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日,习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讲话中提出,重点实施对非合作“八大行动”;并宣布“中国决定设立中国非洲研究院,同非方深化文明互鉴”。
2019年4月9日,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五年来,中国非洲研究院秉持着深化中非文明互鉴的初心,为中非友谊的繁荣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成为中非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为中非合作注入新动力,展现了中国对非合作的坚定决心。
值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五周年之际,文献君整理了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五年来在我社出版的学术成果,供广大学者和对非洲研究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值中国建党百年的重要节点,中国非洲研究院策划了新时代中国与非洲系列丛书,试图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展现习主席与非洲的整体图景,试图在对中国与非洲百年交往的历史回溯中来凸显当前习主席对非交往的思想与理念,以使中非受众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习主席及其领导下的中国。
本书以习关于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为依据,系统梳理了中非在考古、旅游、文化、新闻媒体、学者与智库、地方与民间、青年与妇女等重点领域的交往实践,进而总结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成就与挑战,思考合作提质增效的举措,从批驳西方文明冲突论、增进中非文明的自信、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来阐述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意义。
本书以习关于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为依据,阐述了中非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基础、哲学基础和现实需求。同时聚焦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六大内涵——“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系统论述了中非双方在这六个方面的合作概况、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合作进行了展望。
本书以习关于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为依据,从“一带一路”的理论内涵、指导意义切入,聚焦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面梳理了新时代中非双方在政治互信、经贸交流、安全合作、文明互鉴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内容涵盖中非国际产能合作、贸易合作、金融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健康卫生合作、数字经济合作、海洋经济合作等议题。
本书分析了习治国理政的思想理念的丰富内涵及其对非洲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对非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回顾,剖析非洲社会主义为何陷入低潮以及当前面临的新机遇,进而探讨如何推进习治国理政的思想理念在非洲的传播,以深化中非治国理政交流互鉴,助力非洲发展。本书涵盖理论分析与国别案例研究,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非洲华侨华人是中非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本书内容涵盖了新时代中非友好合作与人文交流等众多领域,按照主题划分为中非友谊篇、中非合作篇、中非故事篇、中非交流篇、共情抗疫篇、命运共同体篇和其他内容篇。非洲华侨华人说经历、谈感想,书写他们眼中的新时代中国、中非关系和中非命运共同体,读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本书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非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有利于促进新时代中国非洲研究。
本书介绍了非洲在华留学生通过在校学习、社会实践、旅行和参观,书收录33篇非洲留学生征文,按照文章内容分为中国见闻篇、中非友好篇、中非合作篇、“一带一路”篇和互学互鉴篇,详细介绍了非洲留学生眼中的新时代中国、中非关系和中非命运共同体等议题,表达了非洲在华留学生积极投身中非友好事业、传承弘扬中非友好合作精神的坚定决心。
《非洲发展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和中国非洲研究院组织编撰,对非洲地区的政治动态、安全态势、经济发展、对外关系等进行跟踪介绍与分析,为了解和研究非洲提供最新的信息、动态、趋势及相关学者观点。
本年度报告首先从政治与安全、经济发展、对外关系三大领域回顾论述2022年非洲发展形势及中非关系最新进展。其次,从政治局势或安全态势、经济复苏、对外关系等不同方面介绍2022年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肯尼亚、坦桑尼亚、南非的发展情况与特点。再次,分析论述2022年布基纳法索、莫桑比克北部地区、刚果(金)东部地区、马里等非洲热点(地区)问题的解决进展。最后,分析介绍2021~2022年非洲对外贸易、国际对非直接投资、国际对非援助领域的非洲大陆整体及次区域相关情况与特点。此外,报告汇总了2022年国内非洲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
