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能源研究、环境问题,很多人可能只听过这些名词,却不了解背后更深刻的学科概念。一场在这个夏天举办的国际赛事,或许能为更多青少年打开这扇门。
8月8日上午10点,第十七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2024全球总决赛(“博雅1909”杯)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开幕,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136名参赛学生、110名带队教师齐聚北京大学。本届竞赛由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中国地震学会共同主办,将持续8天。据悉,这是该项比赛自诞生以来,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
2024年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介绍,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IESO)由国际地球科学教育组织举办,面向全球中学生,是12个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之一,首届大赛于2007年在韩国举办。
“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内容覆盖了地球科学的全学科,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海洋、空间与天文、环境等,考试的难度大概达到大学地学类专业二年级的水平。但最近几年有所调整,更加侧重检测考生的数理基础水平,着重考查关于地球系统的认识。希望通过竞赛,选拔一批数理基础扎实、热爱地球科学的‘好苗子’,为地球科学未来发展做好青年人才储备。”金之钧说。
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北大地空学院”)副院长沈冰看来,此次大赛落地中国,说明我国地球科学领域发展状况良好。“中国地球科学在过去20年里取得了显著成就。自本世纪初以来,古生物学领域的迅猛发展使中国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此外,在深空探测领域,从嫦娥探月到天问系列的成功发射,都彰显了中国在地球科学及相关领域的不断进步。这些成就与进展,无疑增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举办此类赛事的信心与期待。”沈冰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据了解,2016年11月,北大地空学院面向全国重点中学选拔了一批优秀中学生参加“第一届中学生地球科学冬令营”活动。最终,由选拔出的学生组成的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在2017年首次参加国际总决赛,获得了三金一银、团队总分第一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推广地球科学科普教育、培养地球科学后备人才,从2018年起,北大地空学院与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中国地震学会合作,向中国科协申请,正式成立“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连续组织5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赛区选拔赛(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今年参赛人数达到15万人,并成功申办2024年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全球总决赛。
“我认为,这无疑是我们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一次重要契机。我们主办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其核心聚焦于‘地球系统科学’这一前沿领域,它正是地球科学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该竞赛为我们提供了将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的契机。我们计划从中学阶段便开始培养学生的地球系统科学意识,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整个学科的繁荣发展。”沈冰说。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地球科学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领域的基础知识,能为青少年理解自然现象提供丰富的视角。“我们希望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触动学生的心灵,点燃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全面提升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形成科学的思考习惯。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用数学和物理的语言精准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与科学表达能力。”沈冰说。
在沈冰看来,地球科学在中学阶段的普及,是提升国民科学素质的一个宝贵契机。“这不仅是对学生个体的深远影响,更是对未来社会整体科学素养提升的重要贡献,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报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球科学、能源研究、环境问题,很多人可能只听过这些名词,却不了解背后更深刻的学科概念。一场在这个夏天举办的国际赛事,或许能为更多青少年打开这扇门。
8月8日上午10点,第十七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2024全球总决赛(“博雅1909”杯)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开幕,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136名参赛学生、110名带队教师齐聚北京大学。本届竞赛由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中国地震学会共同主办,将持续8天。据悉,这是该项比赛自诞生以来,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
2024年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介绍,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IESO)由国际地球科学教育组织举办,面向全球中学生,是12个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之一,首届大赛于2007年在韩国举办。
“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内容覆盖了地球科学的全学科,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海洋、空间与天文、环境等,考试的难度大概达到大学地学类专业二年级的水平。但最近几年有所调整,更加侧重检测考生的数理基础水平,着重考查关于地球系统的认识。希望通过竞赛,选拔一批数理基础扎实、热爱地球科学的‘好苗子’,为地球科学未来发展做好青年人才储备。”金之钧说。
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北大地空学院”)副院长沈冰看来,此次大赛落地中国,说明我国地球科学领域发展状况良好。“中国地球科学在过去20年里取得了显著成就。自本世纪初以来,古生物学领域的迅猛发展使中国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此外,在深空探测领域,从嫦娥探月到天问系列的成功发射,都彰显了中国在地球科学及相关领域的不断进步。这些成就与进展,无疑增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举办此类赛事的信心与期待。”沈冰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据了解,2016年11月,北大地空学院面向全国重点中学选拔了一批优秀中学生参加“第一届中学生地球科学冬令营”活动。最终,由选拔出的学生组成的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在2017年首次参加国际总决赛,获得了三金一银、团队总分第一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推广地球科学科普教育、培养地球科学后备人才,从2018年起,北大地空学院与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中国地震学会合作,向中国科协申请,正式成立“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连续组织5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赛区选拔赛(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今年参赛人数达到15万人,并成功申办2024年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全球总决赛。
“我认为,这无疑是我们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一次重要契机。我们主办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其核心聚焦于‘地球系统科学’这一前沿领域,它正是地球科学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该竞赛为我们提供了将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的契机。我们计划从中学阶段便开始培养学生的地球系统科学意识,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整个学科的繁荣发展。”沈冰说。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地球科学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领域的基础知识,能为青少年理解自然现象提供丰富的视角。“我们希望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触动学生的心灵,点燃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全面提升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形成科学的思考习惯。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用数学和物理的语言精准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与科学表达能力。”沈冰说。
在沈冰看来,地球科学在中学阶段的普及,是提升国民科学素质的一个宝贵契机。“这不仅是对学生个体的深远影响,更是对未来社会整体科学素养提升的重要贡献,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银河官方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