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主办第十届中国古代“农商/富民社会”暨“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结构变迁”学术研讨会
2023年10月26日,云南大学民族与边疆学部主办第十二期“我们一起阅•探”学术活动在线上平台举办,直播间近千人次参与观看与交流互动。
本期活动以“观念史的写法与前景”为主题,围绕中山大学陈乔见教授的著作《义的谱系——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展开讨论,从不同角度讨论观念史的竞争性写法与观念史研究的前景。中山大学哲学系黄涛副教授担任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朱承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唐文明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李宏图教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凤阳教授担任主题发言嘉宾。
陈乔见教授从写作缘起、内容、观念谱系三方面对《义的谱系》一书进行简要介绍。朱承教授以“义的公共性维度”为题,分析公共性领域与“群”的关联,以及社会交往中的公共性问题及公私边界问题,进而提出义和公共善、义和秩序、义和公共性优先性、义和修养四个关键性命题。唐文明教授以“从‘义’到‘权利’”为题,认为从“义”引申“权利”,需要重视公共性与私人领域的边界。李宏图教授以“观念史研究的路径与限度”为题,在梳理中外观念史研究的脉络基础上,指出每种观念史路径都有其解释限度,因此需要重视精英思想家的思想与观念史的全球互动。张凤阳教授以“观念史与概念史研究的互补:一项基于中国情境的研究”为题,指出单一的观念单元研究存在缺陷,并认为结合概念史研究的“四化”(时间化、政治化、民主化、意识形态化)标准可以弥补不足。
2023年10月27日,2023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在大理举行,云南大学师生参加了绿水青山中国休闲运动挑战赛(大理站)和万水千帆赛两项国家级赛事。此次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云南省体育局、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中体产业集团主办,吸引了全国各地400多名桨板运动员及30支船队参加。
本次赛事以“绿水青山·万水千帆”“户外新生活,消费新动能”为主题,覆盖“山、水、路、空”全域户外运动项目,开辟游山玩水新赛道,做大全民健身,将水上运动与大理的苍山洱海相结合。
云南大学队由体育学院院长王宗平带队,杨雪芹、夏文、黄静任教练,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张治圆荣获桨板高校女子组第三名,袁和文和黄溪月获得桨板混合接力组第三名,杨浩和唐小凡获得混合接力组第八名,云南大学桨板队被赛事主办方评选为优秀俱乐部,在帆船比赛中云大云帆队也获得了单轮第七名。
近年来,云南大学围绕户外运动开展了众多教学科研及实训实践活动,在2021年成立了户外运动生态研究中心和高原河湖体育研究中心,随后与昆明市水务局、白龙潭水库管理站签署了实习实践协议,并同抚仙湖帆船基地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基地,依托此基地在2022年与中帆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包括帆船和桨板在内的水上运动科研及教学实践活动。
银河galaxy官网
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共同主办的“彩云汇”创新创业大赛暨2023年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在昆明举行。经资格初审、初赛及分赛区复赛评审等环节,我校在第九届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且已注册公司的4个项目团队入围本届“彩云汇”大赛总决赛,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奖数和获奖等级均位居全省高校首位。副校长吴涧出席总决赛。
本届大赛以“创新引领 科技强滇”为主题,首次在省外办赛,增设了上海、深圳和云端赛区,共有1230家企业参赛。大赛分设成长组、初创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组,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七大领域。
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组为高校创新创业项目设立了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奖励金额分别为一等奖50万元、二等奖30万元、三等奖20万元。云南大学获奖4个项目,占专项组奖项数的33%,4个获奖团队还将获省科技厅共110万元的奖励。
团队成员:田双琴、武文斌、刘天立、吴九江、邓仙红、周子钦、陈宇曦、刘欢、何翼、郑碧芳、刘雪扬、李美坤、杨扩
项目简介:“锌”欣向荣团队研发了氨基改性超顺磁纳米材料,并结合废酸处理工艺,实现了废酸的高效处理和回收。通过销售回收的金属资源,实现了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解决镀锌过程中产生的废酸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团队成员:朱楠,吴子潇,张吉,尚欣蕊,梁程朝,吾兰•阿布德西,马思琦,和心怡,刀玥,曾丰
项目简介:磷碳未来团队通过除杂、改性等手段,将有害的固废磷石膏转化为绿色安全的新型磷石膏建材。大幅降低成本,在多方面性能显著优于传统建材。不仅实现了磷石膏的高值化利用,亦减少了对天然资源的消耗,绿色环保。
团队成员:熊曌宇、周欣然、卢俊宇、吕春保、林惠、谢瑞瑞、鄢杜玖坤、武佩瑶、荀福玉、赖彦佑、王兴猛、谢欣彤
项目简介:乡音团队深入少数民族边疆地区采风,创作云南少数民族音乐。通过音乐与艺术赋能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激发民族村落发展潜力。乡音团队解构、重组、融合乡村本土文化符码,因地制宜的探索乡村五大振兴机制。
团队成员:吴九江、贾 颖、程 迪、张晟源、张实润、王艺馨、郜 欣、欧旭阳、王 锐、陈向阳、扶 慧、徐路遥、张勤敏、杨雨婷
