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深度报道往往决定着一个媒体的影响力。而一篇深度报道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一个好的新闻选题。如何才能确定一个好的选题?本文结合笔者采写《报》“军营观察”版部分整版稿件的实践,探讨军事新闻深度报道如何在“深”“近”“新”上下功夫。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深度报道往往决定着一个媒体的影响力。作为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深刻透视新闻事件、富有理性思辨的一种报道样式,深度报道将新闻事实置于深广的时空背景中,多层次、多维度地深入透视新闻事实的原因、性质、影响及意义。甚至可以说,传媒要靠深度取胜,功力要靠深度体现,有深度才会有影响力。
深度报道的特性,决定了它首先是一种深层次的新闻挖掘。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记录或叙述,还必须探究这一事件的原因、结果甚至未来的趋势。因此,深度报道的选题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一篇深度报道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一个好的新闻选题。如何才能确定一个好的选题?本文结合笔者采写《报》“军营观察”版部分整版稿件的实践,探讨军事新闻深度报道如何在“深”“近”“新”上下功夫。
一、新闻要想深刻,选题必须有深度—确定军事新闻深度报道选题首先要着眼于“深”
应该说,深度报道不是一种新闻文体,而是一种报道样式,是记者追求的一种理念、一种思想方法。遴选深度报道选题,取决于记者对新闻题材的判断。笔者在实践中感到,判断一个选题能否成为军事新闻深度报道的总体标准是,新闻要想深刻,选题必须有深度。
众所周知,思想性是深度报道的灵魂,深刻性是深度报道的生命。所谓深度报道,就是通过对大量丰富的材料进行深度加工,有分析、有思辨、有预测,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揭示事物深层次的、发人深思的内涵与本质。因此,深度报道的核心在深,其选题的首要标准也在于深。
怎么才算深?两年多来的采写实践使笔者认识到,选题要想有深度,记者必须登高望远。一个军事记者,必须要养成着眼全军看基层、善从宏观看微观的习惯,必须要有看事情入木三分、剖问题深挖一锹的能力。
2018年初,笔者到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部采访,听到一件有意思的小事:一个战士在制作课件时,把一个干部赢了。初听这个故事,记者没太在意。可静下来越琢磨越感觉有嚼头:这件事虽小,但却折射了时代之变—和过去我军干部素质方方面面高于战士相比起来,现在“低学历带高学历”的“学历倒挂”现象并非个别,“信息社会新知识倒挂”的趋势日渐凸显,新时代战士在很多方面甚至已经走到了部分基层带兵人的前面。这无疑是现在基层带兵人普遍遇到的时代课题。
带着这样的深层思考,我深入基层部队采写了《新时代,求解带兵“能力课题”》的整版新闻调查,鲜明提出“我们就像骑自行车上坡,少蹬一脚就会倒退”“直面挑战,要勇于承认‘我’落后了”“新时代呼唤新型带兵人”等深刻观点。稿件刊发后,许多基层带兵人反响强烈,大家一致反映,稿子写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这启示我们,深度报道选题要想“深”,记者就必须从“看到”走向“思考”,从感性走向理性,从调查走向研究。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经常性的深入学习、透彻领会、准确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进程,着眼全局去审视基层部队发展和变化、现在与未来,如此才能在看似千篇一律的军营生活中发现活蹦乱跳的活鱼,真正做到一抓一个准、篇篇有深度。
2019年初,笔者到某特战旅采访,发现他们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凯旋归来后,不喜反忧,始终盯着自己暴露的短板和弱项下功夫。这引发了笔者深入思考:从“胜利容易使人蒙蔽,败仗则会令人警醒”到“只有抢在敌人之前发现弱点,才能用校场的失利换取战场的胜利”,从外军“对失败揪住不放、对胜利格外当心”的做法到人民军队“无论胜败,每仗必有检讨”,最终得出了“宁败于校场不败于战场,把问题解决在平时比解决在战时好,暴露在今天比暴露在明天好”等结论,采写的《胜战之钥:向“败绩”问打赢》整版深度报道被许多部队作为实战化训练的教材。
