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教育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大家知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高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出了新的部署。
大家还记得去年12月7号到8号,教育系统迎来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也就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出席会议,并且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教育部最近出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今天正式发布。同时现在正好是高校思政会召开一周年之际,我们邀请了相关司局介绍思政会召开一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一些新的进展和新的成效。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有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张东刚司长,教师工作司刘建同司长,高等教育司徐青森司长,还有社会科学司徐艳国副司长,下面按照议程首先请张东刚司长介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有关情况。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在全国高校思政会召开一年之际,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应该说这是教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书写教育“奋进之笔”的重要举措,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制定《纲要》是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地生根,大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一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需要。十九大报告当中特别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号召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这些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制定《纲要》,就是立足新时代,不忘教育强国之初心、牢记民族复兴之使命,不忘立德树人之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之使命,自觉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是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的需要。一年来,各地各部门、各高校深入贯彻在思政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会议的精神,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上立标杆,在强化落实、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召开了系列会议,出台了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加强了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同时,教育部作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的重要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和中央部署,进行了超前化部署,实施了清单化管理,着力机制化推进,推动绩效化评估,强化学理化支撑,开展品牌化营造,加强督导化检查,切实推动高校思政会精神落地生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三是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的需要。成效是显著的,根据十九大精神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也面临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如不同的区域、不同类别的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教师思政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有待进一步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有待进一步形成等问题都需要我们从体制机制、育人理念、教育方式、队伍建设和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坚持育人为本,抓住制度完善,抓住标准健全,抓住关键环节,努力构建“三全”育人的长效机制,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总体来说是两句话。一是努力构建一体化育人新格局。二是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构建一体化的育人新格局就是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整体上构建一体化育人工作体系,实现各项育人工作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通互联。打通“最后一公里”就是要深度挖掘各种群体、各种岗位的育人要素,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按照提出的“强化基础,抓住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的十六字方针,不断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
《纲要》分为目标原则、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实施保障四个部分。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第三部分,详细规划了“十大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十大育人,一是课程育人,二是科研育人,三是实践育人,四是文化育人,五是网络育人,六是心理育人,七是管理育人,八是服务育人,九是资助育人,十是组织育人。按照31号文件提出的是“七大育人”,后来增加了三个育人,构建了“十大育人”的内容,要实现“十大育人”一体化,每个育人体系也要一体化。“十大育人”每部分和整体最后都要落在“育”字上,这就是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是要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深入推进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大力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的无缝对接,有机结合,不是两张皮。
二是着力加强科研育人。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健全优秀成果评价推广机制,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科教协同育人计划等等,引导师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科研本身也是手段,通过科研的活动达到育人目的。
三是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开展“牢记时代使命 书写人生华章”,“百万师生追寻习成长足迹”,“百万师生重走复兴之路”,“百万师生‘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等项目,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四是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育人功能,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复兴重任”等活动,优化校风学风、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五是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大力推进网络教育,拓展网络平台,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推动“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共建共享全国覆盖,编制《高校师生网络素养指南》,从思想性、科学性、适应性等各方面,提升师生的网络素养,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好、建好、用好网络精神家园。
六是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坚持育心和育德相结合,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研制高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建设一批示范中心,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预警防控体系。
七是切实强化管理育人。加强教育立法,加强法治教育,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构建依法治校、管理育人的制度体系,把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在管理岗位的考核当中,培育建设一批管理育人的示范岗。
