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伊朗“反西方”的年轻一代既开放也保守
栏目:机构设置 发布时间:2024-08-29

  银河集团网址登录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遇刺,引发了人们对伊朗内部安全形势的追问。

  大约五六年前,伊朗和欧洲的关系尚好。我在欧洲遇到过一些伊朗朋友,还与其中一位做了一个月的室友。当时他拿着欧盟奖学金,在德国一所知名国际法研究机构读博。我们在“国际法之都”海牙的培训课程中相遇,早上常一起吃饭,然后从宿舍走到和平宫。

  他有极其开放的学术心态,和来自欧洲、美国、日本的学者都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他也几乎成为来自中东的同学中的领袖人物,我从与他的聊天中得知,他们团结起来,为帮巴勒斯坦同学争取设置祈祷室等事与培训组织方反复博弈。这种团结并无教派、政见之分,他与来自突尼斯的同学也关系甚好。

  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爱国心以及对伊朗对外政策的强烈支持,这一切根植于他对中东历史及地缘政治的熟悉。在海牙街头,他曾一遍遍耐心向我解释伊朗的外交和安全战略选择。博士毕业后,他回到德黑兰,在一个对外部门任职。

  后来我接触了更多与他观点相似的改革派精英,包括上期封面报道专访的德黑兰大学教授穆塔吉。我发现,在外交、安全战略上,这些和西方接触最多、交往最深的伊朗人士与保守派几乎没有分歧。世人尤其是西方人是否应该想一想,中东地缘政治环境是如何恶化到这种程度的?当欧洲主要国家及亚太盟友都无法接受美国的中东政策,被美国视为“敌国”的伊朗又能有什么不同反应呢?

  如今,且不要说巴勒斯坦的年轻一代,中东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很多年轻人都是在暴力和冲突愈演愈烈的国际环境中长大的。他们会如何认知这个世界以及它的“文明”呢?

  不过,具体到每个个体,每个具体问题,观念都是可能发生变化的。多次接受本刊采访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前高级顾问萨伊格,是巴勒斯坦温和派代表人物。年轻时他也想参加激进组织,为死去的家人向以色列报仇,后来他亲历了巴以双方坐在一起讨论和平未来的时刻,见证了希望,才成为非暴力的坚定支持者。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