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集团网址登录12月15日,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成立5周年纪念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从应运而生,到开局良好,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在研究大学文化内涵、传承和创新大学之道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对于中国的大学精神,在12月15日于清华大学举行的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成立5周年纪念大会暨大学文化高层论坛上,该中心第一、第三届轮值主席,清华大学教授胡显章提到,一个时期以来,在大学的发展、变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我国,越来越明显地出现了一种衰微现象,其突出表现是大学人文精神的滑坡和办学目标的功利化倾向。
对于这样的现状,参会的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延保此前曾表示,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步晚,发育上存在着先天不足。因为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的历史只有100多年,而西方有近千年的历史。纵观大学的百年历史,大学的发展经历了20世纪上半期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内战,50年代的全盘苏化,60年代到70年代的“”等,因而导致中国大学教育先驱的办学理念在中国大学的发展中从未真正彻底地实现过。
李延保认为,如果用西方传统的大学精神来看待中国现代意义的大学,当代中国大学和近百年的历史上中国的大学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中国现代大学从来没有拥有过西方近千年大学发展史中形成的较成熟的大学文化精神,即所谓学术自由、学校自治和教授治校。这不是因为中国没有教育家,而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先天不足和国情所致。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类社会正在逐步进入以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崭新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面对我国正在出现的大学精神的衰微现象,悄然兴起了一个大学文化问题的研究思潮,其核心是从时代的高度和文化的视角对大学的本质及其办学规律进行再认识。
对于中心今后3年的发展重点,胡显章表示,要继续开展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项目,重点搞好大学文化个案研究。该项目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计划(教育科学)重点课题,成立了25所具有百年历史或有重要影响的大学联合组建的课题组。此外,中心还将在2009年下半年争取成立全国大学文化研究会,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二级学会。
对于大学文化的认识,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顾问王冀生表示,经过中心的专家学者5年来的研究与探索,他们认为,文化是大学之魂,是在我国悄然兴起的大学文化问题研究思潮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崭新的大学哲学观,包括大学文化本质观、大学文化使命观、大学文化精神观和大学文化价值观,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从大学文化本质观来看,大学的本质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准确地说,是一种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在西方,大学曾经长期处于象牙塔之内。自大学走出象牙塔融入到社会中去以后,大学的存在就有两种哲学基础,即以认识论为基础的哲学要求大学必须崇尚学术,和以政治论为基础的哲学要求大学应当适应社会。
从大学文化使命观来看,人们习惯于把大学的社会职能概括为教学、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这是一种经典的提法。但现在有一种新的观点认为,在当代,作为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和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大学正在全面承担着时代赋予的重大文化使命,主要是文化育人、文化创新、文化融合和文化引领。
在当今这个越来越开放的世界里,大学正在进一步走向世界,不断提高大学的国际化程度、促进民族优秀文化与国际多元文化的沟通和融合,既是当代大学必须承担的一项新的重大文化使命,也是大学进行文化育人和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尤其应当指出的是,作为人才养成的重要基地和人类社会的知识权威,大学不仅服务于当前的现实社会,而且应当面向未来、引领社会前进,承担起更为独特的、影响更为深远的文化引领的重大使命,始终辐射、影响和引领社会文化的更新和发展。
从大学文化精神观来看,组织文化学是一门科学,作为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大学应当具有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独特的价值信念体系和文化精神,其核心就是“崇尚人文、注重理性、自由独立和追求卓越”。它是大学在长期承担重大文化使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大学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长盛不衰的精神支柱。
从大学文化价值观来看,当今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其实质是文化的开放。在当今世界,由于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日益深入,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而大学之所以是大学,其根本是基于文化和学术,是大学在长期教育和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淀和创造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办学和承担重大文化使命的根本,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涵和重要基础。
王冀生表示,基于这些认识,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在当代,一所缺乏高度文化自觉的大学,不可能办成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同样,一个缺乏高度文化自觉的大学领导者,也不可能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清醒的、成熟的大学领导者。
王冀生表示,在我国,大学之道有两层意思,一是大学的本质及其办学规律,二是人们关于大学的本质及其办学规律的一种哲学思考体系,后者与西方的大学理念是相通的。但是,二者相比,我国的大学之道较之西方的大学理念更富有哲理、更加本土化。
王冀生认为,新的“大学之道”可以表述为“大学之道,在明德崇学,在亲民新民,在多元卓越,在止于至善”。
对于这样的创新之路,王冀生进行了剖析。比如,“明德”是继承,“崇学”是创新。在当代中国,既要批判地继承孔子儒学“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教育理想的基本精神,又要学习、借鉴以“注重理性,崇尚学术”为核心的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的本质要求,深刻认识大学在本质上是一所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在教育和办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积淀和创造深厚的文化底蕴,确保了当代中国大学成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
在当代中国,大学既要融入到社会中去,应对文明社会众多领域不同层次的广泛需求,全面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教育责任、学术责任、服务社会责任和国际责任,又要在为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同时坚持大学应有的基本的理性和学术价值,并在这个基础上以人才养成和探究真理为己任,坚持大学应有的文化品位、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
王冀生表示,经过5年来坚持学术研究的实践,追寻大学之魂,特别是追寻中国特色的大学之魂,关键是促进我国政府和大学实现一次新的文化觉醒,这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作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