新机制,支持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聘请产业导师到学校任教,遴选、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
想问一下田中局长,因为我们在基层调研走访的时候,很多地方都会反映编制问题,尤其是音体美这种小学科的老师编制特别缺乏。想问一下,在总量调整的情况下,会不会对这种小学科有所倾斜?还有,编制的调整是不是跟各地的经济实力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那种比较缺乏或者经济实力很弱的县市或者省份,他们没有实力完成这个调整,也没有实力进行老师编制优化怎么办?还有一个问题,请问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去年举行“为教师亮灯”的活动,得到了很多地方的响应,老师们也特别受欢迎,想问一下今年是否还举办这个活动。谢谢。
你反映的这两个问题,我们在前期跟相关部门调研过程中,很多地方也发现有这些问题。你刚才说的音体美小学科素质教育这一块,可能有几种情况,从机构编制的角度来说,核定的编制是指全部教职工的编制,这里面不分你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还是音体美老师,它是总量的。在这个编制总量内,具体怎么调配各科教师,是由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统筹考虑。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地方这几年已经有些很好的做法,比如在一些边远地区、一些贫困地区,如果学校规模比较小,开启各种课程相对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包括吸引特定人才可能有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好多地方采取“走教制”、几个学校建立教育共同体,推动音体美教师、专业技术教师等共享共用,这是个很好的办法,我们也积极鼓励地方采取这种方法。特别是刚才提到下一步要推进县管校聘的制度,一定程度上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变教师从学校人为教育系统的人,打通学校之间的教师“固化”,从而加强一个区域内,比如县域区域内各种类型教师的统筹配置,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有些地方编制标准明确了,可能财力有一定的困难,从编制部门来说,我们要求这些地方按照标准必须和编到位。同时,我们几家部门也在联合搞一些调研,包括财政部等其他部门,在积极支持这方面的工作。编制调整这一块,您说的贫困地区怎么配备到位,首先,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标准,这是必须执行的。在全国标准之外,有些地方可以根据需要适当提高自己的标准当然这也有个前提,可能要结合各地的实际,在一定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同时,我们跟教育部也测算过,跟国外相比,基本上我们这个标准已经不低了。谢谢。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建光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摄)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让我有机会说说我们的一些公益活动。除了这些政策性工作的开展以外,我们还和教师工作司一道在教师节期间开展了许多公益性活动,刚才记者朋友问的连续开展三年的“为教师亮灯”活动,我们今年继续和教师司联合发起了“为教师亮灯”的公益活动,号召全国各地于教师节当晚8点到9点,地标性建筑、公共交通设施,为教师亮灯,以此弘扬优秀尊师文化,引导社会各界感念师恩,礼敬教师,有这么一个仪式感,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今年的亮灯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今年号召广大大中小学校加入,因为去年有些学校亮了,教师大清早走进校园的时候,看到校园里的电子屏幕都打着“老师您好”“老师您辛苦了”,教师的心情就特别愉悦,这一年来的辛勤劳动也是值得的,这种疲倦感全都一扫而空,精神抖擞地参加到工作当中去,所以效果非常好,我们今年就号召广大中小学校加入到亮灯活动中来。北京市今年1300余所市属高校及中小学,吉林省号召350所大中小学都参加到亮灯活动当中来。
第二,覆盖面广,重视程度高。去年28个省参加了亮灯活动,今年据我们统计,有31个省,里面含自治区和直辖市,积极参加,纷纷响应,也都纷纷表态要参与到亮灯活动当中来,有的是全省发动,比如陕西省通过学习强国网络平台也对亮灯活动做了宣传。
第三,形式更加丰富。比如上海市亮灯时间持续3天,从9月8日开始,到9月10日夜间,在黄浦江畔为教师亮灯,并在9月8日当晚举行浦江夜游亮灯仪式,邀请2019年新晋评选出的优秀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共同参加。东北师范大学在校园内将亮灯活动与教师节文艺汇演活动相结合,并利用宿舍楼组织为教师亮灯灯光秀活动。北京市今年有370余条公共车车载屏幕也要为教师亮灯,去年我们新疆塔城、湖北宜昌所有出租车顶灯也为教师亮了灯,今年还要持续做这个工作。
此外,为了配合线下亮灯,今年也开发了线上手机微信端为教师亮灯活动,学生动动手指,通过微信就能为老师送去祝福。
同时,我们在教师司的指导下开展的大型公益活动还有三项,一是“感谢恩施你我同行”的大型活动,号召在校大学生利用寒假、暑假或者教师节期间,回中小学母校看望自己的老师,将感恩之心化为感恩之行。再就是教师节期间开展了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培养计划,这是人民出版社捐赠资金开展的工作,9月9日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300位入选教师名单。同时,我们还开展了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这些公益项目,都是由一些热心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通过向我们基金会捐赠开展的。但是我们要强调,这个亮灯活动是纯粹的公益项目,大家都是无偿自愿参加进来的。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新闻界朋友的关注,我们希望以上开展的这些公益活动,大家以后能够更多的给予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
想问人社部,据介绍,目前中小学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还有技工学校教师的职称改革已经完成了,请您再详细介绍一下有关的评价标准,如何发挥职称评价的指挥棒和导向作用,更好引导教师潜心育人。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教师,按照系列来说,主要分成四大块,第一是中小学教师,第二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第三是技工院校教师,第四是高等院校教师。这四类不同的群体,他们的职称标准、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的对象都不一样。
关于这位记者朋友提出的如何发挥职称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我想主要是在三个方面。评价标准是教师职称评价的核心问题。在教师相关系列职称改革过程中,我们聚焦各支教师队伍的职业特点,聚焦教书育人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不断完善评价标准,激励广大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和教书育人的水平,职称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对师德素养的考察,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树人、爱岗敬业,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学术造假“一票否决”。
二是突出对教书育人工作实绩考察。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区分不同教师队伍的特点,不同学科的特点,分层分类制定评价标准,着力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比如,技工院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把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成绩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是破除“四唯”的倾向。一是淡化学历要求,对学历仅做一般性的要求,为不具备学历的特殊人才建立特殊通道。二是淡化论文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改变片面地将论文、著作数量与职称评审直接挂钩的做法,将教案、教研报告、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参与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学生实习成果等作为评价的内容。三是淡化资历要求,对优秀教师和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以不受层级的限制,直接申报高级职称。最后是淡化奖项要求,不对奖项做硬性要求,不把荣誉性称号作为限定性条件。比如,最近南京林业大学的蒋华松老师,主要是凭着教书育人的过硬本领和优异成绩,不是学术论文,评上了教授职称,受到社会广泛热议和好评。谢谢。
提问就到这里。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自己的老师,教师也是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就像春节回家,大家都要看看自己的父母一样,也希望在教师节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能向自己的老师问声“老师好”。在这里,我们也预祝全国的1600多万老师们教师节快乐!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