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自然科学百年发展历程的丰碑
栏目:社会科学 发布时间:2024-08-12

  银河国际galaxy网站“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版过如此大部头的《自然》杂志的科学论文精选集,这套选集将很有可能成为相关的科学研究以及科学史研究甚而近现代社会发展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曾担任《自然》杂志编辑20余年,英国著名的科学和科普作家菲利普鲍尔对《〈自然〉百年科学经典》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12月3日,全球迄今最大规模的《自然》杂志论文选集《〈自然〉百年科学经典》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举行了首发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自然》主编菲利浦坎贝尔,麦克米伦出版(中国)有限公司出版董事朗礼,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于春迟,丛书的中方编委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赵忠贤、滕吉文以及审稿专家、译者等200余人参加了首发式。从这个堪称豪华的嘉宾阵容上不难看出,《〈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的出版团队可以说打造了一支科学出版的“星河舰队”。

  英汉双语对照版《〈自然〉百年科学经典》(Nature: the Living Record of Science)是由中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和自然出版集团共同策划编辑的科学主题丛书。丛书共十卷,收录并翻译了《自然》杂志自1869年创刊以来近150年间发表过的840余篇经典文献。

  在首发式上回顾了这套书出版的缘起,他说:“我清楚地记得2004年,我在自然出版集团访问,当时我请教麦克米伦公司的前总裁Christopher先生,中国的科技期刊要达到《自然》这样的水准还要多少年?他很诚实地告诉我,大概50年内看不到吧。但是,当时这位先生很认真地告诉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就抓紧工作,所以他就推荐了《〈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这套丛书。他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的出版,能使中国的科研人员和出版人员按照国际规范来做出版工作。当时,我和时任外研社社长的李朋义立即决定,花再多的钱也要把这套书做好。所以,回来之后经过两年的策划,我们在2006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确定正式签约,把这套书在中国出版发行。”

  表示,《〈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在当前,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都在大踏步前进,但在科研、出版上跟世界强国相比,仍有很大的距离。希望通过翻译出版这套丛书来倡导科学精神、学习科学方法,使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立志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中来。同时,以这套书的出版为起点,努力提高国内学术图书、学术刊物的水准。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所选文章涵盖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和生物等基础学科及众多交叉学科,从狭义相对论的提出到量子理论的日趋成熟,从同位素的发现到纳米管的诞生,从进化论之争到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再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艰辛跋涉、不断探索的历史足迹,堪称一部鲜活的近代科学史诗。

  这套丛书收录的科学文献大部分是原创性的科研论文,另外也有少量综述、新闻快报和通讯评论等。通过纵览这些篇目,读者既能从微观上欣赏优秀科学家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的超凡智慧,又能从宏观上了解各个学科领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总体概貌。此外,该丛书还特意安排了几组系列文章,以展示真理的探求者们围绕同一论题进行的学术争鸣。从这些严肃的科学争辩中,读者将感受到碰撞迸发的思想火花和收获背后的艰辛探索。

  丛书中方编委、中科院院士许智宏指出,Nature是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科学期刊,发表过许多独创的,对科学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科学论文,这次自然出版集团、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出版Nature的论文精选集,对于我们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很有帮助,进一步地可以从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从问题的提出,到莫衷一是的争论,一直到最终的尘埃落定,这对于开拓研究者的思路很有帮助。

  《自然》主编菲利浦坎贝尔在首发式的发言中则介绍了他最钟爱的三篇刊登在《自然》上的论文:第一篇是发表于1985年的关于臭氧层空洞的发现,由在南极洲工作的大气学家报告。坎贝尔说,刚看到这篇论文的时候,他无法相信其真实性,但是评审专家肯定了它的确实性,这是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出人意料的后果,文章很快就发表了。第二篇文章的发现要正面一些,同时也更加出乎人们意料:人们发现了碳的一种新形式,它一直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但直到化学家们试图探究宇宙星际尘埃的奥秘时才被发现;在火焰中寻找碳灰尘时,他们发现了勃克明斯特富勒烯(巴克球),或者叫“碳60”。第三篇文章,也是自他担任主编以来最喜爱的一篇论文,是1996年报道的第一只克隆哺乳动物绵羊多利的诞生。这篇论文充分结合了《自然》杂志的两个使命:首先,它是一篇伟大的科学论文,讲述了生物学家在如何重组细胞发展方面的发现。同时,它所蕴涵的运用于人类克隆的潜力和道德问题也极大地激发了公众的思辩。坎贝尔表示,这三篇论文的成果都完全出人意料,这也是他对科学工作和《自然》杂志的工作最喜爱的部分。当然,坎贝尔所提到的这三篇论文也都被收到了《〈自然〉百年科学经典》当中。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是国内第一部以英汉双语对照形式出版的《自然》杂志经典论文选集,并将这些重大科研成果的原始文献原汁原味地呈献给中国读者。双语对照的形式不仅可以使读者领略文章的原貌,也更加便于中国读者阅读不同专业领域的文献,扩大受众群体,促进不同文化、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学术交流。

