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树人,红色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德育资源,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使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党史学习热潮,中小学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知识获取途径单一、教师配备有待完善等问题。笔者认为深入探讨农村中小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对落实教育宗旨很有意义。
对于什么是红色文化,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共识的定义。周宿峰认为:“红色文化是指自我们的中国成立以来,在他们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中国和最广大劳动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以多样化的文化方式的传承、记载、歌颂和承载这一历史过程和现实的文化综合体。”(来源:周宿峰.红色文化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王建彩认为:“红色文化是我们的中国在革命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而产生的丰硕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时代特征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的时代产物,深刻且全面地体现了我党优良的传统美德和伟大的革命精神。”(来源:王建彩.高校校园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结合以上学者的研究和笔者的思考,本篇论文将红色文化定义为:红色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中国的带领下,在我们长期艰险困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在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事业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具有浓厚中华文明特色的一种先进文化,是现实的物质文化与理想的精神文化的统一。
红色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标识中国特色、凝聚国家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提升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砥砺当代青年精神风貌的重要动力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及利用。2016年4月,习在革命老区安徽金寨调研时曾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强,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红色基因是要验证的。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进行顶层设计,推动实现革命传统教育整体化、系列化、长效,中国历史教育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部分。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21年党史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特别是党史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难点,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近期,课题组对笔者所在县城中小学校红色文化教育情况进行调研,调研主要采用了现场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研结果显示,明光市中小学党史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红色文化的宣传及学习路径是赋予红色文化生机与活力,激发民众文化自觉、引导民众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优质的宣传及合理的育人方式能够使得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事半功倍。(来源:杨文武.试议红色文化的发掘和宣传队理论自觉自信的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2):41-43)。近年来尤其是2021年以来,明光市的中小学党史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概括起来有“三多”。一是听说读写,活动方式多。今年以来,为了不断丰富中小学生的党史知识,明光市开展了形势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比如“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党史故事我来讲微视频评选活动”“知史爱史,知史爱国线上线下知史竞答”“童心向党十大篇章”等等。二是家校共育,参与主体多。党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明光市先后开展了由学校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各种类型的党史活动500余次,充分调动了家长、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三是主动发声,宣传报道多。为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史教育的决策部署,同时在社会上营造党史学习的氛围,明光市主动发声,分别在学习强国(安徽平台)、安徽日报、滁州日报等不同层级报纸媒体上发表多篇新闻报道,宣传明光市在中小学党史教育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但是,红色文化教育实践的方式有待提升。课题组发现,在问及“您是通过哪种途径获得红色文化知识”时,大约80%学生选择“教材”,14%选择了“电视、网络等多媒体”,仅有2%的学生选择了“实地参观考察”和“老一辈讲述”。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学习兴趣是否浓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投入的多少和结果的好坏。对红色文化学习兴趣浓厚,学生会主动投入更多的时间、金钱等,自然会获得良好的结果;学习兴趣不浓或者没有兴趣,学生自然不会投入过多的精力,学习结果自然不会很好。调研结果显示,90%的中小学生有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仅有8%的学生表示对红色文化丝毫不感兴趣。但是对于为什么对红色文化学习感兴趣,多数学生表现出来的是内驱力不足,而是以应试为目的。在目前的高考体制下,学生、家长更多关注的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中高考分数较高的学科上,而对于历史、政治等分值占比不高(据统计2019年党史知识16分,占比22.85%;2020年分值14分,占比20%;2021年,分值为16分,占比22.85%。三年平均下来,分值介于14-16之间,占比21.9%)的学科则兴致缺缺。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当被问及“您在平时会与周围人谈论革命历史吗”时,有30.1%的学生选择了“很少,基本不会”,约65%的学生选择了“偶尔提起”,4%的学生选择“完全不会”;被问及“您会为了什么而学习红色文化”时,高达90%的学生选择了“应付考试”。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生对于学习红色文化的内驱力有待提高。
