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集团网址登录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文化馆(站)等群众文化机构43531个。为提高文化馆的公众知晓度、参与度和美誉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5月22日至5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
今日,本版特推出一期文化馆专题,邀请文化馆行业从业者进行笔谈,带您一起了解“什么是文化馆”“文化馆在做什么”。
作者:白雪华(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文化馆协会理事长)
遍布城乡的文化馆(站),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长期以来,文化馆在社会上的“能见度”和“存在感”比较低。作为文化事业单位,不少文化馆习惯做政府交办事项的“落实者”,缺乏为群众服务的主动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为文化馆行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级文化馆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总基调,在全民艺术普及中,重点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青少年美育、沉浸式体验空间打造等工程,将文化馆打造成开放、年轻、数字化、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
文化馆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公益性机构,人民群众在哪里,文化馆的服务就应该出现在哪里。这要求文化馆必须开门办馆,不能将业务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比如,很多文化馆过去“早上开门、晚上关门”,员工上班也是“朝九晚五”,这显然难以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打造开放的文化馆就要打破过去“朝九晚五”的开放方式,坚持延时、错时开放以及预约服务、馆外服务等理念,为不同时间段进馆的群众提供更多选择。在服务模式上,应走出场馆,采用流动文化车、流动舞台车等方式,将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馆的一项重要工作。过去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文化馆的员工是主角,群众是配角。打造开放的文化馆就要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真正主角。比如,近几年,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策划推出村晚、百姓广场舞交流展示、“大家唱”群众歌咏、“百姓大舞台”等全国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把舞全还给群众,大大激发了群众文化的活力。
打造开放的文化馆,还应积极拥抱变化,调动吸引各方力量参与到群众文化中。比如,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带领各级文化馆积极与央视频、视界、抖音、快手、微博、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合作,打造文化馆行业新媒体矩阵,扩大了文化馆行业的声量;建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全民艺术普及专项基金,吸纳社会资金加入合作,对文化馆的公共文化事业精准补贴,形成全社会共建文明社会的良好循环;与国家级文艺院团合作,把顶级的艺术资源通过云端向全国推送。
过去,文化馆以妇女、儿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文化馆人戏称自己是“386199部队”。当今社会,年轻人的文化需求十分旺盛。文化馆要想扩大影响力,就应提供更多面向各类人群特别是能吸引年轻人的文化服务项目和活动。
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是文化馆增加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的可行之策。目前,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正推动在文化馆设立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引入全新的服务理念和健康的故事内容,将文化馆的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结合起来,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文化馆。
利用数字技术,提供数字化服务,不仅是文化馆吸引年轻人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化馆提升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的重要途径。2017年,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开始探索建设国家公共文化云。2021年,公共文化云被列为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
通过搭建“1+N”形式的公共文化云平台,地方云与国家云联通,汇聚形成资源池、用户池、数据池。目前,国家公共文化云已覆盖全国,成为安全、便捷、权威、丰富、开放的全民艺术普及公共服务总平台。该云平台上,有“看直播”“享活动”“学才艺”“订场馆”“读好书”“赶大集”等不同的服务板块。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通过公共文化云,推出云上群星奖、云上广场舞、云上村晚、云上大家唱等全民艺术普及品牌活动,把文化服务通过云平台送到群众身边,有效满足了他们的文化艺术需求。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种“不平衡”“不充分”在公共文化领域的一个表现就是,与城市相比,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依然存在较大短板。文化馆能否提供乡村群众需要的文化服务,能否把优质服务送到乡村群众身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短板能否补齐。
各地农村都有大量闲置的空间,文化馆有效利用这部分空间开展文化服务,既能帮助乡村盘活资源,又能延伸自身服务手臂,扩大服务范围。目前,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正在举办“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交流展示活动,将推出一批“美”“好”“新”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这将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直以来,乡村文艺骨干处于极度缺乏的状态。现有的乡村文艺骨干由于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和专业培训,所以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时往往力不从心。要补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必须为乡村输送培养一定数量的文艺人才。在这方面,文化馆应该也可以有所作为。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中国文化馆协会计划开展“乡村文化骨干艺术能力提升计划”,对县、乡、村三级文艺骨干人才进行艺术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基层文化馆(站)人员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激发基层文化馆(站)的活力。
除了培养乡村文化骨干,2021年以来,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还统筹全国3000多家文化馆资源,以“培育乡村网红、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实施“乡村网红”培育计划,发掘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乡村网红”志愿者,让“乡村网红”成为乡村振兴的代言人、推介官和数字时代新型文化志愿者。这项工作不仅用文化的力量赋能乡村振兴,也丰富了基层文化馆(站)文化志愿服务的内容,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积累了经验。
总之,文化馆作为基础性的公共文化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承担着保基本、促公平的基础性作用。新形势下,各级文化馆(站)应瞄准群众的文化需求,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