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如何与城市同频共振?如何更深入地推进教育迈向优质均衡,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孩子,以回应社会的广泛关切?
教科研工作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引领性力量,对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教科院”)充分发挥“服务教育决策的智囊团、丰富教育理论的思想库、指导教育实践的设计师、提高教育质量的领头雁”作用,精准把握时代大势和发展趋势,准确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为我市深入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贡献教科研智慧和力量。
当前,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进入创新加速引领、质量全面提升、民生惠民可感的阶段,人民群众期盼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选择的教育。
这些新挑战,迫切需要教科研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充分发挥支撑、驱动、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答好教育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
“教科院作为服务教育发展的智库,应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牢新时代教科研任务要求,加强教育政策研究,增强服务决策水平,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作用,提高重庆教科研在全国的影响力。”市教科院党委书记范卿泽强调。
强化系统思维,完善教育科研规划。全市教育科研聚焦教育“急、热、难、重”问题的针对性,实施了“345”行动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构建起全市教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在面向全市征集推荐选题的基础上,依托部属市属师范院校组建专家团队,研制了2023年重大课题指南10项、重点课题指南200项、“教学研究专项”课题指南90项。从2022年开始通过“命题”方式对重大重点课题研究进行安排部署,充分发挥了教育科学规划的引领导向作用。
强化全程管理,激发教育科研活力。坚持“高起点立项、高水平研究、高质量验收”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支撑、引领、导向作用,2023年分片区分院校对140余项重大重点课题实施集中开题,共组织集中开题论证会及课题研究观摩活动42场,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大幅加强了市级重大重点课题研究的辐射示范引领作用。
强化规范管理,提升规划课题研究质量。全市教育科研在坚守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的基础上,以质量为根本,以公平为前提,确定好课题申报、评审、开题、结题等全流程标准与目标,狠抓常规管理,以规范为保障,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2022年全市教育科研对标对表,在教育科研均衡发展上着力,保证每个区县和每所高校都有立项课题,组织专题培训活动30余场,参训教师3000余人,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科研均衡发展。如今,全市教育战线开展教育科研的热情继续高涨,一组数据颇具说服力,2023年全市共申报市级规划课题3581项,相比2022年申报3123项增长15%,最终立项课题总数为909项,相比2022年立项775项增长17%。
市教科院作为教育科研前沿阵地,亦积极培育项目,瞄准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布局,围绕教育部和重庆市教育重点工作安排,近5年累计立项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课题近200项,累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政府发展研究奖、社科成果奖、教学成果奖80余项。
“这里有非常多的高清直播视频课程可以观看,名校教师带给我们更独特的学习方式,并且每一期的视频和每一期的学习资源都是免费的呢……”作为重庆云课堂的老用户,四年级学生多多经常会和小伙伴分享自己学习的“秘密空间”。
这个“秘密空间”可有大学问。据了解,市教科院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建成“重庆云课堂”“云教研平台”“优质资源库”三位一体的教研科研资源共享支持体系,累计研发1万多节优质课程(微课)资源,目前《重庆云课堂》网络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5万,年均访问量约1680万,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教育,有力地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汇期,既面临着机遇又充满挑战。于市教科院而言,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贯彻数字重庆建设部署中,应当具备教研科研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
市教科院以推动实现教研科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聚焦新型智慧教育,以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拓展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未来教育研究,积极探索教育新形态新范式。”为主线,以“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研究,推进在线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索,形成特色品牌,加大教育专项数据库建设力度为重点,扎实推进教研科研数字化发展,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迭代升级行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乘“数”而起,数字化教育理论前沿问题研究有序开展。近两年来研究人员主持、主研教育数字化相关课题和项目共计15项,已结题5项,受市教委委托,撰写资政报告4篇;案例《创新控辍保学模式 助力义务教育有保障》获2022年重庆市乡村教育振兴优秀案例评选二等奖。
向“数”而行,系统化数据支持平台基本建成。以知网期刊数据库、教育与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分析系统、重庆市控辍保学动态管理系统为基础,以教育数据采集系统为依托,推进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例如《重庆市控辍保学动态管理系统》对义务教育阶段存在辍学失学风险的学生实施有效干预,为我市实现持续动态清零提供了重要保证。