从中可以看出,深度报道要想求深,从确定选题之初就要深度开掘,这就如同挖煤、挖矿、钻油一样,浅尝辄止往往搞不出大名堂,只有深入开掘,才能有深的思想、大的收获。而要实现这一点,不仅要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大题材的新闻事件,更要求记者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采用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思考和手法,深入剖析新闻事实,揭示本质。
2018年,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组建一年,取得了不少好成绩,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可究竟怎么宣传?笔者深入采访后感到,他们的成功经验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抓住了“实事求是”这一条核心。于是,笔者跳出一般性宣传的范畴,围绕一支部队如何深入贯彻“实事求是”这一我军优良传统入手,鲜明提出“要把实事求是装进头脑里首先要端正政绩观”“抓部队建设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在工作中实事求是”“用工作考量求真务实,靠成果检验实事求是”等观点,受到了编辑部和部队领导一致好评。大家一致反映,这样的深度观察,比一般性的表扬稿更解渴,更有指导意义。
二、基层和官兵是军事新闻的源头活水—确定军事新闻深度选题必须无限贴“近”
2018年,笔者深入某边防一线,跟着官兵同吃同住同巡逻。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某边防会晤站翻译竟然是一名士官。深入一了解,这名士官叫李翰林,是硕士毕业后被直招到部队的。李翰林的从军经历尤其是他到部队后的成长经历,引发了我的浓厚兴趣。近半个月时间,我跟他天天在一起,几乎无话不谈。
越唠越兴奋,越唠越深入,笔者以他的故事为主体,采写了深度报道《若“自然生长”就不会有今天的我—追踪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硕士直招士官李翰林军旅成长足迹》,提出了工匠型直招士官入营是大势所趋、强军事业呼唤一流士官人才的观点,在基层部队特别是直招士官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直招士官主动与笔者联系,成为了好朋友。
回首这段经历,笔者不禁感慨万千:基层是军事新闻的富矿沃土,官兵是军事新闻的源头活水。记者脚步的深入程度将决定新闻作品的思想深度。要想选好题材,唯有用脚步丈量兵情,用心灵感受兵心,无限贴近基层部队和官兵生活。
所谓“近”,是指选题要贴近部队、贴近官兵。深度报道并不应该因为其异于一般新闻,就曲高和寡不走寻常路;相反,军事新闻深度报道的宗旨要义就是让官兵透过文字了解强军兴军的步伐、激发建功军旅的热情。因此毫无疑问,选题要从官兵中来,报道要到官兵中去。
2017年,笔者到某旅蹲点采访时了解到一条活鱼:士兵提干的卢志新考上了研究生。深入了解卢志新的考研故事,引发了笔者对士兵提干这一群体生存状态的深入思考,采写了《兵的初心伴他们一路前行》整版深度新闻调查。很多士兵提干的基层干部看了这篇深度报道后在网上留言:“英雄”不问出处,高低学历皆能成才。我们人人都可以自励自爱自信,努力生长、奋力绽放,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释放无穷活力,汇聚磅礴伟力。
据统计,两年多来,笔者采写的数十个整版深度报道稿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聚焦基层部队和官兵生活的。在统计时笔者还发现一个现象:越是聚焦基层官兵,稿子的反响就越大。这也告诉我们,要想使深度报道的聚力雄厚、张力强大,记者就必须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官兵心中,真正走进去、沉下去、融进去。
如此,才能使自己确定的选题、采写的深度报道,具有贴近军营、贴近官兵、贴近时代的内涵,才会引起当事人、记者和编辑以及广大读者的共振和共鸣。
采写完士兵提干这篇深度观察后,笔者心里总时时想起那一个个低学历官兵的身影。在我军官兵知识结构大幅改善的今天,大家把许多聚光灯都对准到了高学历士兵的身上。作为部队发展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低学历士兵的境况却鲜有人问津。于是,笔者想到: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思量一下,这种现象折射出我们什么样的人才观?
