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吹响世赛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升级的冲锋号 在新技术革命中发挥技能引领作用
栏目:成果介绍 发布时间:2024-08-29

  银河galaxy官网从世赛项目孵化前沿技能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世赛项目落地,结合世赛标准申报国家新职业标准……近年来,广东紧密结合地方战略支柱产业,通过转化世赛成果深度赋能产业升级改造,涌现出不少好案例、好做法。

  自2011年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广东培养的选手累计获得22金11银13铜,获奖项目大多属于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度契合广东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笔者了解到,广东各大技工院校已经吹响世赛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升级的冲锋号,助力成果“融”得顺“转”得好,在新技术革命中发挥技能引领作用。

  前段时间,深圳技师学院学生苏恩健及其团队参加了“2024年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DeepRacer自动驾驶赛车全国总决赛,与复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高校以及汇丰、宝马等企业的团队同场竞技,最终斩获冠军。

  苏恩健来自深圳技师学院信息与通信学院云计算专业,该专业培养了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项目冠军陈新源,以及即将参加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手黄佳杰。

  这是广东技工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推动世赛成果转化,最终实现互促共强的典型案例。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领域的蓬勃兴起,不仅促进了技术革新与融合应用,更孕育出一系列新兴职业岗位。”云科技中国行业集群业务拓展经理周君说。云科技自2018年起便与深圳技师学院在师资培养、课程教学、专业建设、技能竞赛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社会输出了大批优秀技能人才。

  无独有偶,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也在校企合作中寻觅机遇。据介绍,学校紧密对接世赛标准,不仅从时装技术项目中孵化出时装技术专业,而且在设立专业两年后就与头部服装电商企业签约,合作举办“双制班”,培养订单式技能人才。

  该校副校长周强介绍,“双制班”通过共建基地、共建课程、共建队伍、实习就业和融入世赛标准,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通过企业真实项目培养服装设计、制版等人才,优秀学子还有机会获得企业的就业通行证。”

  在位于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国家集训基地,两位选手互相配合,熟练地设计图纸和搭建模块。

  系统集成项目作为世赛的新增赛项,顺应了全球数字制造产业飞速发展的潮流。该项目国家集训队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所教授李瑞峰说,广东两位选手的脱颖而出,说明了广东省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面的高度重视。

  广东坚持以制造业当家,全省有7.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7.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新一代电子信息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每4台新能源汽车就有1台“广东造”,全球七成以上消费级无人机产自广东。

  雄厚的产业基础是技能人才发展的底气所在,也为广东打造了推动世赛标准落地的优良环境。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专职党委副书记谢黧介绍,学校联合企业申报了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国家新职业标准,把工业控制、机电一体化两个赛事的技术标准融入到智能制造工程人才认证标准,探索了世赛标准转化为人才培养标准的新途径。

  天地广阔,大有作为,中山市技师学院教师梁嘉伟对此也深有体会。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他凭借自己研究攻克的光纤熔接技术,帮助中国首次拿到了信息网络布线项目的金牌。

  获得荣誉之后,梁嘉伟留校担任教师,将世赛的训练成果应用到三大运营商的项目中,助力光纤抢修施工效率提升了约60%。如今,他创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将世赛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还与中国联通一起成立了中山市“青年突击队”,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推进“全光网”通信工程技术改良,为乡村通信新基建贡献力量。

  在广东省城市技师学院数字建造项目国家集训基地里,选手只用一台电脑就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完成建造全过程,各类数据和细节都能清晰呈现。

  作为世赛新增项目,数字建造项目要求在可视化的数字空间中“建房子”,通过形成的可视化模型,提前判断建造中可能产生的困难,并提供解决方案。

  数字建造代表着一种前瞻性的未来发展方向,世赛标准则是前沿技术在实操中的落地。广东省城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阎子刚介绍,学校正致力于服务土木建造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世赛标准的转化,为未来数字建造领域和土木建设领域培养高技能人才,引领行业发展。

  从培养世赛选手,到转化世赛成果引领产业发展,不仅是对产业更新的技术响应,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进步。

  近几年,中山市技师学院教师共有50多人次参与企业30多项技术攻关、技术和产业研发及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中山市技师学院电气应用系教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魏海翔认为,通过参与世赛积累经验,技工院校有能力参与更高层次的技术攻关。“要把世赛的先进技术标准,创造性地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去,实现从竞赛到应用的转化闭环。”他说。

  目前,中山市技师学院的科研落地都围绕着当地的核心产业和任务进行,例如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学校与中山迈雷特数控公司联合开展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精密深孔加工数控装备及其智能运维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直面数控领域运维方面的技术难题,如今已获得2项发明专利,量产后产值可过千万元。

  在广东兴达鸿业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兴达公司”)的水处理应用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一块大屏幕实时监测废水处理的每一个流程,小到酸碱度显示,大到原料投放比例等,都是智能化精准控制。

  “有了这套系统,在节省人工成本的前提下,工业废水的处理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兴达公司技术经理王喜介绍,该项目是与中山市技师学院合作联合攻关的,不仅聚焦工业废水处理的技术研究,也是对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排污标准的提高和企业的扩建投产,兴达公司原有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无法满足新形势新要求,亟须进行升级改造。

  王喜在物色合作对象时发现,公司直接与第三方环保设备企业合作存在较大局限性,因为第三方技术一般为通用技术,难以针对企业特征采用定制化的技术路线,而且技术的先进性无法保证。

  兴达公司与中山市技师学院有着长期合作经验,双方积累了互信。王喜找到该校电气应用系教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魏海翔,表达了合作意向。魏海翔带领团队参与到项目中来,他们的技术赋能和执行效果让企业感叹“找对了人”。

  近年来,中山市技师学院通过参与世界技能大赛水处理项目,积极推动世赛成果转化,积累了大量科研和应用经验。

  世赛水处理项目强调自动控制,通过传感器的检测和水泵系统的运用,实现精准投药、自动反馈、自动运行,期间不产生二次污染,从而提升水处理效率。魏海翔团队运用和技术,搭建了电子工业废水处理管控平台,可以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和过程,进行废水循环利用,实现水处理自动化。

  除此之外,根据世赛标准,水处理工艺还要求根据不同污染物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魏海翔团队针对电子行业工业废水无需碳源的高效脱氮生物技术,提升污染物去除率,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

  在魏海翔团队的技术赋能下,兴达公司的废水处理能力大大提升,水质量探测精度比原系统提升了两倍,废水排放监测结果优于国家新标准。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