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集团网址登录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师生参加“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暨纪念费孝通先生《小城镇 大问题》发表40周年研讨会”
3►云大学子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获佳绩
4►物理与天文学院承办2023年第八届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暑期学校
2023年9月21日—22日,由德宏州委、德宏州人民政府、云南大学主办的第六届跨喜马拉雅发展论坛暨第十四届西南论坛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举行。本次论坛以“三大倡议视野下的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合作”为中心议题,深入研讨“三大倡议”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路径,充分讨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区域的新变化、新问题、新思路。
来自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的28个高校或科研院所的50余位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德宏州州长卫岗、云南省社科联副主席王建华、云南大学副校长廖炼忠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姜景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小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叶海林、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卢光盛分别以“‘三大倡议’视野下的区域国别研究”“推动跨喜马拉雅地区合作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三大倡议’——理论难点与现实挑战跨区域高质量发展”“从‘三大倡议’看‘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斯里兰卡为例”“建设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打造‘三大倡议’的先导示范”为题作主旨演讲。
在分组专题讨论中,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三大倡议’的内涵、意义与区域路径”“‘三大倡议’与中国-东南亚合作”“‘三大倡议’与中国-南亚合作”“‘三大倡议’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及相关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西南论坛以“关注周边、聚焦热点、荟萃精英、强化合作、谋求共识”为宗旨,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关系和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学术论坛。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师生参加“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暨纪念费孝通先生《小城镇 大问题》发表40周年研讨会”
2023年9月23日,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变迁研究会主办,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参与协办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暨纪念费孝通先生《小城镇 大问题》发表40周年研讨会”在江苏吴江举办。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还专门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大学、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的20余位本科生组织了专项分享会。我院云南大学特聘教授谢寿光、副院长胡洪斌、社会学系系主任周文等7名师生参与了此次会议。
谢寿光教授担任会议主旨演讲主持人。胡洪斌教授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分论坛中作了题为《从生计经济到文化经济:小城镇发展的云南实践》的报告。
本次会议特设“学生分论坛:乡村振兴与行行重行行”,邀请协办单位的社会学本科生交流调研发现与学习心得。周文老师在分论坛中担任单元主持,我院2020级社会学本科生梁兆哲、2020级社会学本科生丁玉蓉、2020级民族学本科生戚倬源、21级社会工作本科生张文菲基于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CRSS)的调研发现分别作了专题汇报。
此次研讨会为我院本科生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通过交流和互动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学术能力。后续,我院师生将继承费孝通“行行重行行”“从实求知”的学术理念,以深入开展中国乡村大调查为契机,加快推进大调查成果产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023年7月底至8月初,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以下简称“三创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云南大学2个参赛团队分别荣获全国总决赛乡村振兴实战赛一等奖和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实现我校学生团队在此学科竞赛项目上的突破。
本届“三创赛”自开启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各学院统筹组织、全面推进,充分调动师生参赛的积极性,以提高云大学子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经过校赛角逐,共选拔出20支获奖队伍推荐至云南赛区省级选拔赛,最终获得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以及最佳创新奖1项和最佳创意奖1项。在全国总决赛中,我校师生敢闯敢拼,由周祖杰指导的“茶香云色——电商助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项目和数学与统计学院彭程、赵普映老师指导的“三农法律管家——基于NLP技术的群体性法律纠纷化解智能服务平台”项目分别获全国总决赛乡村振兴实战赛一等奖和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三创赛”是全国性在校大学生学科性竞赛,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同精神。本届“三创赛”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119所院校的135支队伍参赛,有效促进了各院校团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同时大赛首次开通乡村振兴赛事,聚焦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将广大学生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所学服务社会和国家。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推进“三创赛”项目培育,多措并举,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加强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物理与天文学院承办2023年第八届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暑期学校
2023年9月11日-9月16日,由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SKA中国办公室)主办,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承办的2023年第八届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暑期学校在云南大学举办,来自全国22所高校科研院所的60名青年工作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线上、线下培训。
