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推荐」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0603期干部学习核心期刊目录
栏目:社会科学 发布时间:2024-06-29

  《求是》2024年第11期发表了习的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文章强调,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文章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第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第三,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第四,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第五,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

  窦贤康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4年第5期撰文《以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支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指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和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和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就加强基础研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基础研究、如何加强基础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科学基金工作、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要全面加强基础研究,持续提升科学基金资助效能,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战略支撑。

  沈壮海、李健民在《中国高等教育》2024年第11期撰文《在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自觉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教育担负有神圣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把握教育与文化的紧密关联和相互作用,充分发挥教育强国建设对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作用,着力培养时代新人、推动创新创造、加强价值观教育、增进文明交流,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造就主体力量、塑造内生动力、凝聚价值共识、拓展互鉴渠道。

  刘承乾、郑永年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4年第3期撰文《开放与科技进步:国别与历史经验的比较研究及对中国新一轮开放的启示》指出,从追赶科技前沿到引领科技前沿,中国该如何实现持续的科技进步?这种角色转换的背后又需要怎样的制度支撑?科技进步是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两种生产活动的成果,其背后依赖智力与资本两种要素的供给。文章在布什范式的基础上,提出要素市场与研发生产双层互动下的科技进步线性模型,并选取英美苏中四国进行跨国比较与案例内比较。结果显示,缺乏开放的商品市场会延缓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这是英国失去科技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单纯的贸易往来但没有思想市场的交流融合,使得战争后中国的科技发展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苏联依赖大量引进欧美技术崛起为世界第二极,但商品与思想市场的封闭最终将其引向覆灭;相较之下,美国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凭借思想市场与商品市场的双重开放实现了可持续的科技进步。唯有继续加大内部制度开放、对外单边开放、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中国才能跨越中等技术陷阱、引领世界科技前沿。

  张爱军在《前线期撰文《为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京版新贡献》指出,北京出版集团充分发挥首都优势、彰显北京特色、挖掘资源禀赋、深耕文旅品牌,在主题出版、精品创作、融合发展和“走出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开创北京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需要科学分析新时代行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好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张建在《教育与经济》2024年第1期撰文《集群发展政策可否缓解城郊“农村”学校现实之困?》指出,作为城-郊学校集群发展政策的重要对象,城郊“农村”学校何以感知、识别集群发展的关系潜能与可能风险,并以此进行新身份建构的策略性行动,直接决定着城区与郊区教育融合发展程度、水平及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个案研究发现,城-郊学校集群互动中城郊“农村”学校呈现出三类角色行动方式:跟跑者的优质资源双循环汲取,以缩小与他者差距;能动者的社会关系建构,着力自我发展提档进阶;自适者的张力平衡与压力回避,以求在既定轨道自我超越。不同于被动同一和自我依附的学校教育现代化,城-郊学校集群发展中的城郊“农村”学校角色行动显示出一种具有主体性、位置性、策略性、差异性的城乡教育共同体知识再生产的本质追求,城郊“农村”学校也走向了“和而不同”、互利共生的多样分化,描摹出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图景。当然,这一目标达成需要加速集群骨干教师双向流动,选派兼具城区、郊区学校工作经历的校长和适时吸纳教师教育研究的高校学者与教研专家参与集群互动活动。

  刘悦、王亚龙、蔡佳琳、陈晔光在《科学》2024年第2期撰文《类器官发展与应用》指出,快速发展的类器官为疾病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提供了新模型,其技术优化和多学科融合将进一步开拓其应用前景。人体是从单个细胞到组织再到器官的有机集合,对于器官层面的科学研究而言,应致力于建立更符合人体组织器官的细胞组成、生物结构和功能的模型。类器官技术由此孕育而生。2021年,全球16个国家的60多位专家共同明确了类器官的定义,并形成共识:类器官是干细胞、前体细胞和/或分化细胞通过细胞-细胞间以及细胞-基质间的相互作用而自发组织形成的体外三维结构。

  银河官方官网

  肖晞、李炳霖在《学术探索》2023年第12期撰文《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实证主义的超越》指出,实证主义作为哲学概念,历经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下半叶的两段发展,最终将其自身所形成的科学主义取向照进了国际关系理论之中。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作为对其展开批判的阵营中的一支,以马克思主义所发动的哲学革命作为理论立场与出发点,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视角,政治经济学批判为理论内容,在具体理论中超越了实证主义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定下的框架。这一理论事实说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论立场与视角是高于和超越朴素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其既不是经济决定论,也不是对资本主义国际机制的单纯道德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角,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进行理论身份识别的题中应有之义。

  、韦俨芸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撰文《数字时代医疗人工智能的算法逻辑、风险及其应对》指出,数字赋能医疗人工智能及其运行的算法逻辑对传统医疗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嵌入逻辑推动科技与医疗的双向共融,概率逻辑造就人工诊疗向智能诊疗的机制转换,效率逻辑亦协调功利主义与自然正义的价值博弈。然而,在“物理-数字”虚实交互的二元格局中,技术内生性风险与外在性风险交织叠加,导致算法权力异化后权力与权利架构失衡,威胁患者基本权利的同时,引发医生自主地位丧失的风险,而数字要素内嵌其中的交互式人机共决机制,更是致使医疗责任认定陷入困境。为此,应摒弃传统治理思维,并基于数字法治视角,寻求以数字人权为本源维护医疗主体基本权利,以数字正义为基础引导智能医疗向善,并以数字安全为保障完善医疗算法运行机制,持续为医疗人工智能算法风险的防治增添法治力量。

  魏长宝在《东南学术》2024年第2期撰文《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传播能力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指出,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学术繁荣的重要力量,是传播思想文化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阵地。学术传播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环节,是促进知识生产向知识应用转换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2023年10月,习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