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7期目录
栏目:社会科学 发布时间:2024-08-18

  编者按:2024年6月2日,是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这里发表的是部分专家发言摘要。

  摘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显著标识。马克思揭示了人类文明的结构特征、发展目标等,强调未来文明是能够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深入研究马克思的文明理论,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广泛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要:原创性概念和标识性概念是构成新的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概念基础。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其实质内容是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从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其主要标志则是实现“术语的革命”,赋予概念以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形成一系列原创性、标识性概念。“原创性概念”凸显的是其所实现的“术语的革命”,“标识性概念”则不仅具有“原创性”,而且凸显特定知识体系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提炼原创性、标识性概念,实现“术语的革命”,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最为重要的概念基础。

  摘要:行政区划型构了国家治理的空间载体。基于职能导向论的基本立场归纳新中国行政区划的调整逻辑,可以发现:鉴于政府职能的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调整逻辑表现出鲜明的时代分布;政府职能的纵向分异和政区属性差异,又使得调整逻辑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时代与空间的交织构成了锚定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逻辑的时空坐标体系。以新时代行政区划调整的时空逻辑为分析起点,结合政策转向和宏观环境变化,助推超大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银河官方官网推动收缩型城市转型发展与“小县”重组、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构成了新时代持续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的关键议题。

  摘要:大模型具有“大智能”“大应用”“大参与”的技术特征及功能效应,或成为智能社会来临的重要标志。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技术—社会观、生产力观、生产方式观、社会有机体论和技术社会形态论,可以透视大模型可能带来的智能生产力、智能生产工具、“以言行事”的生产方式和智能文明新形态,以及由这些变革所联动会聚而成的总体效应:智能社会来临并由此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而在这种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框架下的透彻把握中,历史唯物主义自身也将得到丰富和发展。

  作者肖峰,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智能哲学与文化研究院教授(上海200444)。

  摘要:人工智能文学是文学与科技相结合的新形态,具有顺序范式和连接范式两种类型、两个阶段。同时,人工智能文学也是对20世纪初以来多种先锋文学实验内在诉求的回应。对人工智能文学的认识和评价不应局限于以情感、灵感和创造力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现代文学观念,而应当考虑到它所处的20世纪后半叶以来后人类和后文学的背景。在后人类和后文学的框架内,当下的人工智能文学可看作与人的赛博格身份相协调的赛博格文学,在人类视角与机器视角、作者与读者、语言文本与非语言文本等方面具有跨界潜能。作为一种语言信息处理方式,它可能极大地拓展文学的概念空间与表现形式。

  摘要:传统认识论一直遵循主客体二分的基本框架。但是,此二分框架使人们难以深入透视内在的思维过程。不少思想家曾试图从不同路径克服这个框架所存在的缺陷。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从唯物辩证法出发,根据人类认识和科学的发展对主客体关系问题进行新的思考。既要肯定主客体二分的基本框架,又不能固守这个框架。主体是矛盾的,而不是现成存在的;客体是不同于内在的思维对象的,是非同一的。在思维过程中,主客体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区别。在这个过程中主体要追求与客体的同一,并让自己模仿客体。只有从精神和肉体的辩证关系出发才能更好地把握主客体关系。

  摘要:人类的实践活动既受规律的支配,也受规范的调控。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人类在摸索性、试错性的实践中,从简单到复杂地形成了各种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它们是人类从解释自然界与社会,向改变自然界与社会过渡的桥梁和中介,是否以恰当的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为指导改变自然界和社会,是盲目试错的实践和自觉能动的实践的分水岭,也是前者向后者转化的桥梁。运用巫术或宗教的程序性规范以想象的方式、运用技术性规范以改造自然的方式、运用社会性规范以改造社会的方式,是人类从解释世界走向改造世界的三种基本方式。

  摘要:数字化背景下,刑事诉讼权利结构的优化对刑事司法公平正义和人权保障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在微观结构层面,应对刑事诉讼权利的要素和要件做契合数字化要求的更新。在宏观结构层面,可以在横向上对刑事诉讼权利做程序处分权、程序进行权和程序保障权的类型划分;在纵向上根据利益要素将刑事诉讼权利划分为四个层级。对刑事诉讼权利结构的优化可以在规范层面予以呈现,将现行《刑事诉讼法》已规定的权利予以合理定位,亦为未来新兴权利的引入提供指引。

  摘要:汉唐时期高强度的农垦、超载的畜牧业和自然环境的变迁,导致唐中期以后阴山南北难以兴起强大的游牧力量,而燕山南北经过长期的文化交融和各民族的共同开发,成为北方游牧政权新的政治中心。在游牧政权中心西东转换的同时,中原农耕王朝政治重心也由关中平原东移至洛阳、开封一带,农牧政权政治重心地缘格局形成“阴山—关中”“燕山—中原”两个前后相继的南北互动交融轴心。在这两个南北对应的交融轴心之下,历代王朝为实现兼跨农牧两大区域的“大一统”国家建构进行了长期探索。辽朝以后,处于农牧区交互地带的燕山南北,成为推动农牧区整合、实现“大一统”国家建构的关键区域。

  作者刘壮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81)。

  摘要:历史上,人类共同体不断形成并丰富了共同的历史叙事。这种共同的历史叙事,既客观存在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时期,同时也存在于伟大思想家的论述之中。在这个全球化已成为事实的时代,更需要历史学家有意识地通过对人类文明发展不同阶段中的既有共同历史叙事主动梳理和发掘,从而更具说服力地重建并加强人类共同的纽带。21世纪以来,全球文明史的书写在继续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显露出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和现实的困境。在全球文明史的研究中,为避免陷入的分析和假解释的死循环,处理好全球化与地方化、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等问题之间的张力,亟须找出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共同历史叙事模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