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是通过深入挖掘与描述新闻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呈现新闻内容实质的新闻报道形式。深度报道凭借深刻的报道内容与影响力极强的社会价值而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碎片化的媒介使用习惯与娱乐化浪潮影响着深度报道的生产与传播,使深度报道陷入困境。为应对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媒体开展深度报道时应引入数据新闻,重塑报道的严肃性与深刻性,并与新兴媒体融合,改变深度报道的表现形式与生产模式,从而实现深度报道的创新。
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具有多重价值导向:深度报道对社会议题进行权威解读,在提供建设性方案的同时能够凝聚社会共识,彰显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同时,深度报道通过理性剖析社会事件引导社会舆论,促进公众理性思考,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权威解读议题彰显媒体责任。作为党、政府与人民的耳目喉舌,媒体承担着上传下达与社会预警的重要职责,而深度报道则是彰显媒体责任与瞭望未来发展的一把利刃。深度报道通过对社会事件与议题进行完整的剖析,发挥溯源过往、解释现在、预测未来的作用,能够在第一时间利用全面详实的新闻内容深刻解读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在社会预警的过程中凝聚社会共识,彰显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2.全面剖析事件引导社会舆论。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出现碎片化特点,新闻事件常常不能完整地呈现,公众情绪易被片面的事件内容所带动,从而在不了解事件来龙去脉的情况下产生负面舆论。去中心化与众声喧哗的信息传播机制有损社会肌体健康,而深度报道则从社会热点议题出发,将公众所关注的新闻片段进行连接,并全面剖析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与原因,利用真实、客观的新闻真相引导社会舆论,消解网络环境中的负面舆论,从而在顺应民意、尊重民意的同时正确引导公众舆论,成为社会舆情的“掌舵人”。
3.促进理性思考提升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公众在面对不同信息时所呈现出来的理解与思辨能力,具体表现为公众使用媒介时的思考判断能力。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环境中,受众难免会被这样的信息洪流所裹挟而失去自身的判断力。深度报道则突破信息表象,通过连接社会事件与议题的方式深入到事件内部,挖掘事件背后所蕴藏的含义,使公众通过深度报道对事件有理智的认知与思考,从而在理性判断中做出正确的反应。
角度选取片面与文本叙事过度娱乐,有时会消解深度报道的权威性。同时,复杂冗长的报道形式与封闭的生产模式易使用户群体大量流失,不利于深度报道的广泛传播。
1.角度选取片面削弱报道深度。新闻角度是报道采写者表现新闻事件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全面与客观的新闻角度才能将事件完整呈现出来,但部分深度报道在选择角度时仅从片面出发,对新闻事件缺乏多维度的挖掘与整理,使深度报道解释与预测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初衷被瓦解,反而会因为角度片面而加剧舆情发酵。一是有些深度报道在选择题材时热衷于社会热点事件与议题,虽紧跟了舆论趋势,但同质化题材缺乏深度与新意,使报道浮于表面并阻碍深度报道的深入挖掘;二是有些深度报道为在第一时间内将内容呈现给用户,仅从已知角度出发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未能对相关议题进行多层次解释与剖析,使深度新闻缺乏整体脉络;三是角度的片面与单一使有些深度新闻成为材料叠加的产物,在报道时仅依靠一方面的观点作为支撑,摒弃深度报道多维度呈现新闻真相的理念,使深度报道逐渐进入“伪深度”的负面循环中,损害深度报道的权威性。
2.文本娱乐过度消解报道权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众媒介的娱乐化倾向明显,在“娱乐至死”观念的影响下,用户更加倾向于阅读具有趣味性与故事性的信息内容,为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部分深度报道将娱乐化表达方式融入到报道文本中,过度的娱乐内容使深度报道浮于表面,与深度剖析新闻事件的理念背道而驰。一是部分深度报道将严肃议题软化,利用过度娱乐化的语言对议题进行表达,不仅消解了对议题解读的权威性,而且削弱了深度报道的社会价值与思想深度,使深度报道处于被动局面;二是部分深度报道摒弃严肃性的新闻原则,将趣味性的表达手法融入到文本内容中,虽然为报道内容增添了可读性,但过度娱乐化的文本内容也瓦解了报道的深度与广度,不利于深度报道深度的体现。
3.媒介习惯变迁,用户群体流失。碎片化的媒介使用习惯使用户的阅读方式发生改变,篇幅冗长的深度报道已不适应用户的阅读需求,使深度报道流失大量用户群体,削弱了深度报道的影响力与传播力。为获得用户关注与流量,新兴媒介在传递新闻信息时往往采用简短与快捷的表达形式,用户可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对新闻事件进行了解,从而形成了浅层化的阅读习惯,即不关注事件内容,仅注重对于信息的获取与浏览。而深度报道则注重结合事件背景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解释与预测,在深层剖析中带领用户进入到新闻事件中,利用长篇幅的新闻报道呈现出深度化的阅读体验。深度报道冗长与复杂的新闻形式与碎片化的浅层阅读习惯相悖,从而使其流失大量用户群体。
