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整体水平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加速转变,步入以跟跑为主向跟跑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重点科技前沿取得了一批具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目前,我国在建和投入运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量已接近50个,总体水平基本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基础设施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大型客机研制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提供支撑。
今天,高新君和大家一起回顾过去五年间,我们的科技工作者都取得了哪些全球瞩目的科研成果。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1.0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目前,正在运行的北斗二号系统发播B1I和B2I公开服务信号,免费向亚太地区提供公开服务。服务区为南北纬55度、东经55度到180度区域,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 米/秒,授时精度优于50纳秒。
运-20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战略军用大型运输机,2013年1月26日首飞成功。
运-20参考了俄罗斯伊尔-76的气动外形和机体结构,并融合了美国C-17的部分特点。拥有高延伸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该机研制突破了数百项关键技术,标志着中国跻身世界大飞机行列。运-20采用超临界机翼、轻质复合材料、在空气动力学、大型结构的设计和制造、机载设备、高可靠性操纵系统的研制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
2016年7月6日,运-20飞机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部队,标志着空军战略投送能力迈出关键性一步。
神舟十号飞船是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宇航员的飞船,2013年6月11日成功发射,6月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神舟十号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在太空中飞行。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嫦娥三号探测器是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2013年12月2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
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其拍摄的月面照片是人类时隔40多年首获最清晰月面照片,其中包含大量科学信息,照片和数据向全球免费开放共享。
中国实验快堆是我国第一座钠冷快中子反应堆,其热功率为65MW,电功率20MW,采用钠-钠-水三回路设计,一回路为一体化池式结构;堆芯入口温度360℃,出口温度530℃,蒸汽温度480℃,压力14MPa。
银河国际galaxy网站
在长达20多年的实验快堆研发过程中,我国全面掌握了快堆技术,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和专利,实现了实验快堆的自主研究、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行和自主管理,形成了完整的研发能力。
2014年12月18日,中国实验快堆首次实现满功率稳定运行72小时,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快堆这一第四代核电技术的设计、建造、调试运行等核心技术。
“华龙一号”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广核集团在我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
在设计创新方面,“华龙一号”提出“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采用177个燃料组件的反应堆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统、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全面平衡贯彻了“纵深防御”的设计原则,设置了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其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
2015年5月7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中核集团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8月20日,全球首台“华龙一号”福清5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完工交付。
“海牛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它在制造时经过了严格的抗压试验,在水深大约3000米的海底,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面积,就要承受300公斤的压力。“海牛号”不仅可以用来钻孔取芯,还可以原位探测岩石的电阻率、孔隙率,以及给孔内周边岩石拍照等。
2015年6月12日,“海牛号”在南海深海海试成功,此次海试首次实现了在水深超过3000米的深海海底,对海床进行60米钻探,标志着我国具备了深水海底取样的能力。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是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安装了40960个中国自主研发的“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该众核处理器采用64位自主申威指令系统,峰值性能为12.5亿亿次/秒,持续性能为9.3亿亿次/秒。
2016年6月20日,“神威•太湖之光”夺得世界超算冠军,成为全球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速度比第二名“天河二号”快出近两倍。
“探索一号”是我国4500米载人潜水器以及万米深潜作业的工作母船,由海洋工程船“海洋石油299”改造而成。2016年6月22日-8月12日,“探索一号”船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开展了我国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活动。期间,“海斗”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也称“海斗号”)最大潜深达10767米,成为我国首台下潜深度超过万米并进行科考应用的无人自主潜水器,创造了我国无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及作业深度记录。
我国自主研发的量子卫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高精度跟瞄、星地偏振态保持与基矢校正、星载量子纠缠源等。
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与“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进行天地链路,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这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已构建出首个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2016年9月15日发射成功。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两名航天员发射升空。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顺利返回着陆,这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
2016年9月25日,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2017年10月,FAST发现2颗新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是中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
歼-2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形战斗机,融合了全球多种已经在使用的优秀战斗机的特点,具备极强的隐形性能、机动性能。
2016年11月1日,歼-20身披割裂迷彩涂装参加珠海航展并首次对外进行双飞展示。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功能。
天舟一号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为12.91吨,太阳帆板展开后最大宽度14.9米,物资运输能力约6.5吨,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具备独立飞行3个月的能力。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成功发射,4月27日完成与天宫二号的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
C919国产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据统计,国内有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国产大型客机的研制工作。
2017年5月5日,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升空最大高度1万英尺,最大速度170节。
“复兴号”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2017年6月26日,“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9月21日,在全世界率先实现高铁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9月28日至10月8日的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复兴号”累计发送旅客达7.76万人。
2017年6月28日,中国海军新型驱逐舰首舰下水仪式在上海举行。该型舰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先后突破了大型舰艇总体设计、信息集成、总装建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装备有新型防空、反导、反舰、反潜武器,具有较强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导和对海打击能力,是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战舰。该舰下水标志着中国驱逐舰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完善海军装备体系结构、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