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微调查]如何规避科研“功利化”?
栏目: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2024-08-31

  央广网北京3月9日消息(记者郭淼 王誉颖 庄胜春)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们的上一期《两会微调查》,关注了“代表委员们的时间都去哪了”,很多科技界代表委员给出的答案,都是写论文、发论文、做立项、搞科研。这是科技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也带动了我国的科技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果。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投入体制机制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也逐步显现。这其间,“功利化”是个关键词。有人说,科研人员就应该功利化,发论文、搞成果转化,也有人认为,功利化让人浮躁,反而制约了创新。对此,科技界代表委员们怎么看?

  全国政协委员、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卓说的直接:功利化就是科技界最关键的问题。

  尹卓:你如果2、3年不出成果,对不起,奖金没有了,住房没有了,基本就要从科技队伍中淘汰,但实际上这批人是最想创新的人。

  张新民:每年一度的,要求科研人员汇报的时候要说发几篇文章啊等等。我们国家现在写的文章数目很多了。

  做科研的,一看写论文、二看出成果。全国人大银河集团网址登录代表、中航工业直升机副总经理余枫说,到底什么是好的科研成果,我们的一些标准也存在问题。

  余枫:并没有严格追究这个科技成果在哪个地方应用了,应用的实际成效是怎样的。对科研人员太片面的用一些数据:比如说得了几项成果,得了几项发明,这样就可以涨工资、提升。

  尹卓:最简单的例子是科技人员要达到哪一级,享受什么待遇。另外,任何项目要有成果,没有成果就没有科技进步奖,没科技进步奖就没有高职、没有院士等等这一系列的名利。年轻的科技人员一入行就开始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一般一个课题都是一年,最长的两年,在这种情况下,你如何做到原始创新?

  那么,职称、工资、经费的高低多少与论文和奖项挂钩,是不是没有意义呢?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不这么看。

  周建民:科研人员你说不评职称也是很不现实的,我觉得这不矛盾。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一个关系,他研究做的好,在职称上得到提升,他就可能在今后的研究上发展的更好。但是我们不能强调为职称而职称,应该是成果做的好,职称上获得晋升,然后职称上晋升了,更有利他的科研。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