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王超执教公开课《Sports I Like》。本版图片均由学校提供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加快办好一批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当前,“新优质学校”正成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引擎”。
不挑选生源、不超常规集聚资源、不以分数排名为追求的“家门口的好学校”如何打造?普通公办学校如何赢得百姓的好口碑?本刊特推出走进新优质学校系列报道,从北京、上海、成都、常州各挑选了一所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现实问题、采取不同实践路径的“新优质学校”,透视其办学经验,并邀请专家进行点评,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本期刊发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的建设经验,敬请关注。
■学校将原有扁平化管理机构优化为“矩阵式”管理架构,重组后的各职能部门具有更强的专业领域自主权,部门负责人和组长直接计划、实施各项工作,激活了“每一个”,让每名员工都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源,助力每个学生的成长
■组织结构的重组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结合举措针对性跟进、制度具体性完善和理念前瞻性升级才能发挥更大效能。“人”的积极性是否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和激发,是评估管理架构是否高效最为重要的要素
在不断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当下,如何把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办成优质学校,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也是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始建于1890年,新世纪以来,学校从一所处于生存困境的百年老校,逐渐成长为海淀区首批“新优质学校”,家长满意度、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在这个过程中,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变革与创新已经融入学校发展的基因,让学校始终能够面向未来不断追求卓越。
海淀区民族小学迄今已有134年的办学历史。回顾历史,从义学到广育第二小学,从西北小学到成达师范附属小学,从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到马甸小学,从民族小学又到加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学校一直在坚定探索与实践。
进入新世纪,学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03—2006年,凭借着“发展是硬道理,求生存靠自己”的理念,向内规范管理,向外改变环境,走出了生源流失、校舍破败的困境。2007—2014年,学校围绕“和而不同,快乐成长”办学理念,坚持内涵发展,加强文化建设。2015—2022年,直面关切,探索城市新型学校发展之路,总结梳理出“资源·平台·角色·共同体”的办学策略。2022年至今,学校明确了既要继承和传承学校优秀文化基因,又要持续推进变革与创新实践的工作思路,主动回应新时代新需要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要求,坚持“整体把握系统思考,问题导向变革实践,资源整合追求卓越”的基本思路,重点围绕领导体制改革、办学理念升级、管理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的变革与创新实践。
如今,学校初步形成了尊重、信任、发现的管理文化,研究、协作、担当的教师文化,懂礼、儒雅、乐观的学生文化。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彰显,民族团结教育“和·融”共进,校园环境秀美雅致,春夏秋冬四季各具韵味。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海淀区首批“新优质学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等荣誉,家长满意度、认可度和办学影响力均得到大幅提升。一路走来,学校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延续原有优良传统,让学校发展有了“根”和“魂”,同时学校结合时代要求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让百年民族小学孕育着新的生机与希望。
学校在办学实践过程中持续思考3个问题:首先,党的二十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文件先后印发,对义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次,如何在大校、名校和整体教育质量与水平处于高地的海淀区进一步提升办学品质和影响力,切实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缩小与知名品牌学校的差距,争取到生存和发展更有利的位置。再次,我校学生家长的内心很矛盾,既因能对口直升中学而高兴,又因为对口直升比例仅有40%而焦虑,学校如何通过自身的变革与创新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持续提振家长的信心。历史性发展机遇摆在面前,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和精神,顺势而为、借力发展,是学校面临的课题。
学校坚持问题导向,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出来,紧紧围绕“建立现代学校运行机制”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探索与实践。此前,学校已引入项目制等扁平化管理措施,并设立了学科主任和年级主任负责制,发挥了减少中间环节、防止信息逐层衰减和提升管理效能的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管理职权范围交叉和岗位职责不清等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要对管理架构进行优化与升级,明确管理职权范围和管理岗位职责,建立和完善依法治校的制度与机制,并让管理制度与育人目标相关联。
学校将原有扁平化管理机构优化为“矩阵式”管理架构,简称为“三线六中心”。三线包括行政层级管理——强化部门负责人的引领作用,基层单元管理——强化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的联结作用,项目运行管理——强化教师个体的支撑作用。六中心包括学校发展规划中心、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学生成长研究中心、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信息网络传媒中心、后勤安全服务中心。
