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2016年5月17日,习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在“5·17讲话”一周年之际,学习路上栏目推出系列专家特稿,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为您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进展。
2016年5月17日,习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阐明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笔者认为,认真学习贯彻习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这一重要论述,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这既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决定的,同时又体现了我国近现代发展尤其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银河国际galaxy网站理性决定了它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哲学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在整体上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马克思主义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科学理论,它始终以维护人民利益、实现人民解放为自己的根本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它通过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思想武器,因此被人们称赞为“伟大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科学理论,它为哲学社会科学更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成为引领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其次,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是我国近现代史发展尤其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自战争以来,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西方的各种思想文化随之被引入中国。为了寻求救亡图存之策,一些志士仁人先后提出过用这样或那样的“主义”来拯救中国,但所有这些都没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改造中国社会。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从此,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再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历史和现实发展赋予的内在规定性。中国成立九十多年来,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旋律”和“主心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已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鲜明特征和内在规定性。
最后,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习在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当然,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正如革命导师恩格斯早就说过的那样:“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起来,不断结合新的实践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发展的奥妙所在。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伟大的时代必将产生伟大的思想,正如习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抓住历史机遇,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勇立时代之潮头,勇发思想之先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努力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和水平。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