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沃土 守正创新 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栏目:文化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4-05-22

  银河国际galaxy网站2013年11月26日,习来到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座谈,留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的谆谆嘱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文化思想。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说,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时刻牢记习谆谆嘱托,主动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做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探路者、先行者,做文明交流互鉴的担当者、践行者,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山东篇章,努力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山东力量和山东智慧。

  在前不久举行的2023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上,大型文脉工程《齐鲁文库》首批成果发布。

  作为山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献编纂出版项目、“山东文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鲁文库》共分典籍、研究、史志、人物、文物、文学艺术、山水、科技、红色文献九编,成书规模约13亿字,4000多册。此次发布了典籍编、史志编、红色文献编首批成果170册。

  在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看来,《齐鲁文库》全面研究、保护、辑录和整理出版山东历代传世文献,旨在打造齐鲁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大成之作,立起新时代“文化泰山”,同步培养一批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古籍研究整理人才,建设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传播更多承载齐鲁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诸子百家半山东”。齐鲁大地历史悠久、文脉绵长,贤哲辈出、典籍丰富。近年来,山东深耕人文沃土,深入实施“山东文脉”工程,搭建高端研究平台,积极培养引进人才,统筹以推进文化典籍系统整理、思想意蕴阐释辨析、时代价值研究阐发与转化创新、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为一体的研究阐发体系。

  2017年4月,山东重大文化工程“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正式启动。这一对境外中华古文献进行调查、回归、整理和研究的综合性文化工程,旨在完善中华古文献存藏体系,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系统典籍资源。

  2019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成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标志着全球儒学研究传播交流实体平台的诞生。与此同时,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等学术研究平台的相继组建,提升了山东对以儒家文化为重点的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力度,助力推出一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释成果。

  2022年9月,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问世。该书包含经解、义理、志传三个分典,集中体现儒学形成和发展的主脉络,为深入研究阐释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权威性、基础性的历史资料,“山东文脉”工程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自1928年发现城子崖遗址以来,山东考古走过近百年历程,构建起“扁扁洞遗存—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这样一条完整的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

  建立海岱地区动植物考古数据库,构建起从后李文化时期至汉代的农作物、家养动物和野生动植物数据体系;共同开展古DNA研究,揭示9500年以来山东古代人群母系遗传历史……新时代,山东考古机构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开展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研究工作,考古队伍不断壮大,重要发现、研究阐释成果丰硕,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礼之用,和为贵。”近年来,曲阜充分挖掘和发挥儒家文化发源地优势,创新推出“和为贵”社会治理、“爱诚孝仁”四德建设、传统文化“六进”等一系列社会治理品牌,以传统文化涵养时代新风,形成了人人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无论什么时候,都像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一样,必须要做到慎独……”在嘉祥县曾庙政德教育教学点,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基地教员张寒正在给学员讲解曾子“慎独”的思想。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政德建设是山东的创新之举。山东设立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建成全国第一家以政德为主题的教育基地,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四位一体”教学方式,开发“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涵养干部为政之德”等30余堂专题课。截至2023年5月,学院已承接国家部委和31个省区市的各类班次1700余期,培训学员10万余人。

  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一批传统文化“两创”精品,用纪录片展示中华历史之美,《脉动泰山》《大河奔腾》《三孔春秋》,用心用情讲述“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故事,促进传统文化从“躺在书斋”到“走进人心”。

  秉承几千年齐鲁文化的优良传统,山东人热情好客、朴实厚道、诚实守信、与人友善、做事踏实……这些精神特质融入生产生活里、体现在产品制造上,便催生出一个个闻名遐迩、享誉世界的山东好品。从智能家电、多功能机器人,到高速磁悬浮列车、“蓝鲸1号”钻井平台等大国重器,“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已经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名片。

  六根木条相互巧妙锁定,不需外力便能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中国古人发明的益智玩具鲁班锁走上联合国舞台,着实又火了一把。

  从11月1日起,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11月轮值主席。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用来自鲁班故里——山东枣庄的鲁班锁,解读团结、和平的重要性:“鲁班锁就像和平一样,拆开容易组装难,破坏容易重建难,贸然下手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当历史的时针拨回到2010年9月,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尼山举办,聚焦“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主题,以文明对线月,论坛由原来两年一届,改为一年一届。今年9月,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如期举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代表围绕“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主题,共赴文明之约。

  为构建多层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格局,山东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国家《论语》译介工程,以孔子诞生地——尼山命名的“尼山书屋”已在五大洲的32个国家落户89家(含“中华文化之角·尼山书屋”),5万多种图书通过尼山书屋走进海外读者视野;持续做大孔子IP,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的山东篇章。

  新征程上的山东,正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包容的心态、宽广的视角,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本文由:银河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