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建构确立了历史起点,也开启了其百年建构的历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战略部署就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百年建构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在各个历史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产生了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创造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取得了系列重大成就,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摘要]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洞察时代发展形势和全球治理态势,贡献给世界的思想公共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化解全球治理失序的现实危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应人类文明未来叙事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的应有之义。但不可忽略的是,西方话语霸权的遏制与刻意曲解、多元文化差异引发的价值认知偏差、逆全球化思潮涌起及中国自身对外传播能力的局限性,使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面临多重挑战。中国应提升国际传播力,向全球公众准确阐释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消解其他国家的曲解与误读;立足中华文明,探索适合自身文明特色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弘扬路径;促进互利共赢,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对“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超越;深化全球往,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搭建实践平台。
蓝江 从实际上的从属到算法剩余价值——如何思考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下的剩余价值
[摘要]对数字资本主义的研究最重要的问题是数字资本究竟从何处获得利润,数字劳动何以为数字资本和平台资本提供剩余价值。为了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回到马克思在《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的实际上的从属的概念,这个概念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相对剩余价值的来源,也让我们理解工人的身体以能量或劳动力的方式依附于具体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工人的身体被贬低为纯粹的能量储存器,与作为不变资本的机器联合成为具有生产出“机器剩余价值”的机器,而机器反过来奴役了身体,让工人身体成为机器的一部分。在数字时代,物质机器已经被无形的行星规模的算法机器所取代,但算法机器奴役的不再是工人的身体,而是广大被数字化的用户。这样,物质性机器剩余价值概念逐渐变成了无形的算法剩余价值概念。
[摘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社会制度的深刻调整不断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加速演进,事关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前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其基本矛盾突出地表现为贫富分化、民主困境、阶级对立以及文化冲突。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反思和批判,要对资本主义演进以及新形态本质进行深入分析,通过重思法兰克福学派代表性人物弗雷泽和耶吉围绕资本主义的核心特质与系统性危机,对资本主义进行的全面诊断以及对当代批判理论的重新反思,有助于我们深度把握资本主义危机本质。通过理解弗雷泽和耶吉对资本主义本质的全面诊断,有利于揭示出资本主义历史向推进的必然逻辑,不断揭露资本主义的深层次、系统性危机,为理解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带来反思与启示。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算法与共谋的结合已催生出“算法轴辐类共谋”。较之传统轴辐类共谋,算法轴辐类共谋的规制困境在于纵向垄断协议证明“垄断”的效果、横向垄断协议认定“协议”的成立。因此,算法轴辐类共谋中纵向垄断协议的规制进路是认定“协议”存在、证明“垄断”效果、评估抗辩理由;算法轴辐类共谋中横向垄断协议的规制进路是证明“意思联络”的存在、认定存在“协同行为”、对算法轴辐类共谋竞争效果进行整体性分析。我国最新的反垄断相关立法对算法轴辐类共谋进行了立法回应,为算法轴辐类共谋中轴心、车圈、辐条等行为人的追责提供了法律依据。
[摘要]当下,人工智能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司法裁判、司法推理以及司法量刑等领域。其在进行裁判、推理及量刑的过程中也引发了诸多发展隐忧。如算法裁判易威胁司法自主、算法推理易影响实质正义、算法量刑易冲击审判中心主义等。为了排解上述隐忧,需要明确算法裁判的辅助性地位,确定算法裁判的应用范围以及责任归属,建立算法推理的可修正技术正当程序,不断完善人机协同的算法量刑新模式,从整体上提升人工智能算法司法应用的实效。
[摘要]以绿色消费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然而,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绿色消费价值认同尚未形成、促进绿色消费策略和工具选择受到多种因素干扰、绿色消费法制保障滞后等都不利于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因此应弥补现有绿色消费法制的不足和短板,以法制手段促进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在法治策略上,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塑多元主体的价值理念,以生态友好型消费群体育成为核心,从制度主义视角出发,实现政府与市场、政策与法律、公法与私法协同共治。在法制路径上,应以绿色生活方式塑造为导向,制定“绿色消费促进法”,完善以《环境保护法》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落实《民法典》规定的绿色原则,规定绿色消费义务,完善绿色消费法律实施机制,助推和保障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