4.生产过程封闭降低透明程度。新闻的透明性原则是保持新闻报道客观真实的关键要素,其本质是将新闻生产过程如实展现到用户面前,突破新闻生产与用户之间存在的隐形隔阂,使用户对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所了解,在用户的监督下加强新闻信息的真实性。由于深度报道生产过程复杂,新闻的制作过程难以被全部展现,阻碍深度报道透明性原则的体现。加之深度报道因涉及多方视角与观点,其中多条叙事线索齐头并进,报道细节常常被忽视与遗漏,而封闭的新闻生产过程也使报道细节难以被用户所知晓,不利于深度报道的整体呈现。同时,由于封闭的制作过程缺乏用户的监督与参与,可能导致虚假报道的出现,例如,银河galaxy官网为迎合市场需求,获得流量,部分深度报道会在生产与制作时夸大新闻要素或采用不实信源,使深度报道成为虚假新闻,背离深度报道的初衷。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困境与瓶颈,媒体开展深度报道需平衡多方角度,为用户呈现出社会事件发展的完整脉络,并与数据新闻相结合重塑报道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同时,深度报道可以联合新兴媒体创新报道形式,在全景式报道中为用户展现开放的报道生产模式,促进深度报道创新,笔者以澎湃新闻为例进行论述。
1.平衡多方角度呈现完整议题。深度报道在选择议题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在报道角度的变换中挖掘具有社会价值与深度的题材内容,使深度报道呈现出新颖性与深刻性。深度报道还应该平衡报道角度,从多方视角出发对社会事件与议题进行解释与描述,并引用不同的观点对报道进行支撑,使深度报道更加贴近民生,彰显媒体的责任与担当。澎湃新闻常常在同一篇深度报道中展现出多方观点与事实,旨在剖析社会问题,客观呈现事件发生始末,为用户提供具有深度的报道内容。例如,澎湃新闻就数字鸿沟问题发表深度报道《救助数字时代之外的独居老人们》,报道从生活团购、社区自治、就医障碍三个角度出发,深入解释在数字时代独居老人面临的困难,并引入不同观点对内容进行佐证,多维度描述数字鸿沟为独居老人带来的不便,并呼吁“在智能化时代需给老人一条非数字化的办事通道,留一道人工窗口”。报道从三个不同角度入手,再现了数字鸿沟所带来的不便,层层剖析引出最终观点,为用户呈现出完整的社会议题,加深了用户对数字鸿沟的思考与感悟。
2.引入数据新闻重塑严肃报道。数据新闻是在大数据技术盛行的浪潮中所产生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其通过对数据的挖掘与整理呈现出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刻内涵,并对文本叙事方式进行创新,将数据作为叙事文本,直观清晰地展示新闻的重点内容。数据新闻描述、解释、预测的功能与深度报道不谋而合,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叙事又为报道内容增添了可读性与趣味性。深度报道将数据新闻融入实践中,可以更新文本叙事模式,在增强报道可读性与趣味性的同时对报道的整体基调进行把控,平衡娱乐与深度之间的关系。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澎湃新闻将深度报道与数据新闻相融合,制作出了融合新闻产品《数说冬奥——9金创纪录收官,回顾42年中国冬奥夺冠历程》,该报道将我国在冬奥会中所获奖牌作为数据支撑,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直观呈现42年中我国体育实力的加强与进步,利用可视化的叙事方式使用户体会到我国“冰强雪弱”局面的改变,从而对我国的体育发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联合媒介优势更新报道形式。随着用户媒介使用习惯发生变化,深度报道复杂冗长的表现形式已不适应用户的碎片化阅读习惯,面对传播生态环境的挑战,深度报道应积极进行媒介融合,在转型中实现报道的持续发展。一方面,深度报道可利用新媒体快速与便捷的传播优势,在微博、微信、客户端中发布相关报道内容,搭建新闻传播矩阵,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到深度报道的内容,扩大报道的传播范围。另一方面,深度报道可以更新报道形式,利用短视频、H5、图文结合等方式对报道内容进行呈现,在保障报道深刻性的同时增添报道形式的多元性,更好地吸引用户。澎湃新闻积极对深度报道的表现形式进行更新与探索,制作出H5产品《天渠:遵义老村支书黄大发36年引水修渠记》,在报道中澎湃新闻采用交互式的表现形式再现了老支书修通万米水渠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使用户得以通过H5技术参与到天渠的修建中,近距离感受到村支书坚定的信念,潜移默化中改变对于深度报道的刻板印象,实现了深度报道形式的变革。
4.开放生产模式呈现全景报道。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播生态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全景式报道的呈现提供技术支撑。深度报道可借助实时直播、虚拟现实技术、5G高清转播等智能技术对报道内容进行即时呈现,在融屏共振中实现深度报道的全景展示,并增添互动环节将用户纳入报道的过程中,使用户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深度报道中的细节刻画,从而利用开放的新闻生产模式为深度报道赋能。例如,澎湃新闻为直观呈现春运中的暖心故事与瞬间细节,在春运期间推出新春走基层系列专题报道“澎湃中国年”,利用即时直播的方式聚焦铁轨中的“迁徙”过程,与用户见证春运道路中的点点滴滴。用户通过直播可以关注到春运途中的微观细节,在细节中体验新春祥和与团圆的美好时刻。同时,直播的全景呈现方式将深度报道的生产模式展现在用户面前,他们可以随时对画面中春运故事的真实性进行监督,从而有效提升深度报道的可信度。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媒体开展深度报道带来了困境与挑战,面对传播生态环境的变化,深度报道需及时转化思维,对报道内容与形式进行创新,平衡多方视角全面展现社会事件与议题的完整脉络,增强深度报道的深刻性。同时,深度报道可与数据新闻相结合,发挥各自的报道优势,提升深度报道的可读性。并借助媒介优势开放报道生产模式,增强深度报道的透明度,使深度报道在融屏共振中得到持续发展。(作者系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