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批判是在资本主义国家日益严峻的生态困境和人性危机等背景下产生、发展和演绎的西方哲学思潮,对科技本质及社会功能等问题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思考,但对我国的科技发展并不完全适用。科技伦理治理是我国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向善”而提出的重要理念和策略,对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既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又要审慎地处理科技风险和科技伦理问题。应吸收借鉴西方科技批判思想的有益成分,构建适合我国的、具有实践针对性的科技伦理治理理念和行动范式,从而更好地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
刘雨,牛舒婷 “技术-制度”批判思想的逻辑生成与跨越路径——基于马克思《资本论》中技术思想的考察
[摘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肯定机器大工业的历史进步意义的同时,也科学阐明了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与演进方向。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在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当社会生产真正成为集体性、协作性与公益性的活动的时候,技术才能从根本上超越由于制度的局限性而不可避免地带来的二重性,真正成为造福于人类的手段。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技术应用,尽管由于不发达的经济文化仍然存在一些阶段性社会问题,但它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技术应用所造成的异化是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技术应用,在强化政府的非政治职能、促进社会财富积累和改进生产关系方面,具有资本主义私有制无法比拟的包容性与优越性。
[摘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的双重异化已经严重侵蚀到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马克思看来,这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产生断裂导致的结果。这一结果不仅使人脱离了自然,同时也使人在产品交换的过程中脱离了正常的交换关系,进而在资本追逐利润的刺激下加倍地对自然进行掠夺。我们把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归结为近代以来的主体性膨胀以及以此为基础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有制。生态危机的出现和人之劳动的异化都根本性地指向这一制度。显然,要想根本性地克服这一问题,就必须从资本主义的资本私有制走向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即从主观性走向客观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所提供的客观性维度不仅消解了主体性的膨胀所带来的任意性和自私性,还能够使人获得劳动解放的同时达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此一来,生态危机的解决就与人的解放达到了统一。
[摘要]当前基层社会呈现出的复杂性急剧增加,“硬执行”已经无法有效回应基层社会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诉求。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基层政府要增强在基层社会中执行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摆脱硬执行下的执行思维和行为方式,提高自身的软执行力。基层政府软执行力在于不断提高基层政府执行的弹性、精准性、灵活性,使其更加人性化、柔性化。压力型体制下的任务压力、绩效考核中的达标要求以及执行者的执行习惯等是造成基层政府软执行力提升的现实困境。要提升基层政府软执行力,需要从优化政府内部纵向权力关系、转变执行理念和思维、实现软执行能力提高以及不断创新相关制度与机制等层面探求相应的策略和路径。
[摘要]网络技术作为科技革命的产物,虽然其与意识形态有着不同的结构、处于不同的层次,但随着技术被主权行为体多次使用、在特定意识形态渗透中频繁应用,这一局面逐渐发生转变。在技术赋权的场域,网络技术从意识形态的“载体”跃升为意识形态的“本体”,具备了意识形态所特有的属性,成了意识形态的特殊组成要素。作为意识形态“本体”存在的网络技术,不仅体现在技术本身的设计和应用层面,而且体现在网络对等通信技术以及网络“编码/解码”技术的权力表达层面,这些共同推动着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揭示网络技术的意识形态属性,一方面是为了应势而思,认清国家间在技术占有上的非对称性,充分考量意识形态的技术渗透带来的危局;另一方面是要顺势而为,通过技术革新占领意识形态抵达和覆盖的高地,进而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
[摘要]2022年7月22日,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批准东京电力公司制订福岛核废水排海计划。在核安全视域下,一国对于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应当符合国际环境法和核安全相关法律。日本一旦将福岛核废水排入海洋不仅不符合国际通行做法,而且还违反国际环境法和核安全相关国际法规定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义务、辐射防护义务以及通知和协商义务。为应对福岛核废水排海可能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危机,韩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应当在努力寻求有效途径予以阻止的同时,还应考虑积极行使国际法赋予的权利,包括申请仲裁或向国际海洋法法庭提起诉讼、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督促国际原子能机构对福岛核废水排海行为进行监督,以保护本国海洋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安全。
郭萍,喻瀚铭 对放射性废物海洋处置国际法规范的审视与思考——以日本福岛核事故核污水处置为视角
[摘要]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13日经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2011年福岛核事故产生的核污水排入海洋。通过对相关国际条约等国际法规范的审视,认为上述规范在应对放射性废物海洋处置时尽管均存在适用方面的限制或缺失,但其有关海洋环境保护一般义务及相关基本原则仍能对福岛核污水海洋处置行为予以规制。为更好地兼顾和平绿色使用核能与保护海洋环境间的关系,应当秉承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发挥国际法规范作用,积极应对核污水海洋处置可能带来的海洋生态环境挑战,推动全球海洋环境治理。
