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江右文库》第二批出版成果暨首批数字化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南昌召开。会上发布和介绍了有关情况,详情如下:
《江右文库》是江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出版工程,是对秦汉以来至清末江西学者著述进行系统收集、整理、研究的大型丛书,是赓续赣鄱文脉、助推文化强省建设、增强全省人民文化自信的重大文化工程,分为“书目编”“文献编”“方志编”“精华编”“研究编”五编,计划编纂出版1600册,总计约8亿字。
江西发布了解到,继2023年推出首批成果(“方志编”通志卷26册)后,发布会现场公布了第二批出版成果,《江右文库》数据库也正式上线。此批《江右文库》纸质图书和数字化两方面的成果如下:
《江右文库》136册图书正式出版。第二批出版成果包括“方志编”120 册、“精华编”5 册、“研究编”11 册。
“方志编”推出两种图书,分别是《府志卷(全80册)》《县志卷(前40册)》。“方志编”包括通志、府志、银河galaxy官网县志,选取江西现存旧志中史料和版本价值较高、品相较好的近三百部志书,撰写提要,彩色印刷,以展示江西在方志编纂方面的成就,为江西历史文化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资参考的地方资料。
《江右文库》的编纂出版,注重全面性、代表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以“方志编”为例,截至目前,获得底本359部,其中省内6家藏书机构123部,省外14家藏书机构207部,域外6家藏书机构29部。所收方志,力求完备,破损、缺叶尽力配补完整,以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阅读需求。
“精华编”推出三种图书,分别是《文天祥集》《王庭珪集》《喻嘉言医学全书》。
“研究编”推出一种图书《江西通史》(修订版。原版2008年问世)。全书共11卷500万字,是一部系统、全面、准确反映江西自有人类活动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百姓生活等各方面状况的著作。此次修订,补充了大量考古新发现、新成果,如汉代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吸纳了最新研究成果,如关于江西境内最早人类活动的时间由20万年前推前至50万年前。
《江右文库》数据库正式上线年底启动了《江右文库》数字化工程建设,旨在将《江右文库》1600册图书进行全面数字化,达到可阅读、可检索、可复制的目的,形成科学可靠、权威认可、使用方便的古籍数字化产品。今天推出的首批数字化成果包括《江右文库》数据库平台和“方志编”通志卷数字化成果。实现了对这些纸质内容文本的全存储、全检索、全还原、全运用,同时赋予其繁简转换、自动标点、版本对照、多方式阅读、个性批注等基于人工智能的阅读、使用功能。其亮点如下:
古籍文献全文精准检索。读者可以通过关键词、作者、书名等多种方式快速定位所需文献,大大提高了检索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检索结果展示方式,包括列表展示、详细展示等,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献信息。
阅读功能丰富多样。以新上线的《豫章书》为例,读者可以通过树状图形式的古籍目录快速定位所需文献,选择全文阅读、对照阅读、立体书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特别是在自动标线标点工具中引入了“”的词条信息,用户在进行古籍资源阅读时,将鼠标悬停在标线后的专名词上,会自动筛选并调取对应的“”信息查询结果,真正做到了古籍内容与现代信息相结合。
资料图:2024年1月11日,第36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幕,106册《江右文库》图书惊艳亮相江西展区,吸引了不少读者驻足观赏,成为现场热门打卡点。
加速推进“文献编”“方志编”编纂工作,计划于2024年底完成“方志编”编纂工作,同时启动“文献编”编纂工作,从现存1万余种著述中选录3000余种代表性著述进行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包括经部400余种、史部800余种、子部800余种、集部1000余种,呈现“文化江西”的总体景观。
全面铺开“精华编”编纂工作,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学术价值的经典古籍整理本,今明两年将出版“精华编”之《文献通考》《新五代史》《江西诗徵》等15种。
全面推进“研究编”编纂工作,力争在2~3年内出版《江西书院史》《江西陶瓷史》《江西禅宗史》等6~8部通史性质的专题文化史,对江西特色文化的创建、发展、演变、传承等情况做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呈现江西在相关领域的整体面貌和独特魅力。
将于2026年陆续出版江西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约60册),以期建立一座纸上江西名人堂,展示江西历史文化名人的风貌,为新时代江西人才的培育提供历史的借鉴,重振人才大省声誉。
加速推进《江右文库》数字化建设,启动第二批图书数字化加工和《江右文库》数据库移动端的建设,年内在江西省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平台发布,提高《江右文库》的实用性和综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