中国非洲研究院出版丛书“中国非洲研究院文库”,以社科院西亚非所为依托,凝聚国内研究力量,联合非洲各国专家学者,不断推进我国的非洲研究和非洲的中国研究以及中非关系研究,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助力新时代中非友好合作全面深入发展。
本书对于西非法语国家非正式经济的复杂现实做出了诸多重要分析。本书观点具有高度创新性,因为编著团队在书中着重分析了非正式企业这一鲜有学者关注而又极为重要的经济主体而非非正式就业这一传统研究课题,并且强调了大型非正式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的特殊性。本书主要围绕达喀尔(塞内加尔)、科托努(贝宁)和瓦加杜古(布基纳法索)这三个西非国家首都城市的非正式部门现状展开,可以以小见大,大略了解西非非正式经济发展现状。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政治观为指导,运用宗教学基本原理,对7~19世纪初中东地区教什叶派政治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本书重点分析了什叶派三大支派即十二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和宰德派的形成和演变,系统论述了三大支派教理中蕴含的传统政治思想内涵及其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本书高度概括和论述了什叶派传统政治思想的共性和特征,包括其主要思想来源、思想内涵和特征、政教关系思想发展趋势等。
本书选译了埃及、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加纳、津巴布韦、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等10个非洲国家共13部环境法律法规。利用本书,金融机构可以秉承“赤道原则”,依法开展绿色信贷审查;政府可以加强依法监管,确保中国企业以合理合规的方式在非洲取得环境许可;专业机构可以定期发布非洲主要国家环评法律指南,敦促企业开展环评和环境修复;环保组织则可以建立非洲各国的环境信息交流制度,通过中非环境合作中心平台形成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法律机制。
银河官方官网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将在2020年7月根据《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定》的相关文件开展贸易。全书除序言外,有四编,序言中主要就成立非洲大陆自贸区的背景、《非洲大陆自贸区协定》的内容,非洲大陆自贸区的目标等,以及成立非洲大陆自贸区成立对中非经贸关系的意义做了介绍和分析。四编分别是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定;《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定》附件汇编;《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关于人员自由流动、居留权和设业权的议定书;以及建议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的相关会议决议和报告。
本书以埃及、伊拉克、也门和黎巴嫩为主要案例,考察阿拉伯国家军政关系演变的轨迹和动力,分析阿拉伯国家军政关系的类型和特征。本书纠正了“阿拉伯军队作用消极化”和“阿拉伯文官作用理想化”的片面论断,驳斥了一些西方学者在军政关系问题上宣扬的“西方经验普世化”的论调,强调应辩证地、历史地看待阿拉伯国家军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衡量一国军政关系类型的整体方法,剖析了阿拉伯国家军政关系的多变性和多样性特征,揭示了阿拉伯国家军政关系的未来走向。
纵观津巴布韦1890年以后的历史,土地问题与政治问题一直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土地就是政治”。津巴布韦的土地问题以及独立多年后的土地改革就是一个从少数白人通过强力占有土地转变为多数黑人平均占有土地的过程,此演变的根源何在?演变如何得以发生?这种土地关系演变的过程如何?此过程的影响有哪些方面?沈晓雷博士的著作从历史角度多方位地探讨了津巴布韦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现实过程以及在经济、政治、社会和宗教方面的影响。
本书选择法国、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以及印度、俄罗斯、巴西8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国”。这些国家多为地区乃至世界大国或强国,它们凭借在非洲的利益存在或力量存在,对非洲事务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也因此成为中国在非洲的主要“利益攸关方”,中国“走进非洲”或在非洲活动不可避免地要与它们产生利益交集。
本书所关注和试图解析的问题是:如何妥善处理中国与上述大国在非洲的利益关系,以维系中非关系与国际体系之间的良性互动,减少中国“走进非洲”的国际阻力,进而为中国在非洲活动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本书基于印度独立以来的对外战略框架和印度与南非关系发展进程中的动态特征来剖析两国关系,从不同理论视角观察两国关系的走向,并从宏观上把握时代变化对两国关系的影响,以期比较全面地展现两国关系发展历程并做出预判。
本书作者首先对“保护的责任”从兴起、争论到初步形成机制框架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考察,揭示和分析了这一过程中在许多问题上出现的争论,并且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其次,对联合国体系和非洲联盟体系下保护的责任制度框架进行了评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最后,在肯定保护的责任机制具有自身价值的同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提出保护的责任机制下的国际干预,必须严格遵循多元主体参与、以人道救助为核心目标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