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论“艺” 以文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如何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中更好地发挥文艺的作用?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文明交流互鉴的“大文章”?8月16日,在位于天山北麓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第九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天山会议如约而至。1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艺交流、文明互鉴建言献策。

  作为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新疆在传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促进丝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互鉴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条件和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为文艺创作和评论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为此,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走出浙江,来到“一带一路”枢纽地带新疆。

  本次论坛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疆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围绕“‘一带一路’·文艺交流·文明互鉴”主题,与会专家学者一起交流10年来“一带一路”文艺实践经验,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用文艺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事。

  文艺既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研讨会上,7位专家学者在“一带一路”的大格局大视野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进行主旨发言。

  “丝绸之路是一条艺术的交流互鉴之路,是音乐之路、石窟之路、舞蹈之路、书法之路、史诗之路……这条艺术丝绸之路彰显其文明纽带价值,起到传播中华审美风范的作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通过厘清地理的枢纽、历史的枢纽、文明的枢纽等概念,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以及如何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一带一路”的作用。他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对世界发展意义深远,新疆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发挥以文艺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上大有可为。

  作为“一带一路”枢纽地带,新疆不仅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平台,也是艺术交融的舞台。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至今已举办3届,一次次将国内外艺术界的目光吸引到新疆,与丝绸之路的历史与现在“相遇”。“丝绸之路不只是传统的,更应该是当代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以首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为例,分享蕴含在展览中的文化交流深意。

  什么是世界文学?中国文学如何走向世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宁以“世界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为主题发言。他表示,研究世界文学不仅可以促进国际学术交流,还能借以了解西方学术前沿对中国的关注,进而把中国文学推向世界。他指出,中国学者要积极在国际上发声,既要承认文学具有共通的美学价值,也要承认各国别文学的相对性,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够正确理解世界文学。

  “五四时期,鲁迅、郭沫若、巴金等中国作家在大量翻译外国文学的同时,他们的作品也在国外被翻译传播,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翻译所起到的历史性作用。今天的中国要积极重塑文学和文化银河集团网址登录大国形象,推动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翻译在其中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王宁说。

  同样关注文学译介与传播的还有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邹赞和新疆作家协会副主席马木白提·艾买提。邹赞以中国文学在吉尔吉斯斯坦的译介为索引,既追溯了中吉文化交流的历史,也谈到该国对李白、陶渊明、杜甫等诗人诗歌以及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玛纳斯》的译介和研究,并深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启示与思考。“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华文化的大视野中遴选少数民族文学精品,再将其有规模地译介到中亚地区,这需要学术界共同努力。”邹赞说。

  马木白提·艾买提结合新疆翻译人才优势,提出要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优秀作品翻译成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发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此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语言学博士、委内瑞拉学者雷睿从中国与拉美国家文化交流的历史出发,认为中拉文化交流互鉴从未停下脚步。他也依据个人研究提出,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中国和拉美国家在文化语言上的合作。

  “文明是人类集体的结晶,这个结晶包括劳动,也包括创造,更包括艺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聚焦新技术文明,谈及中国文艺如何在未来发挥作用。

  进入新技术时代,如何用文艺共绘未来图景?杨俊蕾认为要调动和用好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国经验,另一个中国智慧。前者要求发挥高辨识度的中国审美特质,把基于中国经验的艺术成果带到世界面前;后者则需要主动贡献中国故事的运转逻辑,实现话语影响力到话语吸引力的转变。“新技术文明的到来,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和阶段,在这个时代和阶段,我们要去主动了解变化、迎接变化、主导变化,要通过预测和描摹变化来共绘未来的人类图景。”

  中国文艺壮丽多姿,实践经验更是丰富深厚。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立足个人研究领域,围绕文艺理论、戏剧影视、造型舞台等主题展开研讨、进行分享。

  在文艺理论分论坛上,宁夏大学人文与民族学部教授王锋建议,建立文艺合作的常态化机制,共同开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艺交流史的编写;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凡提出,以增进认同为目标,推出更多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的精品力作,让更多具有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的优秀文艺作品走入人心,深入人心……此外,参加该论坛的学者还就“文学经典译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文学视域中的新疆兵团”“民族文化的影像动漫传播”等主题进行了探讨。

  在戏剧影视分论坛上,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仝妍聚焦非遗传统舞蹈的传承创新与价值转化,认为应以广大人民为主体,在传统的动态发展中延续非遗特质,呈现中国舞蹈文化的历史性和多样性;沈阳音乐学院助教韩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民族歌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市场,因此,文艺创作者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创作水平和艺术表现力,进一步拓展市场和观众;天津传媒学院舞蹈理论教研室主任张卉雨从音乐学、舞蹈学和人类学角度对刀郎舞进行阐释……其他分享还涉及戏剧、艺术设计、影视、游戏等多个艺术门类和行业。

  在造型舞台分论坛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舒勇表示,符号是最简洁通俗、最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通用语言,也是呈现价值观最便捷的语言,要塑造新时代中国文化符号,增强中华文明传播的影响力;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法国中法曲艺文化协会主席瞿见以海外相声教学为案例,分析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可能性;新疆艺术剧院编剧王俊通过分析新疆杂技魔术的艺术特征和现实价值,提出要积极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提炼贯通古今“丝路”、彰显文明交流的标识和形象……此外,丝绸之路上的书法遗迹、龟兹石窟艺术,“一带一路”的美术创作、展览策划等主题,相关学者也有研究和分享。

  文艺做使者,青年当先锋。西湖论坛·天山会议,智慧和观点在这里碰撞,思想和精神在这里交融。这是一场展现新时代青年文艺评论家时代责任与使命担当的大会,更是一场为推动文明互鉴凝聚文艺共识、贡献青年智慧的大会。

  “此次论坛达成了5点共识:第一,文艺对自身要有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第二,文艺要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拥抱人类文明;第三,文艺要致力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四,文艺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第五,文艺要成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使者。”闭幕式上,中国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如是总结西湖论坛·天山会议的成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