带着这样的深度思考,一年后,笔者专门采写了《低学历士兵:我们同样需要“聚光灯”》的深度观察,通过剖析低学历士兵遇到的种种尴尬和矢志努力等情况,告诉大家“所谓人才,就仿佛一片森林,既有参天大树,也有低矮灌木。他们和谐共生,才能构成完整的人才生态系统。”
稿件刊发后,许多部队领导专门发信息、打电话说,看了稿子后感触很深,改变了自己对人才的关注点,认识到了只有各层次的人才聚在一起,才能构成庞大的“人才方阵”,并在兼容并蓄的人才生态系统中人尽其才。
著名记者范长江曾经说过:“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应该说,深入基层、熟悉官兵、贴近一线,已经成为军事新闻工作者的共识。但如何深入、如何贴近呢?我想,应该熟悉官兵的思想,寻找共鸣点;熟悉官兵的生活,抓住兴趣点;熟悉官兵的诉求,把握关注点;熟悉官兵的忧乐,触及动情点。
三、新情况新问题永远是深度报道关注的主阵地—确定军事新闻深度报道选题必须突出“新”
深度报道作为时代的记录,承载着时代的内涵,必须能够反映时代的精神、时代的要求和时代的方向。而要能实现这些功能,确定军事新闻深度报道选题时就必须突出“新”。
所谓新,就是内容新。深度报道是面对新鲜的事物,揭示发展的趋向。这就决定了它必须要选择和记录新事物、新气象、新观点、新追求。
两年前,笔者到陆军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采访,听到一位炊事班长讲述自己跟着部队从山东移防到东北闹出的笑话: 把连队菜窖当成了防空洞,冬天面团被冻成了“冰坨坨”,不知道怎么炸油条、蒸馒头……
这些事情虽小,但却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国防和军队改革中,不少部队都接到了移防搬迁的命令,像这名炊事班长移防后遭遇类似的尴尬并非个别。当时笔者就感到:这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军事新闻深度报道在改革时段应该重点关注的时代课题。
于是,笔者便从《“山东汉”如何做好“东北菜”》入手,以点带面,以该旅为蓝本,深入观察我军诸多基层部队接到移防命令后,不计个人得失,不讲条件要求,在天南海北趟出一条条新路、闯出一片片天地的感人故事,采写了《新时代,千里移防“闯关东”》的整版深度新闻调查。稿件刊发后,效果出奇的好,许多移防部队的领导和官兵都反映,看完稿子感同身受,文章里面有自己的影子。
聚焦时代新情况新问题确定选题,深度报道就有了最具针对性、指导性、引领性和时代感的特质。2018年,陆军爆出重磅新闻—首次组织13个集团军军长战役指挥能力大考。一时间,军营内外震动,专家学者关注,网民微友热议……
前期,各大媒体也对考核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报道。可我仍然觉得不解渴:考军长,不仅在陆军历史上前所未有,而且这次考核,是陆军体制编制调整后,深化转型聚焦打赢,向“脖子以上”要战斗力,推动部队打赢能力向更真、更实、更严、更高方向扎实迈进的重要举措。敢公开考核这么高级的指挥员,导向可谓十分鲜明。于是,我深入采访,采写了《考军长,到底考出了什么?》的深度报道,引导官兵由表及里,不仅让全军官兵深刻认清了考核高级指挥员的重要意义,更让各级指挥员深刻认清了自身对打赢的重要作用。
必须要说的是,深度报道的“新”,不是猎奇,不是搜异,而是在大千世界中,寻找那些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东西,因为深度报道从社会效益上看,就是要指出事物发展的趋向,引导事物前进的方向。它不只是告诉读者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指出怎么做。
因此,深度报道内容上求新,就要求记者在确定选题时,必须视角活。一些新生事物,必须用新的视角去观察,才会开发出其中的深邃的新内涵;一些已有的银河galaxy官网事物,必须转换一个视角,才会发现蕴含其中的新发展新内容,使它成为旧事物的新推力。
众所周知,网络+政治工作如今在军营,已不再是新鲜事。可亲身感受陆军第79集团军一次别开生面的考核后,笔者却看到了新变化。该集团军组织的考试,考生竟然全是团以上领导,考试内容全是“网络使用”。
为什么要这么考?集团军领导告诉笔者,面对“手握鼠标长大、敲着键盘说话、拿着手机比划”的新一代年轻官兵,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懂网、管网、用网能力的 “倒挂”依然存在,成为了制约网络+政治工作的重要因素。
政治工作的“诗和远方”,既在网上,更在脚下,考验的不仅是各级领导触网的勇气、建网的智慧,还有用网的行动。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深入采访,采写了《网络与传统政工如何“珠联璧合”—第79集团军吸纳时代元素创新政治工作新闻调查》,赢得部队领导高度评价,许多领导在网上留言说:“时代在飞速发展,裹足不前肯定落伍,走得太慢也是一种退步。既然握着鼠标、看着屏幕长大的官兵注定将影响时代前进的方向,我们就不该总是与时代拧着劲、对着干、逆着行。”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文似看山不喜平。那些平平谈谈的报道,读者会拒之门外。一如白水与茶水,只有香气扑鼻的茶水才会引起人们的细细品味和认真欣赏;只有那些新、奇、快、活的新闻,才会激发读者的接受欲望和阅读兴趣。作为一名军事记者,我们要做的,就是练就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和精选那些不起眼的新生事物,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和遴选那些新颖独特的因子,见人所未见,采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好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