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中国科协等多部门先后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和《关于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有关项目申报的通知》,全面、具体地提出了我国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对策与举措,制定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付诸一系列的实施行动,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合已有的观点,笔者将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界定为那些“真正发表前沿研究成果和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能得到领域同行广泛认可的期刊”。应该说,基于6600余位国际一流科学家推荐的、纳入自然指数(nature index)统计的82种科技期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代表,也可以作为我国世界一流期刊建设中定标赶超的方向。
《意见》和《通知》聚焦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症结,分别从优化学科布局、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运营能力、参与国际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和实施方案。这些举措的实施方式和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到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进度和程度。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可能是我国科技期刊在提升自身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过程中需要攻坚克难的问题。
1.体制机制问题。由于我国科技期刊管理体制与机制的特殊性,同一主办单位内部的多份期刊进行实质性整合都十分困难,更难以奢谈国际上比较通行的以市场运作机制为基础、通过开放竞争的办刊模式实施以学界需求为导向的兼并整合。《意见》中有关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推动科技期刊出版集团化发展等举措可能会受到现行相关期刊管理规定的制约,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突破”。
2.集群化发展的问题。当前国际上既有大量的中、小期刊出版机构,也不乏大型期刊出版商。Elsevier、Springer Nature、Taylor & Francies等出版机构便拥有约2400种期刊。而目前我国缺少编辑出版百种期刊以上的出版机构,尚需在新刊创办和审批、期刊兼并重组、采编发全流程分工等方面加强探索,促进有一定集群化发展基础的出版单位规模化发展。
3.中、英文期刊的优质稿源竞争力问题。近年来我国中、英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等引证指标虽然上升较快,但期刊年均发表论文量普遍较低且呈持续下降的态势,很多影响因子相对较高的期刊和近年来创办的期刊年刊载论文量都只有100篇左右,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科技期刊的优质稿源竞争力尚面临极大的挑战。目前业界一方面抱怨新刊申办难度太大,另一方面现有的期刊大多面临优质稿源的压力,很难在科学界形成高度影响力。世界一流期刊建设过程中需要引导期刊所发表论文“质”“量”同升,以支撑期刊向规模化出版发展。
4.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问题。建设具有高度国际影响的、我国自主品牌的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已成当务之急。当前,平台建设技术方面较为成熟,难度较小,相比之下,其所承载的学术资源应该更为重要。我们应采取措施集成一定数量规模的高水平学术论文通过平台发表,借助平台实现高质量的编辑出版服务与信息传播,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科技出版与传播的“短板”问题,改变我国科技期刊和学术论文只能“借船出海”的被动局面。
5.人才队伍问题。职业化的办刊队伍是建设高水平科技期刊关键要素。一方面要鼓励科学家积极参与国内期刊的编委工作和稿件评审,在科研评价中对于科研人员的期刊编委和审稿工作给予认可和激励,营造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办刊的氛围。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职业编辑出版队伍,通过完善职业编辑队伍建设,提高编辑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专业化水平。
6.研究评价问题。研究评价体系决定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环境。如果在成果评价、人员晋升、奖项评比等方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简单化、数量化地唯SCI论文和影响因子论“英雄”的问题,我国科技期刊的优质稿源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需要重视我国中、英文期刊的定位和发展,通过推动中外科技期刊同质等效等举措,引导我国部分重要研究成果投稿到我国科技期刊发表,进而在学术资源方面营造有利于我国科技期刊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银河官方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