[摘要]海洋微塑料污染区别于传统塑料污染,具有难于发现和区分、广泛而集中、致害的长期性和隐蔽性等特点,海洋微塑料污染将会对私人财产权和人身权、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产生损害或破坏,但现有民事救济制度在应对上述新型污染问题之时,产生多重困境。究其原因,现有民事诉讼制度构建于权益—损害—救济基础之上,与注重预防的环境保护救济制度不符。海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属于非排他性利用的共用物,环境法典针对此类新型污染,应在现有民事私益诉讼的基础上,设计专门性的公益诉讼予以救济。在诉讼制度的设计上,应采用环境公益—危害可能性—救济为基础构建。在救济方式上,应突破传统污染侵权立法的框架,创建适宜保护环境的多元化责任承担方式和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摘要]硬科技是一类具有通用技术属性,由科学研究引领,对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技术体系。相比于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突破式创新、颠覆性创新等技术概念,硬科技创新拥有更为复杂和深刻的内涵。商业模式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原因,硬科技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硬科技创新通过拓展商业模式创新的边界引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浪潮。数据生态依赖、基础研究(STI创新模式)和应用研究(DUI创新模式)相互作用、多元技术协同、创新组织高度开放、多元和复杂是硬科技创新的基本范式特征。在政府的战略引领下,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代表的战略基础研究体系、平台生态、开源生态、新型创新组织等构成复杂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硬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
[摘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新时代“三农”领域深刻的制度变革,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分析政府、村集体以及村民的目标实践,构建内外机制相互融合的治理实践,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银河集团网址登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统筹做好国家规划、省级推进和基层落实的关系,协调安排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的关系,从而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群众基础和治理基础。
[摘要]完善突发事件问责制度对于提高政府应急管理效率、增强政府公信力、塑造责任型政府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实践中,我国突发事件问责的制度愿景与现有应急管理问责制度、问责主体能力、问责理念等变化速度不一致,导致了“堕距”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权责分配机制不完善和问责制度碎片化造成制度“堕距”、异体问责力量参与不足和央地政府问责落差导致主体“堕距”、绩效评估意识不强和问责反思学习欠缺导致文化“堕距”。我国突发事件问责“堕距”的弥合策略主要为:系统梳理应急管理权责关系和制度规范,弥合制度“堕距”;健全异体问责法律保障和有效途径,提升地方政府问责能力和问责规范性,弥合主体“堕距”;增强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和反思学习意识,弥合文化“堕距”。
[摘要]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以及城市间依赖关系的加深强化了城市风险的扩散效应,使城市风险呈现跨域传播和多域并发的特征,城市跨域风险成为现代城市风险的重要样态。城市跨域风险突破了单个城市的空间范围和行政辖区,在多个城市同时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跨区域性和人为性。受此影响,城市跨域风险治理中存在风险跨域流动与治理辖区化的冲突、风险超载与治理资源有限供给的矛盾以及跨域协同治理困境、治理伦理危机等治理难题。对此,需要立足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和全周期管理理论,通过构建整体性治理权威、强化技术手段在治理资源配置中的应用、优化跨域协同治理体系、规范风险治理伦理等措施,提升城市跨域风险治理效能,推动风险治理善治目标的达致。
[摘要]今见《赋谱》为唐时抄本,著者不详,大抵撰于中唐时期,是现存不多的唐代赋格类论著,旨在为应举士子提供律赋创作的范式与门径。该抄本融“新赋”创作与批评于一体,详赡地阐明了中晚唐赋体的理想形态,代表了一个时代赋学批评理论的风貌。限于《赋谱》长期流藏海外等原因,学术界对其关注较少。今从赋句、赋段、赋题的维度予以读解,发现《赋谱》在对唐律赋结构的划境与命名、对赋句的构成元素与组合准则的深入考察、对律赋段落所采用的“头”“项”“腹”“尾”等术语,以及借以“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譬喻方式读解律赋等方面的造诣远超后世同类论著。
[摘要]郑武《寄梦堂屈子离骚论文》是稀见的清代楚辞学著作,目前仅见江西省吉安市图书馆有一藏本,很可能是海内孤本。郑武从推源溯流角度指出《楚辞》是“风雅之再变”,并作为艺术源头之一对唐诗尤其是“李杜元白诸诗”具有深远影响。郑武非常重视行文中字法、句法、章法和笔法等方面的分析,尤其特别喜欢分析《楚辞》各篇、章、段、句的笔法。而且,他还试图通过带有技术特色的文法剖析,来呈现《楚辞》作品行文的变化规律和艺术特色。从研究方法上来说,郑武在直觉感悟的基础上,还有借题发挥的倾向。
[摘要]迟子建秉承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小说创作中,聚焦当时社会突显出来的人与自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人欲的膨胀与人性异化等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以自然生命意识摈除物欲异化人性,希望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关系。同时,其作品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秉承与激活,使其与当时社会更好地融合,尤其是对人文生态主义的建构,对于从根本上化解人性危机与精神危机而言,可谓意义重大。在现代性视阈下,迟子建小说中的危机叙事不仅突显出了反思与批判的价值维度,而且其既破又立的书写更显其内在张力的美学特质。迟子建小说中生态意识的自觉、对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坚守与承续,以及“忧伤而不绝望”的审美追求,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关键词]迟子建;生态与文化危机;乡土社会危机;人性与精神危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