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丁一教授:“中国高被引学者”!

  2011年,丁一在国际物理学期刊上发表一篇关于层状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的论文,尽管期刊的影响因子并非顶尖,但其产生的学术价值却使得该论文被引次数高达793次,成为他学术生涯中的一颗耀眼明珠。

  谈及这篇论文的诞生,丁一教授笑称其为“无心插柳”之作,却也是他初到杭师大时教学之余的意外收获。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他对课本中几种元素结构的独特之处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份突如其来的灵感如同诗人笔下的诗兴,促使他迅速投入研究,并最终在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了这一未被探索的领域。尽管研究初期遭遇多次投稿拒绝,但他坚持不懈,最终论文得以发表,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逐渐受到实验研究者的关注与验证,证明了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丁一在科研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天高任鸟飞”的豁达心态,他坦言他的团队不追逐潮流,而是专注于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研究。这篇论文不仅成为了他坚持科研信念的动力源泉,更激励着他不断探索未知,勇于尝试新思路。他认为,科研不应设限,只有勇于突破边界,才可能能收获令人惊叹的成果。

  在谈及自己的研究方向时,丁一满怀激情地介绍了计算凝聚态物理的魅力。在他看来,这项研究如同向未知领域的远征,而计算物理研究者则是原子世界的设计师,他们运用无限的想象力,通过量子力学的视角,对原子、分子进行精妙组合与计算模拟,预测并探索材料在理想条件下的最优性能。丁教授强调,作为理论学家,他们的职责是提出设想、计算出材料最完美的性能,即使这些理想化的设想在实验物理中难以完全实现,但一旦成真,必将是科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成为“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常客,丁一教授强调科学研究的原创性是关键,他专注于独立研究,勇于挑战传统,追求真理与创新,正是这种科学家精神的坚守,让他在学术领域独树一帜,赢得广泛认可。

  科研以外,丁一教授还在教学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科研教学互促共生的理念,他说:“科研是一个创新活动,需要很多新的思路,出去参加学术会议和人交流是一种方法,但我更倾向于在教学中寻找思路,各种各样的教科书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肩膀上进行思考,经常去回顾基础的物理概念规律也会给我带来一些科研灵感。”因此,他会主动选择不同的课程进行教学,甚至勇于承担那些挑战性高的新课程,以期在教学的乐趣中发现科研的新天地。

  作为物理复合211的本科生,冯增涛回顾其求学时光,特别提及了丁老师的课堂魅力。他说:“丁老师的课堂独具一格,总是将深奥的理论知识巧妙融入鲜活实例之中,让编程基础至科技前沿的广阔领域变得易于理解,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仅扎实掌握了专业技能,更深刻体会到技术如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丁一教授将科研与教学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并巧妙地找到了两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他说:“科研教学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一门心思长时间只盯着一件事,我的效率不会很高。比较幸运的是,我比较早地找到了教学和科研相组合的一个最佳节奏了。”

  丁一本硕博均毕业于清华大学,深受“行胜于言”校风影响。他表示这句话不仅是是对学术的要求,更是人生态度的指引,教会他多做实事,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这种精神激励他在完成大量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每年都会尽力去完成科研工作。

  他说到:“这是我杭师大工作以来养成的一个习惯,将自己的时间规划好,做好教银河国际galaxy网站学、科研工作。我总会对自己每段时间做的事进行复盘,把相应科研结果整理成文章,作为对自己的一个交代。至于文章发表的好和坏,于我而言并不是特别重要。”

  在培养学生方面,作为物理学专业负责人,丁一始终秉持“学生发展至上”的育人理念。他深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根据各自的特性与成长需求进行精心培育,而非一概而论地纳入既定的教学框架之中。

  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丁一采取了高度个性化的培养策略。他强调,不将科研成果作为衡量学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是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人生蓝图进行规划与发展。在每位新生踏入校门之际,丁一便主动倾听他们的梦想与规划,灵活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

  对于那些怀揣科研梦想、志在深造的学生,丁一着重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与执行力。他深知,科研之路不仅需要满腔热忱,更需持之以恒的毅力与脚踏实地的态度。因此,他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严谨的科研习惯,学会在挑战中成长,在失败中汲取养分。

  而对于选择就业道路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未来可能成为教师的学子,丁一则将培养重心放在了责任心的塑造上。他深知,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需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一堂课。因此,他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助力他们在未来的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

  物理学院2022级研究生刘津源谈及导师,满怀敬意地说:“在科学研究上,他倾囊相授,细致指导,助我扎实掌握技能。面对挑战中,他不仅传授我知识与技能,更以身作则,教会我如何面对困难、坚持探索。这份师生情谊,是我宝贵的财富,激励我未来科研路上勇往直前。”

  此外,丁一教授还时常提醒学生,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实践远非简单的论文发表之旅。他强调,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学会科研的方法与思维,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他鼓励学生将每一次尝试视为成长的契机,无论是收获鲜花还是遭遇荆棘,都应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与反思。在科研这场漫长的马拉松中,保持踏实的步伐与坚定的信念,方能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