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门前的“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楹联。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辜鹏博 摄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不仅指历史上湖南这个地方代有才人出,也指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2020年9月17日,习前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对书院大门楹联作出全新解读,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这副名联的内涵,将其历史价值全面延展到了新时代,也为楹联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注入持续的动力。
赓续中华文脉、传承文明薪火。作为中国楹联学会认定的全国“四个楹联大省”之一,湖南楹联资源丰富,楹联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湖南进一步挖掘楹联宝藏,传播推介楹联文化,激活现代应用场景,推动湖南楹联文化迈向新时代。
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最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也最具现代生命力的文学样式之一,有着“诗中之诗”“中华门脸”的美誉,从古至今一直被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广泛使用,具有极强的实用性,这也是其活力和魅力之所在。
湖南楹联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仅《湖南对联大典》收录对联便逾八万余副。据文献记载,清代著名的国学启蒙读物《声律启蒙》由湖南邵阳人车万育在前人基础上编撰完善。明清以来,湖南联家辈出:明代湖南茶陵人李东阳以“巧对明天子”闻名于世,晚清更是涌现出曾国藩、左宗棠、王闿运、何绍基等楹联大家,掀起近代楹联创作的高潮。这些名联不仅悬挂在三湘大地的山川形胜、楼堂馆所,还有不少悬挂在北京、南京、成都、广州等地的名胜古迹,成为我国独特而珍贵的文旅资源。
湘中腹地的邵阳,不仅是车万育的故乡,还有一个被誉为“中国古楹联第一村”的浪石村。村里每个角门的石楹柱上,都刻有对联,像这样对联如此集中,联语、书法、雕刻俱佳的古楹联村,在全国也罕见,具有极大的文物考究意义和文化旅游价值。
“湖南的楹联文化不仅家底丰厚,而且群众基础广泛。”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主席鲁晓川向记者介绍,目前我省已有岳阳、衡阳、郴州、湘潭四市获得“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衡东等五县(市)获“中国楹联文化县(市)”称号,湘潭市雨湖区等三区获得“中国楹联文化区”称号;长沙县开慧镇获“中国楹联文化镇”称号。这些荣誉称号的取得,正源于湖南楹联广泛的群众基础。
推陈出新可圈可点。近年来,以我国楹联泰斗余德泉先生以及“湖湘楹联七子”为代表的湖南楹联创作群体,创作了大量高质量楹联作品,或刻挂于文旅场所,或在各类楹联大赛中获奖,提升了湖湘景点的知名度,亦为湖南赢得不少荣誉。
理论建设走在前列。余德泉教授的著作《中华对联通论》被列为新闻出版署向全国推荐的50本传统文化普及读物之一;多位湖南楹联学界人士的研究成果,被中国楹联学会的官方规范予以采用。
教学传承更是多点开花,百花齐放。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作为我国首家楹联研究所,招收并培养了我国第一位楹联学硕士;省楹联家协会主席鲁晓川领军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对联普及基地教学科研及社会推广活动有声有色;郴州市楹联学会在部分中学文学社推行“试点教学”,00后学生写出的楹联令不少方家称赞;长沙湘江新区博才云时代小学经常性举办楹联讲座,师生学联、写联蔚然成风;还有大量如浪石村村民王山石那样常年从事楹联普及教育工作的志愿者,让楹联文化薪火相传……
2月4日上午,“新时代的春联”原创大赛颁奖典礼暨线上展厅上线仪式在长沙举行。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田超 摄
文化家底有厚度、群众基础有宽度、理论建设有高度,湖南的楹联文化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热度。2023年12月,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李培隽在湖南平江出席湖南省楹联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后接受湖南日报记者的专访时,特别谈到:“近五年来,湖南在楹联文化的整体推进中走在全国前列。湖南楹联文化学术成果丰硕,带动着楹联创作、楹联教育等各个方面齐头并进,正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让楹联“飞入寻常百姓家”,新闻媒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省楹联文化热烈氛围的形成,与媒体力量的加持密不可分。
三年前,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雨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专门讲述岳阳楼百字长联;著名主持人撒贝宁也曾因挑战给岳麓书院66字长联标点断句,引发网民对湖南楹联的特别关注。
2023年4月底,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推出大型传统文化专题报道《楹联里的湖南》。近50名全媒体记者携手省内外50余位文化专家学者,以图文、视频融合,多维解析、多平台推送等融媒体报道方式,对全省14个市州的优秀楹联进行精选精解。截至今年3月18日,已在新湖南客户端、微信视频号等发布平台推出专栏报道、短视频报道近百篇(条),在省内外形成良好反响。湖南电台也推出《千年书院话楹联》节目,以楹联文化为切入点,先后走进长沙岳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等进行实地拍摄采访,通过大学生与书院老师古今对话的模式,揭秘楹联背后的故事,探索千年书院的文脉传承。专题报道在激活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也相应激活了湖湘文旅市场,很多文化景点因此知名度大涨,前往探访的游客倍增。
2月4日,“新时代的春联”原创大赛颁奖典礼暨线上展厅上线仪式在长沙举行。图为小朋友在现场书写春联、“福”字。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田超 摄
难能可贵的是,媒体传播没有停留在报道层面,而是通过激活现代应用场景,推动楹联文化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结合,使楹联文化这棵大树更加枝繁叶茂。2023年岁末,由省文明办指导,湖南日报社、省文联、省书协、省楹联家协会等单位组织发起“新时代的春联”原创大赛,共收到海内外应征作品一万余件,内容紧扣“新时代、新成就、新气象”,呼应国家重大战略、湖南发展成就,反映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讴歌和向往。大赛还邀请省内知名书法家将获奖作品精心书写后赠送市民,形成环环相扣的传播效果。
“楹联里的湖南”文化传播活动,不但引领广大读者欣赏楹联,还通过春联大赛等活动推动大众参与,无论是躬身创作参赛,还是张贴由书法家书写赠送的春联,都是激活传统文化现代应用场景的有益尝试,实现了从报道传播者到广大读者的“双向奔赴”。银河galaxy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