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老师这些年对我们帮助特别大,他的团队指导我们给罗非鱼正确用药后,损失小多了。现在我们养殖也比较风调雨顺了,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柳州市鱼峰区水产养殖户何刚口中所说的“易老师”,是广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易弋博士,一个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和水塘泥塘边的老师、科研工作者。
2007年7月,易弋从四川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博士毕业,同年进入广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工作。目前主要从事水产健康养殖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水产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整体情况,为养殖户正确用药提供科学指导,在此基础上研发水产疾病的防控技术。此外,还为螺蛳养殖研制低成本微生物发酵饲料。
易弋说,从小他就对鱼、虾、蟹之类的水生动物很感兴趣,所以后来上大学所选专业都与此相关。2011年,机缘巧合下,易弋认识了柳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杨军,当时对方正要开展罗非鱼细菌性疾病相关研究工作,而他的微生物专业背景能提供很大帮助,加上对水生动物的热爱,易弋便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水产健康养殖研究中。
然而,采样时间成本过高、实验人手不足、缺乏专门研究场地……这些难题一一摆在易弋面前,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科研进度和质量。“以前到南宁金陵镇给患病的叉尾鮰采样,开车单程就得4个小时,其实采样只需20分钟。”易弋回忆说。虽说辛苦,但只要是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他总能想到好办法解决。经多方协商,易弋与鱼饲料经销商、渔业推广部门合作,由他们采样,再用冷冻的方式寄过来,他只需在实验室检测即可。“经销商希望通过我的技术指导巩固跟养殖户的关系,而渔业推广部门同样利用我的技术指导开展相关工作,互利共赢嘛。”易弋笑道,“他们很乐意帮忙的。”
实验人手不够就召集本科学生参与,既锻炼了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科研工作又能够顺利推进,同时也是本科教学方式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学校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直接划拨了将近1000平方米的实验场地,让我们跟柳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建设广西柳州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随着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易弋还获得了2018年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
2012年,柳州市也把螺蛳粉产业作为重点项目推进。于是,易弋和他的团队开始了稻田螺蛳养殖技术的研究。“我发现螺蛳养殖在全国没有哪个团队专门研究过,比如生物学特性、养殖模式、营养需求、养殖品种、人工饲料等,都是空白。”易弋说,他针对螺蛳养殖实际遇到的问题,通过团队的专业分析,帮助养殖户们解决了不少难题。
“易老师经常亲自来养殖场查看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能帮我们找到原因,现在我们养殖田螺,亩产量基本可以稳定在1500斤以上,加上稻米,每亩销售额可以达到9000元,利润在6000元左右。”柳州市柳江区螺蛳养殖户韦义感激地说。
螺蛳养殖这个产业很适合小规模发展,成本也不高,很适合扶贫项目。易弋说,这些年,他们的养殖技术培训也多在三江、融水这些贫困地区开展,带动了大概超过400户的贫困户。
柳州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科科长、三江县独峒镇党委扶贫书记(挂职)秦能说:“易教授把饵料和养殖技术推广到了我们三江县独峒镇,为三江发展特色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易老师超级好,对我们像朋友一样,上课也非常棒,他的知识像没底一样,总也讲不完。”“老师讲课非常有意思,经常说些历史知识,听他的课可以学到很多书本知识之外的东西。”“老师经常组织我们打篮球,球场上很拼,不服输。”易弋教过的学生这样评价他。
银河galaxy官网
易弋自己也常说:“老师嘛,科研工作虽然很重要,但教书育人是最本职的工作。”他觉得除了传授知识外,思想引导也很重要,“一个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如果摆正了,就会主动去学习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同学们今后的成长非常重要。”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田玉红提起易弋也是赞不绝口:“易老师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在高校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着党中央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走到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在鱼病防治、螺蛳养殖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广西科技大学工作的13年,易弋在教学、科研工作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在水产养殖的基层技术服务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研这条路很长也很艰辛,易弋表示,他会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把兴趣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助力乡村振兴,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相远方 宋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