在重庆教研网已经产生全国影响力的基础上,采用最新开发技术对教研网进行整体改造,组成重庆教研网、重庆德育网、重庆基础教育网、历史教学世界、重庆青少年创新学院网、重庆体育教研网六网一体的统一的网站集群,形成由点到面,由表及里,以城市带动乡村,以典型影响全局的开放高效的数字化教科研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市教科院以信息化系统建设赋能教育研究创新,助推教育科研高质量发展。2023年,市规划办组织研究团队,充分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领域内的最新突破,为第七届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全市各二级管理单位共限额推荐报送966项,参评成果包括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63篇,CSSCI检索来源期刊论文161篇,国家级领导批示或国家机构采纳决策咨询报告13篇,省部级批示或采纳44篇。
教育科研作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当教育科研成果得到真正的推广和应用时,它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
从渝中区到万州区恒合民族学校、恒合民族中心小学,一路上留下市教科院专家和教研员的坚定步伐。他们以教育科研项目为抓手,助推恒合民族学校凝练教育内涵与定位,创新特色教育路径和载体,打造特色学校,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育人品质。原来的农村学校不仅按下了快进键,而且实现零的突破,近两年立项4项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学术的力量加速迈向卓越。
一直以来,市教科院高度重视成果转化推广,致力于让更多更优质的教育科研成果服务于教育实践,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难杂症”;服务于教育决策,真正为教育决策当好参谋服好务。
“上”服务于教育决策,“下”服务于基层实践,市教科院迅速反应,果断行动,奋力攻关,建言献策,在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引导舆论方面持续着力。
仅2022年,在服务决策方面,8篇咨政报告获国家级领导肯定性批示,42篇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教育科研成果为市委、市政府教育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深入开展“双减”“五项管理”“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劳动教育”等重大专题研究,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理论创新有突破,2022年全市教育科研战线部,其中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285部;教育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124项、省部级奖励875项。
指导实践铸精品,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验,设立市级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284所,组织119所优质课程资源研发基地学校,研发5868节优质微课,形成了一批覆盖广泛、内容丰富、富有特色的公益免费精品微课资源。
科研帮扶有新动作,与酉阳、丰都、万州签订帮扶协议,专家团队提供专业评估、建议和指导,抓好帮扶落实、助力教育发展。
引导舆论大能量,全市教育科研战线共组织大型学术宣传活动300余场,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由于成果丰硕、作用明显,市教育科研智库建设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市教科院、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所等3家研究机构入选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教育研究院《2022全球教育智库影响力评价PAP研究报告》国内教育智库榜单,其中市教科院位居国内教育智库榜第3名,这意味着我市教育科研的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大众影响力已经跻身国内前列。
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带着这样的初心出发,今年5月—6月,市教科院组织开展基础教育科研现状大调研,这次调研范围涵盖了我市所有区县,力求全面了解和把握全市教育科研的现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全局性的视野和思考,以促进教育科研工作的整体提升和创新发展。
“不仅充分了解我们的需求,还精准指出我们的痛点,这样‘走心走实’的大调研、大走访太解渴了。”酉阳县民族小学的教师说。
好评背后是周密安排、深思长计。为确保对此次调研工作精准把脉,市教科院专门成立工作组,每到一个地方,以调查问卷搜集各区县和直属单位的基础教育科研情况、组织架构、人员队伍、项目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开座谈会,倾听各参会单位代表分享了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并就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
倾听、交流、记录,大家一次又一次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少与会人员表示:“专家指导高屋建瓴,精准把握需求,通过问题式驱动、参与式研讨,解决了我们长久以来的困惑。”
调研只是第一步,无形的责任让前行的脚步更有力量。市教科院对重庆市基础教育科研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措施,例如更新思想明确教育科研重要地位、健全体制机制保障教育科研顺利开展、加强培训促进教育科研队伍能力提高、加强管理推动教育科研质量提升、加强转化促进教育科研取得实效……从多个维度给出了具体措施和路径。
市教科院院长蔡其勇表示:教科院的“本分”就是扎根重庆教育土壤,做好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管理及服务、师资培训等工作,服务教师专业发展,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进而推动重庆教育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市教科院将坚持改革创新,践行求真务实,发挥好智库作用,推动重庆市基础教育科研迈上新的台阶,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过去一年,2023年全市共申报市级规划课题3581项,增长近15%,最终立项课题总数为909项,增长近17%,参与申报的教育科研人员高达2万余人,部分区县做到了“人人做科研,校校有申报”。
过去一年,设立市级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284所,组织119所优质课程资源研发基地学校,研发5868节优质微课,形成了一批覆盖广泛、内容丰富、富有特色的公益免费精品微课资源。
过去一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统一组织开展了重大重点课题集中开题论证与观摩活动,实现了所有117项重大重点课题集中开题和所有755项立项课题组人员线上观摩,首次实现了两个全覆盖。
过去一年,8篇咨政报告获国家级领导肯定性批示,42篇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教育科研成果为市委、市政府教育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如何与城市同频共振?如何更深入地推进教育迈向优质均衡,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孩子,以回应社会的广泛关切?