八是不断深化服务育人。把解决师生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有机结合,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真正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当中实现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在高校后勤保障、图书资料、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岗位突出育人功能,通过高质量的有温度的服务达到育人的目的。
九是全面推进资助育人。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相结合,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实现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十是积极优化组织育人。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导有机结合,强化高校各种组织的育人职责。启动高校党建的工作评估,实施高校基层党建对标争先计划,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遴选培育全国百个院系党建工作的标杆,培育建设一批先进的基层党支部,培育遴选一批优秀员、党务工作者,选出一些党建的优秀工作案例,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通过组织化的方式活动来达到育人的目的。
第一,强化改革驱动,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立一批“三全”育人的示范区和示范校。省级层面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维合力的育人新体系,学校层面着力构建十大育人一体化,院系层面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转化、可推广的育人新模式。
第二,搭建工作平台。主要是建立三个中心,一是要建立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推动高校党建思政、意识形态工作安全稳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二是建立一批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推动各地各高校整合网络、建设管理资源、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研判分析,舆情引导的研究和研判工作。三是建立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和研修中心,通过网上网下的方式,推动人才培养培训工作。
第三,建强工作队伍。针对所有教师,完善教师的评聘和考核机制,在教学评估、职务评聘奖励当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的发挥作为首要指标。针对高校思政工作和党务工作的队伍,加大培训,访问、研修、学位提升、项目支持,在一些高层次人才计划当中,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加大对思政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支持力度,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培育一批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第四,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设立专门经费,健全有关评价指标,强化高校思政工作督导考核等。
谢谢张东刚司长,下面请刘建同司长介绍思政会召开一年来大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关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同志们,大家下午好。我们已经给大家提供了文字方面的材料,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教师工作司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工作的有关情况。大家知道,整个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整个高校教师工作“一体两翼”当中的重要的“一翼”。宝生部长曾经说过,高等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的制高点,教师就是制高点的制高点,推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质量非常的重要。在教育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思政司的统筹协调下,教师工作司在2017年围绕贯彻落实思政会的精神,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事情。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的设计。主要是体现在11月20日中央深改组在十九大之后第一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的《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当中,这个《意见》还没有正式的印发,但是通过新闻报道中,大家已经知道了相关消息,文件就大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风建设做出总体部署。
第二,要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主要是按照习关于“四有”好老师的要求,推进高校的教师真正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我们通过组织高等学校新入职的教师国培的示范项目,专门培训了中西部高校新入职教师2千余人,专门设置了高校教师职业规范和思想政治素养的课程模块,把学习贯彻高校思政会精神融入其中。
第三,推进评价制度的改革。一是根据高校思政会的精神,深入推进《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去年8月份印发,思政会的精神已经在里面得到了反映。今年专门认定了人民大学等40所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改革示范校,以发挥典型引领和示范引领的作用,推动各地各高校在教师的评价当中切实加强师德的考核力度,突出教育教学的业绩,完善科研的评价导向,重视社会服务方面的考核,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二是今年10月份,教育部会同人社部印发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进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做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后的监管工作,明确要求高校教师的评审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第四,加强典型宣传引领。高校教师在过去一年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我们贯彻习重要指示精神,做好推进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宣传工作,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组织了全国关于黄大年事迹的巡回报告团,广泛深入开展向黄大年同志的学习活动,在这里也向各位新闻界朋友表示感谢,因为大家在黄大年先进事迹的宣传过程中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各家媒体对于塑造新时代的教师典范、战略科学家的典范都做了很大的贡献。我们专门开展“黄大年式”优秀教师团队的创建活动。除了黄大年之外,今年还在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崔崑、北京大学的潘文石、华南农大的卢永根等这些先进高校的典型,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广泛的宣传,以进一步弘扬高尚的师德,感召和引领广大的教师,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全面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一年来,高等教育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的精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高教司有关工作的推动落实情况。
一是研究制定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必须坚持标准先行,用标准来规范和引导。我们组织高校教指委,按照目前的本科专业目录中的92个本科专业类,研究制定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明确了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各方面的要求,为高校设置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教学质量提供了基本依据,标准中特别突出强调了对人才培养“德”的要求,根据各专业不同特点,明确提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来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是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建设,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教育部党组专门制定印发了《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高校把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各环节,完善课堂设置管理,明确课堂纪律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目前各个高校正在根据《意见》的精神,结合本校实际,修订相关的管理办法,完善相关的实施细则,组织开展培训,大力推动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的提升。
