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这样介绍我 作者 王宇平

  银河官方官网住在城里,又喜舞文弄墨,朋友熟人多,所以饭局是少不了的。上了酒桌,自然有几个不认识的人,往往这时东道主要把不相识的介绍一番。本地好像有个“风俗”,总是先介绍有“身份”的,譬如“这是某长”、“那是某总”等等,等到介绍到我时,其实只要这么说:“某某,在某单位上班,业余喜欢写点文章”就行。然而,我听到的往往是这样的声音:“这位是……,他家某人在某地任谋职,还与某(知名人士)相识……”云云,拐弯抹角绕了一大圈,把听者弄得云里雾里,搞了半天还不知道我姓甚名谁、做点什么;我本人更尴尬,仿佛是某种关系的附属品。在介绍其他“普通人”时也是这么绕来绕去的。往往酒过三巡,轮到我敬酒时,心里还在犯嘀咕:那位老兄贵姓,咋称呼呀?

  为什么会是这样?我百思不得其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还是现代人变得“圆滑”了?记得战争年代及建国初期,人与人之间相互称“同志”,简单而亲切,友谊反而更深;我小时家住农村,邻里之间称“爷爷奶奶、叔伯婶婶、哥哥姐姐”,这是论辈分;后来即使见了不认识的,也估摸着他年龄跟哪个辈分接近,还是那么喊,也十分亲切。大约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称呼在悄悄发生变化,严肃场合,称“先生、小姐”,听起来蛮新潮的。但不知从何时开始,见了面人们改称“官名”了,如“某长”、“某局”,好像不这么叫就是不敬。即使你是一个普通办事员,也要给你戴上一顶“长”的帽子。碰上熟人,真不免耳热心跳。这不是自我作践吗?也许,这是现代人的一种心理疾病,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其实这才是自个瞧不起自个。普通人咋啦?非得有官位才出来吃饭?同时,这也折射了“官场”的某些不正常。

  其实,当今社会,“官”就是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职务。在部队、在机关、在单位,见了面,可以这样称呼,是为了区分职位、明确责任。这种作派,拿到饭桌,拿到朋友聚会场合,就有点不合理。至于把某人的社会关系都和盘托出,更不礼貌。

  笔者从事业余新闻创作30余载,出过新闻作品集,有省市报刊颁发的业余记者证,也算个“编外记者”把。记者是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我热爱这份职业。今后在某些场合,如果您不愿直呼我姓名,非要“客气”不可,就这么介绍我:“某某,业余记者”。拜托!

  王宇平,男,1965年2月生,安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供职宿松县人武部。爱好写作,酷爱读书,喜交文学朋友;业余从事新闻、随笔、言论写作,作品散见于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杂志、《安徽日报》、《安庆日报》及省市县网站报刊,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