[摘要]能否将“双碳”有序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关系到“双碳”工作的稳妥推进和“3060双碳”目标的如期实现。作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双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然也面临巨大挑战,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关系是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生态文明建设与“双碳”目标呈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逻辑关系,将“双碳”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需要遵循战略、制度和实践三重逻辑:在战略层面,从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两个布局”科学把握和系统推进“双碳”工作;在制度层面,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为基础框架实现“双碳”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衔接融合;在实践层面,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四个统筹”与“四个协同”为基本遵循积极践行“双碳”战略。
[摘要]城乡关系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为适应面向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充分释放城乡发展潜能,应以城乡关系概念的演进出发,从城乡融合发展空间系统化、城乡发展战略体系化、城乡发展主体多元化三个维度,系统挖掘城乡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构建以城乡整体规划、发展功能合理配置为主要思路的“同规同质”的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框架基础上,建立起以发展空间连续、发展战略对接、参与主体多元为内容的共同富裕的城乡关系发展路径。
郝姝媛,张宏宇,张贵海 供给侧视角下黑龙江冰雪旅游发展的困境、成因与对策
[摘要]当前,国内旅游业态重入繁荣期。新疆、河北、北京、吉林等地冰雪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缓慢的现实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在黑龙江“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规划契机下,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应直面发展制约、突破产业瓶颈,从谋规划、抓落实、促融合、多借鉴的政府层面打通投资引进通路和营造流畅经营路径;在结合自然资源和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孕养产品特色,以稀缺性旅游产品促进市场私域形成;在重视游客体验、提升服务质量中促成旅游口碑深入人心、品牌价值不断扩大的旅游业态良性循环,从而在将“冷资源”变成“热经济”的实践带动中促使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廖小红,董一冰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情感培育的执行风险和运作理路
[摘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蕴含的情感培育因素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渠道。但随着农村社会改革的深入,情感培育面临治理价值脱嵌、治理体制失范、治理主体力绌等困境,产生了情感泛化、异化、弱化等执行风险,导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治理效能难以达到应银河官方官网然水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保障农村的规则体系,不仅具有制度规范的刚性,还具有积极的情感能量,能够形成为民执政、正向渲染、高效动员的社会治理效能。治理主体应当从情感驾驭、情感建设、情感运用三个维度着力,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治理效能的发挥。
[摘要]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技术嵌入乡村场域并赋能乡村振兴的必然产物,各类村级组织理应成为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但现实中,由权威弱化、功能异化、地位虚化带来的村级组织能力缺失严重掣肘了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资源对村级组织数字治理实践具有结构性赋能效应,其中国家资源以支持性赋能方式形塑村级组织政治统合能力,市场资源以发展性赋能方式强化村级组织持续创新能力,乡村资源以自主性赋能方式聚合村级组织社会动员能力。因此,要吸纳政策、精英、制度等国家资源来增进村级组织数字治理能力,引入资本、技术、人才等市场资源来对村级组织进行有效数字化赋能,整合利益、文化、价值等乡村资源来激发村级组织内源性数字能力,共同生成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长效动力。
[摘要]在宋人所编选的宋代诗集中,从《九僧集》到《江湖风月集》,诗僧群体的作品占据了其中的重要地位。北宋陈充编选的《九僧诗》,展现了诗僧交往群体之广以及其与中上层士大夫群体的交往之密切,并且这种诗僧群体与文人群体间密切的交往关系也是《九僧诗》得以形成的原因之一。而随着从北宋向南宋的过渡,诗僧群体交往的主体也演变为中下层文人群体。就宋代而言,禅宗对诗学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体现在晚唐体的出现与发展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诗僧诗集的编选与出版上。此外,宋代的诗僧诗集还反映了中日两国僧人的交流与诗集的保存。
[摘要]蒙古族作家尹湛纳希的“离别重逢”母题在仿拟明清小说中的创新。他认为“离合”是个体生命历程的常态,而能体味其中“悲欢”意味,则为人性觉醒、审美体验的提升。在“离”“聚”对应书写中,有意设置新内容,以突出人物特立独行的性格特征,在“离别”“重逢”的社会磨折中表达主体感悟,展示世俗与超世俗的审美意味。一者,赋予“乱”的内涵新的意义,不再仅仅是自然或人为灾难所致,而有趋利之辈所加者。二者,外力的有意“聚合”会加剧当事人的烦恼。三者,以聚合、离散悲悲喜喜揭示离开秩序混乱生活的快乐,以及聚散根源——外在势力的压迫而导致生活艰难、磨难。尹湛纳希吸收了中原小说、诗歌中的母题元素,使“离别重逢”母题的意蕴更加丰富,而其自传体笔法则令爱情、亲情关系书写又有新突破。
3.本刊从未委托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代表本刊组织稿件,也未与任何文稿处理中介或机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