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以来,山东济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管党治党智慧,开展了党建引领下、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1+4+N”单位文化体系建设。通过构建治理新模式,提高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传统文化素养,激发了党员共建共治共享单位建设的活力,初步探索出了“党建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从服务中来,银河官方官网到服务中去”的有效工作链条,实现“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软约束,切实发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济宁,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是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济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文化底蕴厚重、资源丰富优势,全力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章,自觉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中担使命、作贡献。
山东济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和省委市委“事争一流、唯旗是夺”要求,提出了新的更高奋斗目标,各项工作都要“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为此,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基层党建构建“1+4+N”单位文化体系治理新模式迫在眉睫。为全力打造一支思想解放、勇于创新、充满激情、攻坚克难、狠抓落实、能打胜仗的以及业务精湛、堪当重任、心系群众、为民务实的党员干部队伍,必须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优良作风的肥沃土壤中,汲取人生哲理、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行为准则。山东济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党的建设有机融合,中心党员干部秉承“民为邦本”的传统儒家思想,树牢“人民至上”的服务宗旨,在“1+4+N”单位文化体系的引领下,深入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经典精髓,解放思想,吐故纳新,让优秀的精神食粮进入头脑、滋补身心,使单位文化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高的标准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
(一)党建引领、文化助推,凝聚奋进力量。成立了“1+4+N”单位文化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1+4+N”单位文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机关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明确了机关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2021年12月启动并培树打造了与儒家传统文化和济宁地域特色相融合的“积金惠民 安居儒乡”单位文化品牌,构建了党建引领下、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本文化、服务文化、合规文化、廉洁文化”一体推进的单位文化体系。通过党建引领下的文化体系建设,实现“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软约束,弘扬儒家文化,凝聚发展力量。充分发挥“住房保障 情系万家”党建品牌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将党建品牌作为新时期提升党建水平的有效载体,积极培育出各基层党建战斗力建设(11个支部建立了品牌理念、品牌文化)和机关科室、县市区分支机构执行力建设子品牌(9个科室结合职能提炼了蕴含传统文化的科室理念,比如,综合科提炼的理念是“胸怀大局、高度负责”;风险防控科提炼的是“严守底线 久久为功”;人事教育科提炼的是“瞻山识璞 临川知珠”等)。
(二)儒学修身、崇德向善,打造更强队伍。围绕过硬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着力创新融入理念、融入路径和融入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履行好党支部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把基层党组织体系织密建强,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以“党员儒学修身行动”为载体,将党员教育管理与弘扬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党员队伍建设。挖掘传统修身文化精华,大力开展“党员儒学修身行动”,即融入个人自学、融入日常行为、融入组织生活、融入家风建设、融入廉洁自律、融入服务群众,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党员队伍建设,让党员浸润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让党员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努力建设一支“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党员队伍。将弘扬崇德向善的优秀传统美德融入党员党性修养,贯穿于党员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党支部对党员教育培养、监督管理和激励保障的各个环节,切实提升党员道德修养、优化党员行为作风、匡正党员价值观,展现东方圣城党员的儒雅形象,努力实现每名党员彬彬有礼、崇德争先,培树党员的君子人格和风范。
(三)搭建载体、组建队伍,淬炼过硬作风。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弘扬儒家重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在为民、敬民、惠民上做好表率,发挥青年工作委员会和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以及工青妇的作用,开展青年学习和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文明行业创建,扎实推进机关青年政治理论武装和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教育引导激励机关青年学懂弄通理论,掌握思想真谛,激发干事创业激情。结合青年队伍建设实际,以45周岁以下青年干部为主体,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19个,共计102人。团员青年、党员干部们走进街道、社区、企业园区宣传住房公积金政策。挖掘古代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等公益活动,从中华民族漫长的文明发展史和悠久传统文化中,提炼蕴含着与志愿服务息息相关的思想文化资源,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公益慈善队、党员心理疏导队、党员文化展演队4支特色队伍,通过特色鲜明的活动,将机关党建、文化建设和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有机结合。
