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度好文章评选活动公告
栏目:社会科学 发布时间:2024-08-04

  为更好地推出精品力作,推动理论和学术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自2021年起连续开展了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好文章评选活动,评选过程和评选结果受到学界一致好评。根据评选办法,现正式启动《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度好文章评选活动。本次评选活动方案如下:

  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

  2. 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各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创见,或在某学科的某个研究领域取得了原创性、根本性的进展。

  本次活动公告在《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3、4期)、《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及“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发布;《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总目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及“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发布。敬请关注!

  (1)初选阶段。每个(组)学科最多可推选2篇好文章,由读者实名投票、同行专家投票和编辑部进行推荐,三种投票结果的权重分别为40%、40%、20%。

  (2)终选阶段。各学科初选阶段投票排名前两位的文章将进入终选阶段,专家评审委员会从中评选出各学科的好文章,每个学科不超过1篇。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未推选出好文章的学科,予以空缺。

  2.专家评审委员会评选出的好文章,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公示5个工作日后,将通过《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及“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发布,届时举行颁奖活动。

  1.读者可选择书面投票或者网络投票。书面投票请填写《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印制的选票,邮寄至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网络投票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官网(,“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中国社会科学网”今日头条号、“中国社会科学网”学习强国号等新媒体平台关于本次评选活动的公告。

  6.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欧阳康( 4· 48)

  8.历史辩证法的政治修辞呈现——文体视角下的《宣言》创作史研究张凤阳( 6· 25)

  18.基于空间经验重绘世界哲学地图——空间现象学视野下的考察 王 俊( 3·151)

  22.从机器认识的不透明性看人工智能的本质及其限度 董春雨( 5·148)

  27.走向现实深处的青年马克思——基于《克罗伊茨纳赫笔记》《巴黎笔记》文本的再考察 刘冰菁( 8· 80)

  30.从普遍性本质到普遍性外观:马克思历史性视域的确立 吴 猛( 9· 84)

  32.重返经验的可能性——中国哲学的哲学史底色及其反思 程乐松(10·124)

  36.楚简《诗·召南·驺虞》与上古虞衡制度——兼论当代中国古典学的构建 黄德宽(12· 59)

  40.从结构失衡到结构优化——建立现代税收制度的理论分析 高培勇( 3· 4)

  41.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下的经济增长展望——基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 张晓晶 汪 勇( 4· 4)

  43.全要素生产率再审视——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 范 欣 刘 伟( 6· 4)

  44.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的经济改革与制度建构 石明明 张小军( 9· 4)

  46.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企业互联式创新 安同良 魏 婕 姜 舸(10· 24)

  47.数据资本估算及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数据价值链的视角 刘涛雄 戎 珂 张亚迪(10· 44)

  48.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基于任务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 王永钦 董 雯(11· 45)

  49.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基于金融加速器边际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50.基于二元结构的中国增长核算——引入劳动就业率的理论和经验分析 赵 文(12· 39)

  64.“宏观结构”的隐身与重塑:一个消费分析框架 朱 迪( 3· 26)

  65.新发展格局下的当代中国职业研究——从劳动分工到专业技能 刘思达( 4· 63)

  66.中国传统士大夫政治中的“天下情势”——以北宋熙宁初年的“青苗法事件”为例 罗祎楠( 8· 34)

  67.新自由主义对英美等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黄 平 李奇泽( 9·144)

  69.“旅游中国”:四十年旅游发展与当代社会变迁 孙九霞 李 菲 王学基(11· 84)

  70.国家减贫行动如何回应差异化需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制度体系及其知识贡献 吕 方 黄承伟(12· 19)

  71.国家数字能力:数字革命中的国家治理能力建设 高奇琦( 1· 44)

  72.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胡 波( 2· 78)

  74.作为漂流资源的个人数据权属分置设计 夏志强 闫星宇( 4·164)

  75.国际援助的多样性与共同性——一种全球的视角 周 弘( 5·167)

  79.文艺大众化的中国经验与现代文艺观念的再反思 黎杨全( 1·161)

  80.王国维审美论思想探赜——兼论中国现代美学的缘起 陈剑澜( 1·184)

  83.“经义”的生成——关于经学阐释学的目标与方法问题 李春青( 3· 76)

  84.“训诂通义理”的现代之路:论中国训诂学的阐释学方向 孟 琢( 3· 98)

  86.文学的变数与常数——兼论“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陈众议( 4· 83)

  90.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实践路径与价值导向 康 震( 8· 4)

  9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生成路径与阐释路线.从阅读到观览:图像时代的文化接受与主体问题 李应志( 8·123)

  93.乡土中国的现代化叙事——从乡土文学到“新乡土文学”王 尧( 9· 46)

  102.三星堆与上古中国的青铜礼制 雷兴山 王 洋 冉宏林( 1·124)

  109.中国文化软实力理论创新——兼析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思想 张国祚( 5·188)

  112.摩尔根多重意义下的“文明”及其与“国家”的关系 易建平( 6·121)

  尼古拉·H. 克拉金 德米特里·Д. 别利亚耶夫 德米特里·M. 邦达连科( 6·145)

  114.前现代治理的比较研究:从分类转向关系和网络 加里·费曼( 6·166)

  116.“古国”“酋邦”之争与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路径 陈胜前( 7·161)银河集团网址登录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