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境学院段昌群、李世玉研究组提出“后发展地区环境破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倒V型”理论
费奥多尔•吕南奖学金项目系洪堡基金会专门为资助优秀德籍青年学者到德国以外洪堡学者处开展博士后合作研究设立的项目。据洪堡基金会官方显示,从1953年—2021年,共有9名德籍博士获批费奥多尔•吕南奖学金来华项目,其中社会科学类2人,生命科学类3人,自然科学类3人,工程类1人。
此次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获批洪堡基金会博士后合作导师项目,进一步彰显了云大植物古生态学研究方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2〕14号),云南大学商旅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财务管理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银河官方官网这是继2019年工商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获得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会计学专业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后,学院本科专业建设的新突破。
至此,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拥有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了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全覆盖,旅游管理专业还获批云南省首批新兴专业,标志着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上了新台阶,落实“以本为本”理念取得了新成效。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一直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和专业建设工作,认真落实“以本为本”的理念,以推进“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牵引,不断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紧密围绕人才培养需求,紧跟学科前沿,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通过持续的师资、教学团队、教材、课程和案例建设,将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结合新文科建设导向,多措并举,推进专业建设。
近年来,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诸多成绩,学院先后荣获第九届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入选云南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立项培育项目2项,入选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云南赛区暨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在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评选中,学院教师获得首届国家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1项,获得首届国家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学院获得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学院教师先后获得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立项15项,获得教育部主题案例建设项目立项多项。
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由我院师生牵头的项目获国家金奖2项、铜奖1项。学院学生还获得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多项,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以上成绩的取得,体现了学院落实“以本为本”,长期推动本科专业建设的成效。学院将进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国家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22年6月11日,云南大学民族与边疆学部主办的“我们一起阅•探”系列学术活动第四期在Bilibili平台举办,直播间最高人气值达2.4万。
本期活动由民族政治研究院郭台辉教授领衔的云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统筹策划,以“超越选举民主何以可能?”为题,从香港中文大学王绍光教授的著作《抽签与民主、共和:从雅典到威尼斯》切入,共同聚焦抽签、选举与民主等问题展开讨论。中山大学肖滨教授担任主持人,邀请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何包钢教授、清华大学景跃进教授、浙江大学郎友兴教授与中山大学何俊志教授担任与谈嘉宾。
研讨会上,王绍光教授对本书的写作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四位嘉宾基于不同的理论面向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发表各自独到的见解。何包钢教授从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出发,对王绍光教授提出的两种抽签理论模型进行讨论。景跃进教授从概念层面厘清“选举民主”的内涵与外延,指出“选举民主”在中国语境下的平衡与张力。郎友兴教授以不同学者对于“超越(民主)”的理解差异出发,对抽签/抽选进行讨论,进而提出超越选举民主的中国解法。何俊志教授在梳理中国各民族选举制度的演化机制的基础上,比较出中国古代与希腊城邦的抽签与选举的异同之处。
生态与环境学院段昌群、李世玉研究组提出“后发展地区环境破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倒V型”理论
近日,生态与环境学院暨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段昌群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以昆明水环境变化为例的研究发现,后发展地区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倒V型曲线,而不是传统的呈倒U型,为我国环境质量的快速改善提供了学理支持,转变了长期以来关于环境质量好转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走向和趋势的认知。相关成果以“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late-developing regions shows an inverted V”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环境类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7.963),段昌群教授与其博士生于雅东并列为第一作者,李世玉副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
该研究是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暨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段昌群教授、李世玉副教授、博士生于雅东等在系统研究昆明30多年的环境变化提出的,认为后发展地区环境破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更符合倒V型理论。
按照传统的环境经济理论,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伴随经济快速发展环境质量的改变将可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1955年,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提出了环境破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即著名的Kuznets curve(EKC),1971年该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段昌群、李世玉团队在此基础上提出后发展地区环境破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倒V型理论,与时俱进地丰富了环境经济学理论,为进一步精确剖析环境受经济发展影响奠定了基础。同时,还揭示了环境破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前发展地区倒U型逐步转变成后发展地区倒V型的机理,全球首次提出前期的经验、在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政策和新技术的应用驱动了其从倒U型逐步转变成倒V型(图1)。
图1 新技术和前期经验的应用驱动着EKC曲线从前发展地区的倒U型转向后发展地区的倒V型
该倒V型理论还创新性地提出了环境破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4个区域阶段,分别为自然消纳区(Self-purification area)、破坏区(Destroy area)、回馈区(Feedback area)和促进区(Promote area)(图1)。
新的模型理论的提出是基于1987-2020年共34年的昆明市76条河流353个断面的庞大的水质监测数据,在昆明市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水质参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基本上都支持这个倒V型理论(图2)。
2022年6月12日,云南大学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决赛在呈贡校区举行。来自全校25个学院的399个项目进行激烈角逐,最终产生金奖39项、银奖68项、铜奖290项,同时金奖、银奖共计107个项目将晋级云南省赛。
云南大学高度重视本届校赛的筹备与组织工作,自4月21日校赛正式启动以来,学校多次召开校级工作协调会和推进会,多次组织赛前大赛宣讲,推进项目遴选、挖掘和评审等工作。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届校赛项目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平台申报项目1608个,其中高教主赛道项目1306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302个,共计7278人报名参赛,11646人次参赛。与此同时,全校还有2233人报名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5月下旬,各学院(研究院)积极组织了院赛,并从1608个申报项目中遴选出657个项目参加校赛复赛。6月2日-7日,学校通过网络评审项目计划书等形式组织举办校赛复赛,遴选出399个项目晋级校赛决赛。
本届校赛决赛分为高教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两个赛道,分别在12个赛场同时进行。高教主赛道包括了5个本科生创意组、1个本科生混合组、2个研究生创意组、1个研究生混合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包括了2个创意组和1个公益组。为遴选出能代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水平的项目团队,学校共邀请了60位校内外专家评委参与现场评审,其中24位校外专家评委均为“互联网+”大赛国赛、省赛评委。
大赛比赛形式以项目路演为主,项目负责人从项目背景、行业分析、市场痛点、商业模式、公益模式、核心竞争力、财务分析、股权结构、团队成员、推广应用、未来规划等方面介绍团队项目;专家评委则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各赛道评审规则,重点从教育维度、创新维度、团队维度、商业维度、社会价值维度等5个方面对项目进行实质与形式审查,严格考核视角及细化评分要点。
本届大赛参赛项目类型覆盖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类建设项目,包括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网络空间安全、节能环保、新材料、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生物技术、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法务、融媒体、翻译、文创设计、非遗保护、社会工作、养老服务等领域,各类项目均较好地展现了学校在“四新”建设中的教育理念与育人成效,突出展示了师生创新创业热情的激活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不断提升。
本届校赛的主题依然是“我敢闯 我会创”,本着更云南、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的“五更”大赛目标,以及“红色青春筑梦创业人生 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大赛要求,切实推进“以赛促教”工作,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并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努力提高学校师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同时还推进了“以赛促学”工作,致力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激励青年学子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云南大学“以赛促创”的工作,将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平台,推动学校专创融合、科创融合、思创融合和产创融合新发展,将学校教育融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学校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为备战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云南省决赛打下坚实基础。
云南大学一周科研教学动态(2022.6.6—2022.6.1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