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首任主任李立明:科学研究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支撑和保证
栏目: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2024-09-07

  在形势依然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公共卫生成为当下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线年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公共卫生领域)上,科协频道、《科研成果与传播》杂志就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疾病预防成果产业转化等话题,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任主任、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李立明

  现任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博雅特聘教授。曾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任主任,北京大学校长助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校长;教育部国家督学,教育部研究生专业学位教指委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等。英国皇家医学院公共卫生院荣誉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慢性病流行病学、老年保健流行病学、医学教育与公共卫生教育、卫生政策与卫生事业管理的研究。

  科协频道对话中国疾控中心首任主任、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李立明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很多人不禁回想起2003年的非典疫情,将两次疫情进行比较。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任主任,亲身参与非典和新冠肺炎两次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的李立明看来,“两次疫情在防控工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非典疫情暴发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刚刚成立,所以在疫情早期应对不是很充分。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国家已经对公共卫生体系,特别是科研能力加强了建设。”

  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仅7天就进行了病毒分离,测序和国际比对也仅用了10天,并快速将结果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同行进行了分享,才有了随后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和疫苗的研制。

  很多人认为公共卫生技术含金量不高,但在疾病流行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血清流行病学、无症状感染者、隐性携带者等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才能够研发更好的疫苗、制定更好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李立明说:“只有坚持科学研究是公共卫生坚强的支撑和保证的理念,才能使得我国人群防治、公众健康、卫生决策采取的措施都是建立在扎实科学的基础之上。”

  任何大范围流行的传染病要预防,都需要公共卫生工作者来应对,这就需要公共卫生教育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同时对本土的公共卫生有着深刻理解和认识的专业人士。

  银河galaxy官网

  李立明介绍说:“我国的公共卫生教育,早期受苏联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是以生物医学模式和预防医学为主的公共卫生教育。改革开放后,我们引进了西方公共卫生的理念,出现了更倾向于实验室研究,而缺少现场实践和具体疾病防控问题解决的情况,今后公共卫生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要加强实践环节。”

  “对抗瘟疫的英雄是那些不显山露水、把挺身而出视为理所当然、当作职责的人”,这是加缪《鼠疫》中的一段话。在抗疫过程中,公共卫生青年工作者作为抗击疫情的生力军,肩负起了守护生命的责任和使命。李立明说:“希望年轻人一定要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因为公共卫生工作的特点是公益性、利他性、功成不必在我性,而且是社会回报周期很长的专业。要从事公共卫生事业,就要具有献身精神,因此,希望年轻的公共卫生工作者能够真正热爱这项事业。同时,能够为老百姓的健康做一些事情,我想这就是我们终身的荣幸。”

  如今大数据技术已应用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而且“大数据对疾病预防控制范式的改变”作为科研项目已被立项,因此今后应用科学数据来解决疾病的防控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李立明表示:“我们在科学研究时要拿到一线疾病防控的数据,把数据和科研人员有机结合起来,共享数据,并开展深入科学研究,提出科学证据,来支撑一线疾病防控的工作。”

  谈及科研成果转化,李立明说:“公共卫生中疾病防控的成果转化一方面是面向产业的转化,如向诊断技术、治疗技术的转化,病毒变异、人群血清学变异等都为新型疫苗和药物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公共卫生领域成果的另一个重要的转化,就是临床、预防、公共卫生的实践转化成国家相关的政策和决策。现在我们一般提转化,过多强调了技术性的转化,其实政策的转化才是更高境界的转化。因此,公共卫生的特点就决定了要在两个方向转化,一个是技术,一个是政策。”

  最后,对于北京市科协主办的2022年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公共卫生领域),李立明谈到,“这个报告会非常好。它的特点是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实际上是让全社会去了解公共卫生领域的优秀科研成果,把这些成果尽快转化为面向公众的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转化成政府的决策参考,形成转化到企业的新试剂、疫苗或药物研发的过程。这不是单纯的科学报告会,而是一个科学、报告、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的过程。我们不能让这些优秀论文的科研成果封在柜子里,而是应该让它走向社会、人群、政府和企业,发挥最大价值。”

  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2年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公共卫生领域)报告会充分发挥公共卫生领域北京高端领军人才资源优势,为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合作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

  “科协频道”对报告会进行了全程转播,共有40万人次观看并积极讨论。识别下方二维码可以观看活动回放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科研成果与传播》期刊旨在以创新的理念、科技的思维传递有价值的科技内容,激发创新潜能,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学传播工作者的信息采撷需求,推动跨界科研创新和科学传播发展。

  本刊诚挚征稿,来稿可以科技信息、科技人物、科技产品、科学事件、科研成果为切入点进行介绍,可以科学传播的实践经验为内核展开论述,也可着眼科学传播研究进行探讨与辨析。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