本届暑期学校保留着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开讲第一课的传统,同时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9位专家学者讲解射电天文和干涉阵基础理论、干涉阵数据校准和成图方法等课程。在暑期学校中,学员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中国SKA区域中心原型机进行实操练习,处理21CMA、MeerKAT、MWA和ASKAP等SKA先导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获得图像,培养了学员使用SKA先导望远镜数据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2023年9月23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主办的“生态人类学的发展与创新——《生态人类学丛书》出版10年研讨会”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伍马瑶人类学博物馆二楼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围绕生态人类学研究方法、领域、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交流。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裴盛基研究员、广西民族大学袁鼎生教授、湖北大学特聘教授郑晓云、中央民族大学周琼教授等做了大会主旨发言,分别从民族植物、生态美学、水文化和长时段历史角度,对生态人类学在不同方向的进路进行梳理和展望;吉首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的学者围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人类学学科体系构建以及国外相关领域新视角进行了阐发;来自西南林业大学、大理大学以及我校的中青年教师分别从社会生态记忆、新移民的景观建构、食物与认同等个案角度报告了本人研究的进展。另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200多人次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旁听了报告。
据了解,2012年—2013年,由尹绍亭、何明教授主编,作为云南大学 “211工程”民族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成果的《生态人类学丛书》(10册)陆续出版,代表了当时我国生态人类学研究的最新成就。
2023年9月20日—22日,由CERNET西南地区网络中心(电子科技大学)主办、云南大学承办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西南地区2023学术年会在昆明市举办,来自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的百余所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分管领导、教师、技术人员参会。云南大学副校长刘波致辞,学校信息技术中心作专题报告。
本次会议围绕推进实施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数字赋能,共创智慧校园新时代”为主题,对高校数字化转型、数据治理、校园算力平台建设、校园光网络建设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分设特邀专家报告、参会学校代表报告、信息技术厂商报告及信息技术产品展。
会议为西南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了信息互通、区域融合及技术发展趋势研判的交流平台,有利于促进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高校的教育数字化转型。
近日,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副院长朱雄关研究团队撰写的论文《中东能源地缘政治变化背景下的中国能源安全》,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23年第3期刊发。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双碳”背景下的能源转型、美国中东战略的调整以及俄乌冲突等加速全球能源格局的复杂演进,中东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正迎来新一轮调整与重构。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枢纽地区,中东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变化将对全球能源安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将对中国能源安全构成新的风险与挑战。因此,探讨新形势下的中国能源安全对于维护国家总体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族政治研究院作为云南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主体承载单位之一,于2020年入选首批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在全国设立的10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近年来,基地充分发挥理论研究的基础性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结合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复合视野,聚焦民族复兴关键时期的国家发展与安全,不断推动基地原创性、引领性成果的产出。《中东能源地缘政治变化背景下的中国能源安全》等研究成果围绕基地所关注的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基石的国家能力建设和国家安全问题,基于地缘政治、能源安全的深入研究回应了国家发展与安全的重大现实关切,是云南大学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
《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专门刊登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的原创性研究,重要研究成果先行内部刊发。该刊在学术理论界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023年9月25日,在跨越了中国青岛-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日本富山-韩国木浦-青岛长达2000多海里的国际航行后,2023“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7支参赛船队重返青岛,完赛收官,首次参赛的云南大学抚仙湖产教融合基地联队获第三赛段季军。
2023年“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9月1日从中国青岛启航,云南大学体育学院杨雪教授芹、运动训练专业研究生刘康与抚仙湖帆船产教融合基地共同组建联队,从红土高原跨越2600多公里到达山东青岛,向着太平洋出发远航。
9月10日,参赛船队驶达俄罗斯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进行了场地赛表演和海上巡游,并在参与了当地经济和文化活动,赛事组委会被东方经济论坛授予颁发“最佳赛事组织奖”。
在9月19完成第二赛段比赛后,参赛船队抵达韩国木浦,受邀参加了第五届全罗南道西南地区发展SRL(海河湖)研讨会,就加强连接“环黄海圈海洋休闲观光交流”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9月22日,船队离开韩国开始木浦至青岛的第三阶段比赛。
此次云南大学产教融合基地联合组队参加远东国际比赛,向世界展示了云南高原的帆船运动。为推动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2022年5月,云南大学与云南云湖水上运动有限公司合作构建抚仙湖产教融合基地。2022年6月云南大学与中帆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帆船运动为载体,搭建多学科、跨区域、产教融合交流平台,有效推动了云南大学的国际交流、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同时也促进了帆船俱乐部的发展。
云南大学抚仙湖产教融合帆船基地将持续打造帆船运动成为具有一张有影响力的教育名片和产业名片,深化校政、校企、校社合作,继续以国家和区域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服务云南,服务体育产业,探索独具特色的边疆地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之路,为人才强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云大智慧与云大方案。
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和喷流之间的能量传输机制已困扰了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一个多世纪。目前,一被广泛接受的理论认为黑洞的角动量是能量的来源,然而,超大质量黑洞的自旋尚没有直接的观测证据。
近期,由来自全球45个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多个甚长基线星系中心黑洞喷流呈现周期性摆动,摆动周期约为11年,振幅约为10度,见图(1)。这一现象符合广义相对论预测的旋转黑洞导致的参考系拖拖曳效应。这项研究成果成功地将M87星系中心黑洞喷流的动力学与该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状态联系起来,为M87黑洞自旋的存在提供了观测证据。这项研究于北京时间2023年9月27日发表在《自然》上,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的副研究员林伟康深度参与了该研究,对其中的数据分析和理论解释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有力地说明了M87的超大质量黑洞自旋的存在,这项成果还提供了关于M87中的黑洞、吸积盘和喷流系统的重要的结构信息。比如,喷流的摆动幅度较小,这意味着喷流的方向、吸积盘的角动量和黑洞的自旋轴的方向相近,另外,11年的进动周期也暗示着吸积盘相对比较小,这些结构信息对日后事件视界望远镜的数据分析和对数值模拟都有很大的帮助。
图(1):上图:2013年至2018年期间每两年合并后的M87喷流结构。下图:基于2000年至2022年数据拟合的喷流角度的变化曲线。绿色点和蓝色点分别来22GHz和43GHz的观测频段的数据。(来源:Yuzhu Cui et al.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