重组后的各职能部门具有更强的专业领域自主权,部门负责人和组长直接计划、实施各项工作,激活了“每一个”,让每名员工都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源,助力每个学生的成长。管理架构的优化强化并突出育人导向,银河galaxy官网强化了对发展规划推进的监督、对学校工作计划的落实、对课程教学的研究、对学生成长规律的尊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对信息网络传媒的利用、对供给服务资源的整合。
强化流程管理。学校根据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要求,完善修订章程,在学校章程的引领下强化流程管理,一方面,强化计划的制定、解读、执行、反馈。学期工作计划采用表格式,由6个中心组织撰写,包括课程与教学、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13个方面,每部分又包括计划内容、行动理念、常态工作、重点项目和月度工作5个部分。另一方面,学校强化工作方案的制定、推进、反馈和总结。例如我校将“年级视导”作为日常教学管理的重要机制和举措。行政集体视导团成员每个学期走进3个年级,每学年走进6个年级。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年级、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学校都能到现场听课、诊断、了解并反馈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科教学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负责科学、客观地撰写学科或部门反馈意见。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起到联结作用,督促本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在得到集体反馈后,再带领本组教师进行整改落实。
加强对中层干部的指导和培训。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架构运行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作的执行落实与个人的认识和观念有着紧密联系。一是学校引导中层干部处理好4对关系:大局和具体的关系,当下和前瞻的关系,实干和成果的关系,计划和总结的关系。二是倡导中层干部落实项目工作10项要求:定目标、有担当、敢负责、成闭环、常反馈、勤反思、讲实效、能创新、实研究、高品质。三是明确学科主任或教学负责人以及年级主任或德育负责人学期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强化对核心理念的明确和升级。学校办学愿景和育人目标在学校系统性变革与创新实践过程中具有先导性作用,是学校发展的“引擎”,这个“引擎”的升级首先是要树立学生主体观,尤其要强调学生主体观是学校存在的价值所在,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所在,学校要尊重每一名学生,接纳每一名学生,培养每一名学生,发展每一名学生。
在管理架构的优化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以下共识:一是组织结构的重组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结合举措针对性跟进、制度具体性完善和理念前瞻性升级才能发挥更大效能。二是管理过程中,“人”的积极性是否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和激发,是评估管理架构是否高效最为重要的要素。三是管理的规范化需要制度、机制和章程作为保障,尤其是全面、准确、有效的章程是学校依法治理的重要依据。四是学校学生培养目标或者育人目标的明确一般都能做到,但是如何严格对照目标进行工作的推进和落实是学校管理必须时刻关注的,只有这样,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日常运行才能相互促进、相互保障。
我们认识到,创建新优质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坚守学生主体观,成就和发展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适应时代和未来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建设新优质学校,是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一项新举措,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实践路径,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新回应。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结合时代要求,将变革与创新融入学校发展基因进行组织结构重组,其办学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变革和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思维离不开改革创新的担当勇气,在办学过程中,海淀区民族小学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结合组织变革理论,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学校组织的结构、规模、职能等进行整体设计,开展系列改革:内外双向调整,走出生源流失和校舍破败的困境;围绕办学理念,探索传统教育的模式创新;坚持系统思维,回应时代要求,既继承传统又持续变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深层次的教育。这些举措践行了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良好的制度建设是学校高效运行的保障。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是学校运行的底气。海淀区民族小学建立现代学校运行机制,将原有扁平化管理机构优化为“矩阵式”管理架构,对各职能部门进行重组,使其拥有更强的专业领域自主权,激发了每个员工的参与,强化了育人导向。同时建立健全了推进制度落实的一系列有效机制,保障了制度的良好运行。
具有高效执行力的干部队伍是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海淀区民族小学深刻把握了中层干部在工作执行中的关键作用,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培养,引导中层干部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使得学校的管理效能和执行力大大增强,保障了学校发展目标的稳步推进。
坚持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追求。海淀区民族小学的变革与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在于坚持学生主体观、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得学校的办学实践既能紧跟时代的需求不断发展,又不断触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内核,不断提高育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战略与宏观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