(一)持续推动了单位文化建设向践行国家战略赋能发力。在党建引领和文化聚力的保障下,中心党组坚持文化建设凝心聚魂,胸怀“国之大者”。在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线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迅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会议精神,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坚决扛起稳住经济大盘的行业责任,联合15家合作银行举办了“金银携手 惠民助企 共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全省率先实施为申请商业住房贷款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提供最低贷款利率、最少首付比例、最高贷款审批额度和最短贷款发放时间的“四最”优惠政策。
(二)持续推动了单位文化建设向履行社会责任赋能发力。中心党组积极开展“文化”两创进机关,秉承儒家文化中“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入世、关心社会、奋发有为”的思想精华,打造“积金惠民 安居儒乡”单位文化品牌,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员干部在深厚文化积淀的滋养下,推动住房公积金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持续推动了单位文化建设向惠及更多群众赋能发力。文化的传承是本,创新是魂。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吸收儒家文化精髓,融合现代管理理念”抓班子、带队伍,打造出“捷诚服务,满意儒乡”服务文化品牌,在儒家文化的浸润下,服务文化有了源头活水,推动住房公积金事业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中心党组实施“三比对、三督促”扩面工作机制,重点围绕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和四上企业,开展精准归集扩面;出台《关于建立县(市、区)住房公积金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在各县市区全面建立住房公积金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
(三)持续推动了单位文化建设向风险防控手段赋能发力。中心党组按照“创新模式、精准防控、健全机制、强化监管”的工作思路,坚持底线思维,着力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一是为防范系统性风险,在全省率先制定《济宁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房地产开发企业业务合作管理办法》和《济宁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合作楼盘备案管理办法》,开展项目常态化跟踪评估和风险排查。二是在全省系统率先开发“征信查询前置系统+风控模型”贷款审批模式,被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全省推广,提升了征信风险管控水平和审批效率,截至4月底,累计查询信用报告5万余条。三是持续推进逾期贷款催收,保障住房公积金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持续推动了单位文化建设向合规廉洁从业赋能发力。中心党组打造了“公权为民,积廉成金”的廉洁文化,同时出台《合规文化建设发展纲要》、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打造了“心有规矩,行有方圆”的合规文化,明确三年行动计划,确立了“诚信正直、依法合规、务实高效、廉洁奉公”的核心理念。同时,扎实推进“合规风险大排查”“合规问题大整改”“合规意识大提升”,截至4月末,共计筛查出有效风险点89个,已全部整改完毕,进一步提高了中心风险防范管理能力。中心党组还依托合规文化建设,深入查摆制度缺失、充实完善制度体系,先后出台消防安全、政府采购、经费管理、档案管理等内部制度以及11项保密工作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备。
(一)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基层党建必须相互借重、统筹推进。推动党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必须通过“大党建”承载大文化,以单位文化建设的浸润,以文化人、坚定信仰、转变作风、促进发展。必须把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作为发挥党建作用的“输血管”、提升党建力量的“倍增器”。必须推动人和事业的全面发展,以党建带动、文化融入,以文化凝聚人心,激发力量,要以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执行力文化等建设为抓手,提升党员干部的使命感、增强党员干部的荣誉感、自豪感,引导党员干部凝聚发展共识,增强服务意识、促进人和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基层党建必须转变作风、勇于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实现新的更高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员在干部、核心在作风。必须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优良作风的肥沃土壤中,汲取人生哲理、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行为准则。通过党建引领下的文化体系建设,实现“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软约束,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传统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团队向心力、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打造形成一支文化浸润、全面过硬和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党员干部队伍。
(三)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基层党建必须健全制度、搭建载体。必须结合工作实际,突出行业特点,开展文化主题活动,在体验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在感悟中提升道德素养。必须把优秀传统文化中与党员干部息息相关的内容挖掘出来、整理出来,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全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日常行为规范,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激励广大干部积极担当作为,努力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