教科研工作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引领性力量,对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教科院”)充分发挥“服务教育决策的智囊团、丰富教育理论的思想库、指导教育实践的设计师、提高教育质量的领头雁”作用,精准把握时代大势和发展趋势,准确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为我市深入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贡献教科研智慧和力量。
当前,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进入创新加速引领、质量全面提升、民生惠民可感的阶段,人民群众期盼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选择的教育。
这些新挑战,迫切需要教科研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充分发挥支撑、驱动、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答好教育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
“教科院作为服务教育发展的智库,应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牢新时代教科研任务要求,加强教育政策研究,增强服务决策水平,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作用,提高重庆教科研在全国的影响力。”市教科院党委书记范卿泽强调。
强化系统思维,完善教育科研规划。全市教育科研聚焦教育“急、热、难、重”问题的针对性,实施了“345”行动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构建起全市教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在面向全市征集推荐选题的基础上,依托部属市属师范院校组建专家团队,研制了2023年重大课题指南10项、重点课题指南200项、“教学研究专项”课题指南90项。从2022年开始通过“命题”方式对重大重点课题研究进行安排部署,充分发挥了教育科学规划的引领导向作用。
强化全程管理,激发教育科研活力。坚持“高起点立项、高水平研究、高质量验收”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支撑、引领、导向作用,2023年分片区分院校对140余项重大重点课题实施集中开题,共组织集中开题论证会及课题研究观摩活动42场,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大幅加强了市级重大重点课题研究的辐射示范引领作用。
强化规范管理,提升规划课题研究质量。全市教育科研在坚守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的基础上,以质量为根本,以公平为前提,确定好课题申报、评审、开题、结题等全流程标准与目标,狠抓常规管理,以规范为保障,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2022年全市教育科研对标对表,在教育科研均衡发展上着力,保证每个区县和每所高校都有立项课题,组织专题培训活动30余场,参训教师3000余人,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科研均衡发展。如今,全市教育战线开展教育科研的热情继续高涨,一组数据颇具说服力,2023年全市共申报市级规划课题3581项,相比2022年申报3123项增长15%,最终立项课题总数为909项,相比2022年立项775项增长17%。
市教科院作为教育科研前沿阵地,亦积极培育项目,瞄准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布局,围绕教育部和重庆市教育重点工作安排,近5年累计立项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课题近200项,累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政府发展研究奖、社科成果奖、教学成果奖80余项。
“这里有非常多的高清直播视频课程可以观看,名校教师带给我们更独特的学习方式,并且每一期的视频和每一期的学习资源都是免费的呢……”作为重庆云课堂的老用户,四年级学生多多经常会和小伙伴分享自己学习的“秘密空间”。
这个“秘密空间”可有大学问。据了解,市教科院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建成“重庆云课堂”“云教研平台”“优质资源库”三位一体的教研科研资源共享支持体系,累计研发1万多节优质课程(微课)资源,目前《重庆云课堂》网络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5万,年均访问量约1680万,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教育,有力地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汇期,既面临着机遇又充满挑战。于市教科院而言,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贯彻数字重庆建设部署中,应当具备教研科研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
市教科院以推动实现教研科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聚焦新型智慧教育,以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拓展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未来教育研究,积极探索教育新形态新范式。”为主线,以“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研究,推进在线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索,形成特色品牌,加大教育专项数据库建设力度为重点,扎实推进教研科研数字化发展,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迭代升级行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乘“数”而起,数字化教育理论前沿问题研究有序开展。近两年来研究人员主持、主研教育数字化相关课题和项目共计15项,已结题5项,受市教委委托,撰写资政报告4篇;案例《创新控辍保学模式 助力义务教育有保障》获2022年重庆市乡村教育振兴优秀案例评选二等奖。
向“数”而行,系统化数据支持平台基本建成。以知网期刊数据库、教育与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分析系统、重庆市控辍保学动态管理系统为基础,以教育数据采集系统为依托,推进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例如《重庆市控辍保学动态管理系统》对义务教育阶段存在辍学失学风险的学生实施有效干预,为我市实现持续动态清零提供了重要保证。