三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我们结合实施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着力加强专业思政的建设,就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把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伦理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当中。比如说着力培养工程专业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基础学科专业学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通过这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切实落小、落实、落细,让学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四、积极推动“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工作。一是加快教材的编写审议,我部目前负责的96种“马工程”重点教材中,已经完成初稿的有91种,正式出版的有32种,其他教材都在抓紧审议出版中。二是推进教材的统一使用,开展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的年报工作,对全国1100余所高校的情况进行了汇总整理和分析反馈。对新出版的11种教材开展全国示范培训,共培训任课老师1100多名。同时进一步完善国家、地方和高校的三级培训体系,对全体学科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促进教材优势向教学优势的转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五、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坚持把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推动教学改革。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 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以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度。支持高校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今年新增了2178个专业点。推动高校与实务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发布企业支持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近2万个。推动在线开放课程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首批认定492门“国家精品在线
六、深化创新教育改革。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150万学生参与了本次大赛,大赛期间组织开展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有百支学生参赛团队走进延安,以创新创业项目服务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习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们回信,高度肯定了同学们的行动,勉励同学们要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七、提高中西部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持续推进中西部高校“一省一校”工作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央财政支持资金达到18亿元,不断扩大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覆盖面,支援高校已经发展到103所,受援高校83所,为各支援高校单独划拨400名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计划,通过多措并举来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加快发展。
下面请徐艳国司长介绍2017年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这个专项工作的有关情况。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大家下午好,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的基本情况,我从三个方面来介绍。
大家也知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灵魂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所以在开局这儿,我想给大家说三个关键词,就是质量年、攻坚战、试金石。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改进中加强,要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程都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了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党组决定把2017年确定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年”。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同志提出,要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特别是宝生部长在年初到清华大学听了一堂思政课,在课后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打好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重点要在五个方面进行攻坚,要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这“五大攻坚”明确了攻坚战的总要求,也吹响了思政课建设攻坚战的冲锋号。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和前提之下,宝生部长提出要把高校思政课建设作为检验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成效的试金石,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思政会议精神的情况,是不是真贯彻、真抓实干,首先拿思政课建设成效试一试。所以在这样一个基本前提和背景之下,我们开始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
二、过程。这个过程我归纳为“三大”,大调研、大提升、大格局。大调研,我们今年围绕着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围绕着加强思政课建设,在调研上下了大功夫,开展了四个方面的调研。一是领导带队调研,宝生部长亲自带队、亲自带头;二是专家听课调研;三是校地特色调研;四是课题专项调研。其中,宝生部长先后到清华大学、辽宁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高校,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走进课堂,听课座谈,提出要求。大为同志今年作为我们代管领导,先后在上海、北京、新疆开了三个调研会,围绕推进“课程思政”、加强思政课教学研究、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共建,发表了一系列讲话,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同时对思政课建设有关情况做了深入的调研。我特别想给大家介绍几组专家听课调研的数据,这次我们组织了200多位专家,深入全国2500多所高校,听了3000堂课,我们随机用手机扫码的方式调查了30000多名大学生。调研的基本情况是这样:200多位专家给3000个老师的3000堂课打分,平均分是82.3分,评价的优良率是83.2%;2500多所高校,30000多名学生,给课程和老师的打分情况是:86.6%的同学表示非常喜欢或者比较喜欢上思政课,91.8%的同学表示非常喜欢或者比较喜欢思政课老师。
大提升。一是制度方面的提升,我们在已经发布的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的基础上,今年又研究制定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目前正在结合教学质量年的长远制度设计,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思政课教学管理、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关文件。二是教师方面的提升,今年围绕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我们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了12期骨干教师示范培训班,分课程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培训。依托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举办了10期骨干教师实践研修班。还选派了100位教师到全国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今年年初,为了统一高校思政课战线的思想认识,我们专门举办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培训班。三是学生方面的提升,今年我们特别重视学生参与思政课学习,分别搭建了理论学习夏令营、大学生学习思政课艺术作品展、思政课微电影展示以及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等四个平台。