项目简介:兴花怒放项目以多肉植物种植为核心,自主研发多肉新品、营养土和锦化剂,并带动100余户农户拓垦荒地3500亩,促进每户增收10万余元。数字赋能智慧农业,优化营销模式,提高种植效率。与高校深度合作,建立研学基地。项目为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者、下岗职工、职业农民、残疾人士等提供600余个就业岗位,培训4000余人,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2500余人就业。
2023年10月26日,由云南省会计学会和云南大学联合举办的2023年度第二次“云岭会计大讲堂”活动在昆明举行。云南省财政厅总会计师张吕、云南大学副校长刘波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清华大学于增彪教授作题为《我国广义管理会计的兴起》的主题演讲。
本次“云岭会计大讲堂”活动以“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会计职能拓展升级”为总体目标,以“切实加快会计数字化转型步伐”为主要任务,深入探讨企业转型过程中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与拓展,助推云南地方经济和企业高质量发展。该活动搭建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相互学习和交流合作的平台,进一步展现了管理会计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良性互动的新气象
云南省会计学会会员、省属国有企业财务负责人、全省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省会计领军人才培训班(企业类)学员以及云南大学等在昆高校部分师生代表共300余人参加活动
云南大学主办第十届中国古代“农商/富民社会”暨“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结构变迁”学术研讨会
2023年10月28日,由云南大学主办、历史与档案学院承办的第十届中国古代“农商/富民社会”暨“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结构变迁”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来自国内近4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林文勋,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葛金芳,以及东北师范大学教授赵轶峰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李华瑞,江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方志远,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彦辉等16位知名专家学者受邀作主会场报告。与会专家学者还进行了分组研讨。
富民社会/农商社会学术研讨会最初由林文勋、葛金芳、赵轶峰等学者倡议发起,旨在为重新理解中国古代史体系作出新的探索。林文勋是富民社会说的力倡者、葛金芳是农商社会说的力倡者、赵轶峰是帝制农商社会说的力倡者。云南大学曾于2014年和2018年主办第一届、第五届中国古代“农商/富民社会”学术研讨会。
2023年10月28日至30日,由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师港浸大人文社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路学”工作坊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举行。工作坊旨在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地理学、旅游休闲、公共政策和文化研究等角度,对涉及道路的相关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具体个案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来自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宁夏大学、吉首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凯里学院、云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3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70余位师生参会学习。
“路学”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副校长、教授周永明发起,主张道路研究要从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生态视角与文化视角相结合的角度,探讨道路建设给社会所带来的综合影响。周永明教授、云南大学社科处处长杨绍军教授、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朱凌飞分别作主旨演讲,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郭建斌教授对主旨演讲作评议。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周大鸣教授作了题为“道路与聚落——‘路域学’视域下中国城乡社会结构变迁”的闭幕演讲。
近年来,中国积极的道路政策与基础设施建设“让交通成为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引发了社会、文化和空间的巨大变化,给研究者提供了众多挑战性课题。本次工作坊围绕道路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道路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路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道路与传播,道路与仪式,道路的书写,道路与历史,道路与空间,遗产、景观与文化线路,边境道路,境外道路,道路与旅游等12个专题进行分组讨论,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与时俱进,跨学科、多角度探讨道路及其建设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