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多学科视角聚焦大一统观研究
栏目:社会科学 发布时间:2024-08-16

  8月10—1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与会专家学者对“大一统观”的源起与实践过程、“大一统观”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及其转化机制等重大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通过考古学视角,以都邑文明为主线,立足于东亚大陆,聚焦各时代的制高点与文明结晶——玉帛古国、青铜王国与铁兵帝国的都城,鸟瞰其演进脉络,阐释了华夏族群从多元到一体的发展路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治安认为,从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单一式“中国一统”到元明清时期复合式“华夷一统”,标志着“大一统”秩序迈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阶段。在这两个阶段的交融演进中,既有汉族及其先进文明的基础性贡献与积极进取,又有其他兄弟民族的文明基因增益和历史主动性,二者共同缔造了多民族复合共同体的“巨大中国”。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表示,“大一统”在中国历朝统治合法性的建立、疆域拓展、社会治理、文化意识形态构建等方面持续发挥着统摄作用。晚清以后,随着中国步入现代化国家行列,“大一统观”原先的功能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与近代西方思想发生激烈碰撞与交融,逐步演化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建设的重要传统资源。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朱苏力认为,银河国际galaxy网站中国古代的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中央集权下的相权、军权和监察权的分权,相权中的三省六部制,以及郡县制、科举制、流官制等,都为当代中国国家基本制度架构提供了参照。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晖提出,战争之后,“大一统观”转化为适应主权国家体系的一部分,需要在全球性转变中理解多元一体的国家形态与“大一统”体制之间的关系。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雪光从“大一统”治理成本下呈现的“疏放型”行政特点出发,认为要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入手,理解“大一统”的持续性和坚韧性问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与深圳高质量发展”主题研讨会暨深圳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成立仪式举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研讨暨2024年“大国边疆”育人工程启动仪式举办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