在重庆教研网已经产生全国影响力的基础上,采用最新开发技术对教研网进行整体改造,组成重庆教研网、重庆德育网、重庆基础教育网、历史教学世界、重庆青少年创新学院网、重庆体育教研网六网一体的统一的网站集群,形成由点到面,由表及里,以城市带动乡村,以典型影响全局的开放高效的数字化教科研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市教科院以信息化系统建设赋能教育研究创新,助推教育科研高质量发展。2023年,市规划办组织研究团队,充分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领域内的最新突破,为第七届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全市各二级管理单位共限额推荐报送966项,参评成果包括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63篇,CSSCI检索来源期刊论文161篇,国家级领导批示或国家机构采纳决策咨询报告13篇,省部级批示或采纳44篇。
教育科研作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当教育科研成果得到真正的推广和应用时,它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
从渝中区到万州区恒合民族学校、恒合民族中心小学,一路上留下市教科院专家和教研员的坚定步伐。他们以教育科研项目为抓手,助推恒合民族学校凝练教育内涵与定位,创新特色教育路径和载体,打造特色学校,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育人品质。原来的农村学校不仅按下了快进键,而且实现零的突破,近两年立项4项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学术的力量加速迈向卓越。
一直以来,市教科院高度重视成果转化推广,致力于让更多更优质的教育科研成果服务于教育实践,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难杂症”;服务于教育决策,真正为教育决策当好参谋服好务。
“上”服务于教育决策,“下”服务于基层实践,市教科院迅速反应,果断行动,奋力攻关,建言献策,在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引导舆论方面持续着力。
仅2022年,在服务决策方面,8篇咨政报告获国家级领导肯定性批示,42篇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教育科研成果为市委、市政府教育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深入开展“双减”“五项管理”“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劳动教育”等重大专题研究,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理论创新有突破,2022年全市教育科研战线部,其中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285部;教育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124项、省部级奖励875项。
指导实践铸精品,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验,设立市级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284所,组织119所优质课程资源研发基地学校,研发5868节优质微课,形成了一批覆盖广泛、内容丰富、富有特色的公益免费精品微课资源。
科研帮扶有新动作,与酉阳、丰都、万州签订帮扶协议,专家团队提供专业评估、建议和指导,抓好帮扶落实、助力教育发展。
引导舆论大能量,全市教育科研战线共组织大型学术宣传活动300余场,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由于成果丰硕、作用明显,市教育科研智库建设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市教科院、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所等3家研究机构入选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教育研究院《2022全球教育智库影响力评价PAP研究报告》国内教育智库榜单,其中市教科院位居国内教育智库榜第3名,这意味着我市教育科研的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大众影响力已经跻身国内前列。
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带着这样的初心出发,今年5月—6月,市教科院组织开展基础教育科研现状大调研,这次调研范围涵盖了我市所有区县,力求全面了解和把握全市教育科研的现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全局性的视野和思考,以促进教育科研工作的整体提升和创新发展。
“不仅充分了解我们的需求,还精准指出我们的痛点,这样‘走心走实’的大调研、大走访太解渴了。”酉阳县民族小学的教师说。
好评背后是周密安排、深思长计。为确保对此次调研工作精准把脉,市教科院专门成立工作组,每到一个地方,以调查问卷搜集各区县和直属单位的基础教育科研情况、组织架构、人员队伍、项目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开座谈会,倾听各参会单位代表分享了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并就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
倾听、交流、记录,银河官方官网大家一次又一次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少与会人员表示:“专家指导高屋建瓴,精准把握需求,通过问题式驱动、参与式研讨,解决了我们长久以来的困惑。”
调研只是第一步,无形的责任让前行的脚步更有力量。市教科院对重庆市基础教育科研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措施,例如更新思想明确教育科研重要地位、健全体制机制保障教育科研顺利开展、加强培训促进教育科研队伍能力提高、加强管理推动教育科研质量提升、加强转化促进教育科研取得实效……从多个维度给出了具体措施和路径。
市教科院院长蔡其勇表示:教科院的“本分”就是扎根重庆教育土壤,做好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管理及服务、师资培训等工作,服务教师专业发展,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进而推动重庆教育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市教科院将坚持改革创新,践行求真务实,发挥好智库作用,推动重庆市基础教育科研迈上新的台阶,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过去一年,2023年全市共申报市级规划课题3581项,增长近15%,最终立项课题总数为909项,增长近17%,参与申报的教育科研人员高达2万余人,部分区县做到了“人人做科研,校校有申报”。
过去一年,设立市级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284所,组织119所优质课程资源研发基地学校,研发5868节优质微课,形成了一批覆盖广泛、内容丰富、富有特色的公益免费精品微课资源。
过去一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统一组织开展了重大重点课题集中开题论证与观摩活动,实现了所有117项重大重点课题集中开题和所有755项立项课题组人员线上观摩,首次实现了两个全覆盖。
过去一年,8篇咨政报告获国家级领导肯定性批示,42篇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教育科研成果为市委、市政府教育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