大格局,我们开门办思政课,除了发挥既有专职队伍的骨干主体作用以外,也注重统筹课内外、校内外、行业内外的优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着力统筹党政干部、先进模范、社科理论专家、高校有关领导、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以及其他学科专家学者等八支队伍上思政课讲台,希望大家能够发挥所长,和专职思政课老师一起,共同破解思政课教学中的难题,共同把思政课讲好。
三、收官。主要介绍三项重要工作。这些工作都是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来展开的。对我们高校思政课战线而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是统一的。我们这三件目前正在进行的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教育部“写好教育奋进之笔行动”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我把它简称为“百千万”。“百”就是“百人宣讲团”,大家从报道也看到了,教育部已经正式成立了以宝生部长为团长的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百人宣讲团”,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专家,而在这些专家里高校思政课教师是主体骨干力量。现在我们有一些入选百人宣讲团的骨干教师,已经陆续在全国开展了宣讲,在北京、新疆,在各地都已经陆陆续续按照我们统一的要求,进行全面深入准确的宣传、讲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千”,我们准备在有关媒体上,特别是需要各家媒体给予大力支持,我们准备发千篇高水平的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论文章,这里面思政课老师也是主要的力量。“万”,我们准备以思政课课堂作为基础,要打造和建设万堂思政课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名师示范课。
总之,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通过思政课教学质量年的实施,全面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办好高校思政课的部署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感谢徐艳国司长,我们的发布环节就到这里,下面的时间留给记者朋友,欢迎大家提问。
我的问题问给徐艳国司长,我们注意到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刚才徐艳国司长在发言中也讲到了我们正在印发马院的建设标准等等,想问一下除了这些举措之外,接下来部里对如何建设马院有没有一个一揽子的考虑和举措,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想法可以跟大家沟通一下。谢谢。
感谢光明日报关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刚才实际上就马院建设我也简单的提了一句,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我们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工作以来,各地各高校、社会各个方面越来越关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一是首先要抓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规范化建设。我们感受到大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这是好事,但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一定要坚持高标准,一定要坚持高质量,一定要坚持高水平。所以我们今年专门制定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而且大家看到,我们专门有一个“括号”,叫2017年本,这也是落实部领导的指示,这个标准是一个初步的标准,我们想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来不断地完善这个标准,不断地强化这个标准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二是抓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分类指导。我们现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分两批建设了21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这个为基础,现在教育部这两年也实施了全国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学科研团队的择优支持计划,这几年下来我们支持了149所高校建设全国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其他的高校按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标准,在各地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之下,都在加强建设。
三是补齐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短板。我们注意到现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特别是西部地区的高校马院怎么样能够尽快提升水平,怎么样把发展的短板补上,这方面工作也纳入了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视野。这几年我们在青海、宁夏已经开了两次马院对口支援的工作会议。刚刚在新疆,我们又召开了一次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支援的工作会议。目前,我们已经有24家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支援着西部地区24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我们也要求大家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以后,真支援、真建设,拿出看家的本领,拿出优质的资源,拿出建设高水平马院的先进经验,全力以赴支持西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均衡发展。
这个问题想请问高教司的徐司长,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的其他工作。想请问,高教司就提高人才能力培养,在下一步有什么样的举措?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高校虽然承担着多种、多样的功能,但是最核心的功能还是人才培养工作,所以对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工作高度重视。现在高教司正在按照部党组统一部署,努力写好高等教育发展的奋进之笔,围绕着人才培养能力,要做一系列的重点工作部署和推进。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第一,“守渠种田”。就是要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建设,建好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抓好《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规范课堂教学的要求,紧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落实好课堂建设的责任,密切跟踪各地各高校的实施情况,及时总结宣传好经验和做法,同时加强督导检查,确保课堂建设的各项要求切实落到实处,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二,示范引领。现在高教司正在研究制定“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也就是卓越法治、教师、新闻、工程师、农林、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普通计划的升级版,要唱响“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主旋律,建设一批示范引领的基地,扩大计划的覆盖范围,努力形成全局性的改革成果。
第三,推进公平。继续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统筹谋划实施好“一省一校”、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等各项工作,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一省一策、一校一案”来制定工作方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支持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发展,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提升中西部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