对于红色资源不丰富,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方来说,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获得红色文化知识点的主要阵地就是学校,主要的传授者是课任教师。对于中学生而言,历史、道德与法治教师是党史知识的主要传授者;对于小学生来说,党史知识主要来自于其他学科的授课教师,比如语文(据统计,人教版部编小学语文中,涉及到党史内容和英雄人物的课文共16篇,其主要集中于小学高年级)、音乐、美术等课程。课题组在调研时发现,部分中学历史、思政专业出身的教师占比不高年龄偏大,而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校较为普遍。据统计,农村中学历史和思政教师各约60人,分布在29所学校,平均一个学校2人,任教三个年级的课程,且专业教师人数不到一半,很多都是其他学科兼任,有部分学校历史和道德与法治教师为同一人,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而年龄偏大、道德与法治、音乐和美术老师专业不对口在小学更为普遍,专职带道德与法治、音乐和美术的老师平均年龄为50周岁以上,有的即将退休。这些现象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中小学生获取党史知识主要渠道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拓展面不够。此外,学科兼任现象还有可能会导致课程占用的问题,同样不利于学生党史知识的获得。
如何去破解以上难题,提升农村中小学红色教育成效呢?笔者认为,我们关键要从三个角度来考虑,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抓住碎片化时间。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银河国际galaxy网站
语文、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获得党史知识的主要课程,音乐和美术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除了专业的历史老师,其他课程的老师没有专业的党史知识背景,这样会导致部分老师在教授课程时只是就课本讲课本,没有做到拓展。在此次调研中,课题组把小学卷也发给了七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是刚刚进入初中,红色文化知识主要还是小学的积累。调研结果显示,七年级学生对“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错误率平均在50%,有些班级甚至高达75%,错误率超过了小学生。出现这种不符合孩子认知规律的现象原因有很多,但这与课堂教学党史内容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而小学的党史知识来自于各个学科,比如语文、音乐、道德与法治。如果这些老师只讲课文本身的知识,比如语文老师只教认字、造句、背课文,音乐老师只教唱歌,那么,出现这种“倒挂”现象也就不足为奇。因此,我们可以以校为单位,常规化组织语文、历史、思政、音乐等老师集体备课、磨课,力求做到立足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将红色知识渗透其中。对于条件较好的中小学校也可以鼓励教师走出学校,进行跨校、跨县市的交流,并且为教师提供交流所需的必要的物质保障。此外,要经常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系统学习红色文化知识,特别是中国的历史。
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对于“您希望通过哪种途径来学习红色文化知识”题,选择“实地参观、访问、考察”和“媒体方式”的学生为87.5%,选择“课堂教学”的学生为16.6%,这说明了更多的学生希望走出教室或走出课本,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来了解红色文化知识,毕竟课本里的红色文化知识更加趋向于用平铺直序的语言来描述史实,超出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实地参观、媒体方式更具有吸引力、感染性,更加能够触动孩子的内心。笔者所在的市也有不少红色资源可供学生参观学习。据统计,明光市现有抗日民主政府遗址一处、烈士陵园3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54处、社区党史馆1处。因此,建议每年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安排中小学校学生参观、考察烈士陵园等红色遗址;由上级部门统一收集红、纪录片、动画片等发放给学校播放。
现在中小学的硬件设施非常好,学校广播全覆盖。但是,学校的“大喇叭”除了在上下课和眼保健操之外,很多情况下是不响的。然而,中小学每天课间休息的时间约为一个半小时,我们完全可以抓住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开展“见缝插针”式的浸润式红色文化教学,比如播放一些红色歌曲、讲述一些英雄事迹等等。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教育成效的取得也必然是需要时间的积淀,而非一日之功。任何教育都是如此,红色文化教育自然不可能跳出这一规律。因此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的管理监督机制,以避免红色文化教育流于形式或者难以长久。比如,每年对中小学生红色文化知识进行摸底测试,将测试结果纳入学校的年度党建考核;每年对教师进行红色文化专题培训等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魂是为德育。红色文化是我们党留给广大人民群众的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非常重要的德育资源。农村中小学生因为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情况等各种因素的限制,红色文化知识与城市学生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必须抓好农村中小学红色教育这一薄弱环节,将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理念落实到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