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陈志新在校园内“发传单”引发舆论关注,教授因为这学期没排上课,于是将自己录制好的课程放在网上,在校园内亲自给同学发传单宣传自己的课程。
起初收到传单的同学以为这又是什么推销广告,看后发现上面只是简洁的打着几行字:网络课、免费的、没有学分、没有作业、没有问答、没有考试、想来就来、想去就去,署名北京师范大学陈志新。
同学将传单发在网上后立即引发热议,Bilibili认证账号“陈志新bnu”陈教授一夜之间“涨粉”几十万,截至发稿前陈老师的粉丝数量已经突破了148万,最热门的一讲已有416.8万观看量。
据网友说,为了不打扰其他老师讲课,陈老师的课程都是在早上四五点和晚上十一二点录制的。起初B站上陈老师的每节课几乎只有几百的观看量,但在同学们口口相传下,现在有了许多外校的网友慕名而来,即使是凌晨时分仍有几千人同时在线日中午,“哔哩哔哩”微信公众号也发布消息《985教授发传单,请大家上B站听他的课》为陈志新的网课做推广。此前,因为账号比较新,陈志新在视频简介里解释说:“自己的B站等级不够,所以无法发成一个合集来给大家看,只能拆分成不同的小视频。”
陈老师的真诚和对知识的尊重,完美的银河galaxy官网诠释了北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师范。看着陈老师,不禁眼眶发酸,或许这就是线
社会学通俗地讲就是对社会现象解释的学科,陈老师爆火后,小编在网上看到有人讨论,这门《社会科学概论》是否有用的问题。我们可以认为社会学很有用,也许我们真的可以透过对于社会如何运作的深入解剖,创造出改善社会的方法。社会学也许真的一点实际的用处也没有。但它可以是一种知识、智识的追寻,一种帮助我们提升批判力和审美力的重要工具。当我们只有厘清并理解种种问题背后的社会结构性变迁,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潮流中,对自身的生活模式进行有效地反省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对现实的强烈关怀和责任。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培养的社会学品质。
陈志新老师的课程内容是否值得一听,取决于个人的兴趣和需求。他的课程涵盖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大部分门类,无论是个体生活中面临的困扰,或者是我们面对整个社会时,看到的种种困惑和不解,你都可以在社会学里寻找答案;更重要的,是你能从中得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如果你对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感兴趣,那么陈老师的课程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学之精神应是追求真理与发展学问。学术研究的确需要关注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但若将重点单纯放在实用性上,就难免会导致功利化。
小编认为,陈老师的课程带给我们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有用与否和即时的回报与效益。更是提醒着我们,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学习某种专业知识,更在于构建积极的师生关系、传递热情真诚的心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但也容易让人忽视教育中的情感连接。陈志新的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以真诚和谦逊的态度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陈志新教授虽然即将退休,但仍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的这份教育初心,让人肃然起敬。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
“总有人在名利场里写诗”是网友对陈志新老师的评价,在这个人人内卷的时代,但陈志新老师却能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开设了一门“没有学分,没有作业,没有问答,没有考试”的课程。他的行为和态度,就像在名利场中写诗一样,独特而动人。
陈教授的迅速走红带来了不少关注,但这些并没有让他迷失方向,他在评论区与网友真诚互动,对于每一个问题和建议都认真回复,展现了一位教育者对学生的尊重和对教育的虔诚。
他的视频内容虽然一开始并不那么“专业”,但正是这份朴实无华的真实,打动了无数网友的心。他不追求形式上的华丽,只求内容上的实在,这种朴素的教育理念,正是当前社会最珍贵的品质。
陈志新老师在B站开设的“社会科学概论”课程,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这门学科,有网友表示:985的门槛过滤了我,但陈教授给了我同等学习的机会。在弹幕上,可以看到各大学校的学生纷纷前来报道,弹幕迅速被“老师好”刷屏。
尽管网友们嘴上说着痛恨“早八”,但当“早八”以这样的方式走近生活时,好像也不那么讨厌了。
而地铁上通勤的、毕业多年的职场人,也会感叹:那些年自己“逃过”的课,终究想要在某个时间节点补上。
有网友评论,看了陈老师的课,博览众家、深入浅出,将纷繁的知识化作一条条坦荡的大路。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在校园内传授知识,更是将知识被需要的人看见,让更多的人受益。就像那句知名宣传语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