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普化具体措施有哪些?
栏目:社会科学 发布时间:2024-09-22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印发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新时代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面加强新时代科学基金科普工作作出统筹部署。

  《意见》出台的背景、意义是什么?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政策举措?为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负责人。

  相关负责人:加强科普工作不仅是自然科学基金委践行“两翼理论”的政治责任,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职责所在,还是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此次《意见》的出台就是要充分挖掘科学基金项目蕴含的宝贵科普资源,推动科普工作与科学基金资助工作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普协同发展。

  同时,《意见》旨在进一步激发科技界开展科普工作的内生动力,广泛宣传科学基金项目实施中产生的前沿知识、创新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此外,加强科普工作还是自然科学基金委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的实践成效。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专门组建调研组,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深入科研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科研人员、依托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形成《意见》,针对加大统筹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内容建设、丰富传播手段、密切协作联动等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中国科学报》:作为基础研究资助主渠道,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科普工作应如何定位?科普的对象和内容分别有什么特色?

  相关负责人:《意见》强调,科学基金科普工作要“以让基础研究走进社会、让社会理解基础研究为主题,以科学基金资助创新项目资源科普化为主线”,阐释了科学基金科普工作的使命所在和目标导向。

  从科普对象来看,面向青少年、面向社会是科普工作的根本要求,自然科学基金委必须要做好。同时,基础研究的发展也需要从整体上提升科技界的科学素养和创新品位,让科技界了解最新的科学前沿进展,提高凝练科学问题的水平,促进学科间交叉,所以与其他机构的要求有所不同,《意见》强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科普工作也要面向科技界。

  从科普内容来看,我们强调“知识、精神、思想、方法、政策”五位一体的大科普理念。其中,以基础研究前沿科学知识为载体、以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为内核、以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启迪、以科学基金政策为支撑,统筹推进科学基金科普工作。

  《中国科学报》:《意见》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有何具体科普任务要求?

  相关负责人:开展科普工作是每位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从2016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结题报告中增设“项目成果科普性介绍或展示网站”一栏,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普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次出台的《意见》进一步提出采用“大必须、小鼓励”的分类实施科普引导政策。针对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等资助强度较大的项目类型,提出“应当围绕项目实施开展科普工作”,应全面及时地反映重大科学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研究进展。

  针对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强度较小的项目类型,提出“鼓励科研人员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将科普成果列入项目成果中”。

  上述两类要求将会在今后的相关项目管理办法中有所体现,引导科研人员树立科普意识,主动积累科普素材,积极做好科普工作。

  相关负责人:自然科学基金委目前已有多个科学部资助与学科发展相关的科学传播和科普类活动,以此引导科技界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本次《意见》的出台,一方面加强科学部科普类项目集成展示和应用。我们鼓励各科学部在专项中设立科普类项目,定期发布项目申请指南,组织有学科领域特色的科普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加强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科普成果的宣传推介。

  另一方面加大对国际合作与交流科普类项目的支持力度。我们将策划组织国际科普活动,支持科研人员积极加入或牵头创建国际性科普组织,推动国内外优质科普资源的交互与共享。

  《中国科学报》:在激发依托单位和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方面,《意见》提出了哪些举措?

  相关负责人:一是搭建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依托单位的交汇机制。我们将充分发挥依托单位的组织优势和主动作用,支持依托单位引导科研人员开展高质量科普工作。

  二是科普工作需要专门的科普队伍来推动。《意见》提出,自然科学基金委要组建基础研究科普人才库,为科学基金科普工作提供高质量的科普人才资源,定期开展面向依托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科普专业技能培训。

  三是将依托单位开展科普工作的相关情况纳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先进依托单位”的评价指标。

  四是将逐步探索对开展科普工作积极主动、科普内容丰富、方法新颖、成效卓著的依托单位和科研人员银河官方官网予以表彰奖励。

  相关负责人: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在探索打造具有科学基金特色的科普品牌。《意见》提出,一是加强选题策划。要聚焦“四个面向”,围绕社会关注的科技热点,有针对性地普及科学基金项目产生的最新前沿研究成果,策划制作高质量科普作品,提高科学基金科普成果宣传的成效。

  二是组织作品评选。充分调动依托单位的积极性,激活其科学基金项目科普资源,组织基础研究科普作品评选奖励活动,展现依托单位社会责任围绕科学基金科普工作同向发力。

  三是举办科普活动。我们将围绕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大活动,依托已有项目科普成果、科普类项目或各级科普教育基地,探索将科普与乡村振兴等相结合,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活动。开展“科普报告进校园”活动,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兴趣,培养潜在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

  相关负责人:《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现有传播平台的影响力,提升科普精度,强化科普深度;继续做好自有期刊和有长期合作关系传统媒体的相关工作,进一步开辟与其他传统媒体科普合作的新路径;要积极探索新媒体开发模式。用好官网、官微,用活新媒体资源,搭建科普专用平台,不断提升科学基金科普作品展示质量,增强交流互动的便利性与有效性,逐步形成具有科学基金特色的宣传矩阵。(记者 甘晓)

  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今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渐进发展,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无人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技术活儿”正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19日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记者付丽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我国决定面向世界各国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日前已完成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日前,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细胞》上发表最新工作成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

  中央宣传部日前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集中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宣读了《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

  将为我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我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眼下,在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梯田即将迎来收割,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在家里磨镰刀的声音。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当地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

  一项新研究称,海洋鱼类的灭绝风险远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初步估计,从2.5%增加到12.7%。法国蒙彼利埃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发和保护部门研究人员称,IUCN撰写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超15万个物种,指导全球各地保护最受威胁的物种。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近期基于机器学习,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中部地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数量快速增长、参与主体愈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参与专家达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科技小院发展模式日益成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织力量。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