第四,推动融合。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展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认定工作,推动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和优质的实验教学项目在全国的共享,同时我们还要把线上资源加大对外开放和合作的力度,在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的方面,向世界来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第五,鼓励创新。要深入贯彻落实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开展好“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抓好创业导师制度,创业课程体系,大赛组织策划等关键环节,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第六,倡导质量文化。要建立健全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行业部门、学术组织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要发挥好高校的主体作用,加强自我评估,完善校内教学质量监测和调控机制,完善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发布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支持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等第三方机构开展专业认证,逐步建立起与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制度。
我有两个问题想要提问,第一个问题,刚才你们在会上也介绍,有很多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思政课,非常喜欢思政课老师,但是现实层面上有的老师反映在思政课上还是有打瞌睡之类的情况,我想问一下,有没有关于高校思政课老师怎么才能提高自己切身的思政课的教学水平的举措,让大家更喜欢思政课。第二个问题,这段时间媒体都很关注多个省份的农村中小学发生断暖气或者没有来暖气的现象,各个地方的回应也不一样,有的是当地教育部门马上敦促学校赶快供暖,也有的学校回应勤俭办学,想问一下教育部如何看待个别省份农村中小学现在还没有暖气的现象?谢谢。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思政课课堂教学状况的关心,看来您也非常关心对于思政课教学状况的报道。这次我们下了这么大的决心,200多个专家,2500多所高校,3000堂课30000多名学生的调研,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一次地毯式的大调研,我想这次调研应该说是很有说服力的。将来我们准备正式发布这个调研报告,给大家介绍更为详细的情况。
关于您提的怎么样提高老师的能力和水平,让学生更加爱听思政课,这也是思政课建设的主题和主线,关键是提高老师的水平。围绕着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也给您介绍一下,我们已经实施了一轮五年计划,就是2013年到2017年,我们专门制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培训计划。建了12个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我们实施了面向思政课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择优资助计划,目前已经资助了200名骨干教师;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有择优推广计划,已经重点推广了100项优秀教学方法;从团队的角度我们有择优支持计划,已经支持了149个团队,等等一系列的举措。包括刚才提到的我们每年在全国还要支持100个老师到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等等,另外我们也加强专家的教学指导,现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下面设了7个分教指委,每个教指委针对相应的课程,组织全国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学力量研究教学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每年我们都要通过分教指委按照课程组织高水平的老师讲示范课,加强对于每一门课程教学的指导。
下一步我们将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重要抓手,还将制定新的五年培养培训的计划,我相信我们的举措会越来越丰富,队伍建设的力度会越来越大,老师们的水平会越来越高,学生也会越来越满意。总之就是要把思政课办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谢谢。
我来简单回答一下第二个问题。这两天我们也注意到了相关的报道,一些媒体报道北方的一些学校,到冬天了学校的供暖问题还没有解决。看到这样的报道,我们确实非常心疼这些孩子们,也非常着急,这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地方政府在工作层面还是存在问题。教育部对这个事情高度重视,部领导批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督促地方迅速地解决中小学供暖问题。
在昨天,也就是12月5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已经向有关省份下发了督办通知单,要求这些省份高度重视这个问题,要迅速查明情况,迅速解决问题,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开展。我看到昨天下午有报道出来,说有的地方已经立查立改,承诺今天就能迅速解决孩子们的供暖问题。我觉得这些地方对这个问题上表现了应该有的态度,应该有的作为。这件事,我们认为也反映孩子们的事情没有小事,也希望地方的基层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够引以为戒,真正把孩子们的冷暖放在心上,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切实保障学生的利益,从而能够保证让孩子们在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条件下得到健康成长。
两个问题,一是刚刚《意见》里提到的网络育人,网络文化成果认定,这之前也引起了一些讨论,就是网络文化成果到底能不能算做是科研成果,想请问教育部怎么来看未来认证体系的设计。二是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想请问一下徐司长这个《标准》大概什么时候会颁布,颁布之后对未来大学生上学有什么样的影响?
刚才介绍了“十大育人”的一体化,重点有几个,一个是课程思政,一个是网络思政。任何成果,不管在哪发表,只要有正能量,对人有正面的促进、引领作用,都是好成果。评价应以内容为标准,不应以载体为标准。无论是论文、著作、普及读物,还是发展报告、咨询成果、网络成果,只要能发挥正能量,都是好东西,首先要确立这样一个评价导向和认定导向。
前不久,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已经把有关网络成果纳入学校的评价体系,在科学研究、成果认定、职称评定中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篇文章在纸质媒体上发布,阅读量是有限的,而一篇网上的好文章,阅读量是无限的。依托好的科研成果建设,发挥网上正能量,是我们下一步推动网络思政的重要举措。谢谢。
我来回答一下关于国标的问题,研制本科专业类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教育教学特别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当中是一件大事,而且也是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上的首次,以前没有做过这样的标准,应该说这项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前后有5000余位专家参与到标准的制定里来,分成92个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个国标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首先,它明确了各个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我们说的底线要求。另外,对其中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标准、课程设置等等,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都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规定。明确了这些基本要求之后,就为下一步开展专业建设、组织专业评估,提高教学水平、推进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国标规定的只是一个底线的要求,各地各高校,特别是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校差异性是非常大的,所以专业标准是给各地和各高校留有空间。
思政工作的发布就到这里,也提醒大家关注一条信息。今天上午教育部召开了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相关的新闻稿今天上午在会后已经挂到了部门户网站上。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820万人,比今年会增加25万,所以就业创业的工作任务很重。
同时,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落实基层就业学费补偿代偿等政策,继续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等中央基层项目,推动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大学生投身军营、报效祖国。再有就是强调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提高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总之,要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银河galaxy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