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研单位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模式及问题
栏目: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2024-09-19

  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方式,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重要纽带。科学技术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形成高新技术产品或产业,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资源成本最低耗费和生态环境破损最小化,其成果技术转化转移才算成功实现。目前,我国科研机构(主要指国有科研院所)经过多年建设发展,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积累和沉淀了较为丰厚的科技资源,包括科技成果、高新技术、科研器材、科研手段、科技人才等,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为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方面有着很大潜力。

  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到2020年使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能力显著增强,基础学科和技术研究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是我国科技事业近十五年的奋斗目标,也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和要求。中国科学院作为国有科研机构代表,把“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作为办院方针,我们从中感受到科研机构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这种责任与义务促使广大科技人员在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做出新贡献。

  科研单位有三大主要功能:一是基础性原始创新;二是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研发;三是科技人才培养。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过程中处于“上游源头”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是经济体系中最基本元素,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在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依靠自身技术创新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环保良性增长方式较为困难,需要借助科研机构和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实现企业良性增长和发展。

  科研单位自身发展需要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成果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科研单位贡献国家服务社会,实现生存价值重要体现,成果技术转化转移成功,得到社会及企业有效应用,发挥出应有作用和效果,在收获良好社会效益同时,经济上也得到相应回报,如国家政策惠及和资源支持,社会及企业支付成果技术费用。同时科研单位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获取更多科技需求信息,从中选择新的科研课题或技术研发方向,使其不断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适应市场及企业科技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实现良性发展。

  科研单位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是通过特定的方式和渠道,在科研单位与社会(包括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之间,经过协商协议,实施的一种双赢或多赢的科技合作创新活动,现阶段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主要有以下模式: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承担的煤基合成油科研项目,是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和中科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该项目所取得科技成果,就是在国家相关部委支持下,由中科院与山西省政府直接组织实施成果转化,总投资18.86亿元,在山西建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第一条煤基合成油生产线,这将对我国燃油能源发展和安全有着战略性意义。这种由国家直接组织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模式,一般适用于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产业战略发展的重要原始创新或重大技术创新成果,适用于有关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方面成果技术转化转移。

  某项科研成果和技术研发完成后,通过小试中试获得成功,科研单位自行组建实体企业,进行产品开发或产业化生产。例如中科院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是中科院原计算所(现为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研究院),在1984年投资20万元,由11位科技人员创立的,开发本单位科研成果和技术,由IT行业技术开发和产品生产起步,不断发展壮大,到2005年已拥有资产622亿,累计向国家纳税75.5亿元,成为目前国内IT行业排名居首的高新技术企业。这种转化转移模式优点在于研发和再研发力量比较强,成果和技术创新发明者直接参与企业创办,精通成果和技术研究研发情况,能及时进行成果技术转化转移后的改进和升级;其劣势缺乏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系统化管理经验,特别在企业组建初期更为明显,形成规模化生产较慢,需要一个从小到大发展过程。所以这种科研机构内部转化转移模式适用于国内尚不具备生产能力的原始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

  有偿转让形式,科研机构通过某种渠道或场所向企业有偿转让科研成果和技术,企业获得成果开发和技术使用权。

  企业委托形式,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委托科研机构进行某项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科研机构按照企业要求完成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任务,交付企业验收投入使用。

  合作研发形式,科研机构与企业就某个项目或某项技术进行联合研发创新,一般来说,科研机构投入科技力量,企业投入资产资金,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联合共建形式,这是一种长期战略性科技合作,对科企双方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如联合建立研发中心,研究所、实验室等,双方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科技副职形式,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中组部、团中央、教育部等相关部委每年派出博士服务团,赴国家西部地区进行科技扶贫帮教,各省市自治区及科研机构、大学定期选拔优秀科技人员到地方政府或企业担任科技副职,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仅中科院从1985年至2006年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派出1200余名科技副职,转化转移科技成果和技术3000余项,取得很好社会和经济效益。

  科技咨询形式,这种转化转移主要针对大众科普知识或某一专项工作进行的科技咨询交流,如每年科技活动周举办的各种科技咨询活动,针对三峡水利工程组织的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咨询会等。

  今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新增了技术开发、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服务的优惠政策规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联合科研机构大学进行技术创新。这是全球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科技一体化迅猛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形势影响和国家政策引导下,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得到快速发展,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和大学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例如,中科院2006年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2000余项,合同金额13亿元,为地方企业形成销售收入512亿元,比上年增幅21%,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同步提升。但就全国而言,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与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现实要求还相差甚远,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滞后仍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及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在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过程中应强化以下工作:

  (一)、提高各种科技展会、交易会、对接洽谈会等大型活动实效。近年来,我国各种科技展会、博览会、交易洽谈会等活动较为密集,有全国性的、各省市自治区的、以及地县范围的,涉及到各行各业,覆盖面大,种类齐全。这些活动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提供平台,建立渠道,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参加这类活动后感到,活动场面大、声势大,成果资料多、咨询交流多、意向协议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多,实现成果技术交易少,达成成果技术转化转移正式协议少,开展实质性科技合作少。主要原因是企业科技需求与展会、洽谈交易会提供的成果技术不相耦合,活动举办方事前对本地科技需求和成果技术提供方调研不充分,事后跟踪服务不到位,使活动收到很好宣传造势功效,而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实效不明显。

  (二)、提高科技中介机构作用。我国现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6万多个,从业人员约110万人,有政府成立的,科研机构或大学成立的,也有民营性质的,目前普遍存在主业不饱和现象,通过中介机构实现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数量质量有待提高。其原因,一是中介机构服务体系不健全,功能不完善。主要体现:科技供需信息集散渠道不多,没有形成广泛丰富的信息集散平台;技术评价系统不健全,评价方法、指标、结论欠缺;市场分析预测能力不够,包括市场需求分析、发展趋势预测、收益评估等;专家咨询系统不完善,如组织专家对成果技术论证、对成果和技术消化难点及企业技术水平评估等;售后服务跟不上,包括协调组织技术培训,协调解决各种售后问题。二是中介机构取费难回报少。目前中介机构收取成果转化技术中介费用,没有得到社会充分认知和肯定,一些单位或个人通过中介获取信息后,绕开中介,直接与供方或需方联系,使中介机构劳而无获,即使有所回报,其投入产出效能严重失衡,影响中介机构积极性,制约其发展。

  (三)、提高科研单位满足社会及企业现实科技需求的能力。一方面科研机构已有的成果技术与现阶段市场和企业需求不相吻合,形成供需错位。另一方面,市场和企业所需成果技术科研机构不能较快满足,形成供不应求。这就要求科研机构以市场和企业科技需求为导向,调整科研方向,特别是应用性研究要与市场和企业需求接轨。其次,一些科研成果和技术在实验室获得成功,小试中试实用检验不够全面充分,实现转化转移后达不到预期效果,使企业及科研机构遭受损失,对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四)、提高企业创新意识、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中国海尔集团从一个靠负债度日的街办小厂,发展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高、发展规模最大的家电企业,其成功奥秘就是创新,创新是海尔灵魂,而这个灵魂缔造者是以张瑞敏为首的海尔人。只有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产生创新愿望和创新迫切要求,才能去追求和银河官方官网实施创新。部分企业发展不快,后劲不足,主要是缺乏创新意识和精神。其次,部分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员工科技素质低下,无法使用和驾驭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再次,部分企业实力不强,资金紧缺,特别是中小企业表现更为明显,影响企业引进吸收先进科技成果和技术,制约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技术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型国家大背景下,时代和社会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在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共同努力下,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必将蓬勃发展创造辉煌。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