  外研社社长于春迟介绍,在2006年10月6日第58届法兰克福书展上,外研社和麦克米伦出版集团正式签署了《〈自然〉百年科学经典》项目的合作出版协议,宣告了这一重大项目的正式启动。丛书邀请到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担任总顾问,并由中国科学院院长院士、《自然》杂志前主编约翰马多克斯爵士和《自然》杂志现任主编菲利浦坎贝尔博士出任主编。丛书的选篇工作由约翰马多克斯爵士亲自主持,从《自然》杂志自1869年创刊以来发表过的上万篇文献中精选出840余篇最经典的文章,并由多位《自然》杂志的资深编辑为每篇文章撰写简短的导读。院长为选篇工作提供了反馈意见,还在中方编委和审稿专家的选择和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指导。为了把这套经典著作介绍给更多的中国读者,外研社组织了一批长期工作在科研一线的学者对这些文章进行翻译,还聘请了数十位国内自然科学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译稿进行审订把关。经过三年的艰苦攻关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的前两卷终于如期出版。

  于春迟表示,采用双语对照形式是为了扩大受众群体,一方面可以使每个专业的人都能够了解其他领域的进展,另一方面也为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人提供了学习科技英语的素材。从这些经典的论文中,读者可以洞悉近现代科学发展的清晰脉络;回顾人类从不知到知的艰辛历程;感受科学家们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而科学的进步需要启蒙和教育,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从《〈自然〉百年科学经典》丛书中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投身科学事业的激情,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加入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的行列,为我国科研能力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腾飞贡献力量。

  许智宏也指出,以英汉双语对照的形式出版,对于普通读者,或者是对本专业以外的科学领域感兴趣的研究者而言,益处十分明显,可以使得他们很容易地越过语言障碍去领会论文中的精髓。为了便于读者了解相关论文以及作者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丛书编委为每篇论文都配上了简短的编者按,这也在不同的论文之间建立起了有机的联系。引进图书的翻译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于原作的理解,对于科技图书尤其如此,不够准确的翻译不但会影响公众对科学的正确理解,甚至有可能使他们对科学产生误解。鉴于此,在本套丛书的出版过程中,邀请了各个学科的学者进行了文稿的翻译,力求准确;同时邀请中科院和各大高校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对于译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阅,争取原汁原味地再现原文对于某一客观论题的真知灼见,以期最大程度地使广大读者正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创立于1979年,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出版社,是国内最早大规模开展国际合作的出版单位之一。作为全球最大,最知名的国际性出版机构之一,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则一直以其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教育和文学类图书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而蜚声于世。其出版物形式多样,学科涵盖广泛,享有极高声誉。自然出版集团是麦克米伦出版集团的一个分支,是世界科学共同体的重要成员之一。近年来,《自然》杂志十分关注中国在科研事业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现任主编菲利浦坎贝尔博士也非常重视与中国科学界人士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在世界范围的快速推进,加强各国出版业界的合作将会更好地满足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双向需求。而在科学成果的分享、交流、提升和转化方面,出版从来就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三方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凭借各自优势,强强联合,以这套丛书的出版为契机,开启为中西科学文化的沟通架设桥梁的新合作领域。在今后的一年中,三方将继续协作努力,陆续推出《〈自然〉百年科学经典》丛书的第三至第十卷。

  麦克米伦出版(中国)有限公司出版董事朗礼表示,麦克米伦与外研社长期密切合作,已在不少教程的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的出版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了新纪元,扩展到了科学领域。作为出版界的领头羊,他们非常希望、也致力于将国际上的专业知识介绍到中国,并惠及每一个人。

  自然出版集团出版总监、自然亚太区首席执行官戴维斯温班克斯表示,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发表的科研文章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飞速的进步,所以自然出版集团也以实际行动对中国给予了格外的关注。中国每年被收入ISI的科研论文数量已远远超过100000篇,这比英国和日本的总和还多,在世界上也仅次于美国。同时,中国科学著作的质量也在迅速地提高,这点在《自然》杂志发表的中国科研论文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出来:十年前,《自然》每年只发表约10篇中国的论文,现在的数量已接近100篇,而且仍在迅速上升中。斯温班克斯说,通过让人们了解《自然》杂志创刊140年以来最优秀的经典科学文献、更深刻地理解《自然》优秀论文的特质,《〈自然〉百年科学经典》正帮助我们伸手欢迎中国年轻一代积极进取的科学家们。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