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2年5月29日,中国26个省份已完成本轮省级党委换届。值得注意的是,在总共产生的338名省级党委常委中,简历公开明确有博士头衔的有85人,占25.14%,也即4名省级常委中就有一位博士。
其实不只省部级,在许多地方,厅局级甚至更低级别的官员,也越来越多博士的身影。
官员学历越来越高,是值得肯定的现象。但公众对官员在职读博,一直感受复杂。老百姓对于官员读博士过程中,是否存在着“权学交易”,常抱有疑虑。官员们到底通过哪些途径获得博士学位?他们如何考试,如何上课,又是如何完成论文?高校如何看待这一有求于他们的特殊群体?
如果严格区分,有一类官员的学位实在不容“挑剔”。他们在从政前是学者,博士学位是在科研活动中获得,与“官”无关。踏入政坛后,他们又因为良好的专业素养与扎实的理论功底,赢得“学者型官员”的美誉。
以此次省级党委换届为例,有15位常委在从政前完成了博士学习经历,占据常委博士的17.64%。比如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在担任江苏省省长助理前,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王珉的博士学位就是在南航获得的“工学博士”。辽宁省委副书记夏德仁的情况类似,在担任大连市副市长之前,他在东北财经大学当校长。他不光在那里取得博士学位,甚至在从政前已经当上了博士生导师。
已经从政,但却错过博士教育的官员,如果想拿一个“博士学位”,往往是读个在职博士。在中国,在职博士要通过正常的入学考试(统考或单考)取得入学资格,但在整个上课、考试和论文答辩环节中,用一位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的说法就是,“灵活性较大”。
因为拿学位相对容易,“在职博士”含金量渐弱,并一直受到批评,许多高校转而逐步取消招收在职博士。例如,厦门大学从2011年开始就不再招收在职博士。
和全日制博士教育相比,在职博士教育有一个重要缺憾:一般只有学位,没有学历。因为这一区别,很多官员在简历中,会注明“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如果官员们希望双证齐全,常规途径只有考取全日制博士生。三四年前,一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老师就碰到过这种情况,中央有三四个重要部门的司局级干部参加了北大的博士统考,但分数不够高,没有通过。
在上海教书的李潇(化名),两年前刚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在他读博期间,有一位干部曾经找他和另一学院疏通关系,出价几万元想弄个正规博士文凭。李潇打听了一下发觉不好办,就直接推掉了。
1986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开始在北京某名牌大学试点招收“论文博士”。在试点初期,“论文博士”与普通全日制博士的最大区别是不用考试,不用参加课程学习,大部分高校只发学位,没有学历。不过,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周光礼教授发现:在后来的实践中,也有学校要求学生脱产一段时间学习课程,“于是,有个别学校既给论文博士颁发学位证书,又给论文博士颁发学历证书”。
“论文博士只是学校内部的叫法,到教育部那儿都是公开招考的。”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研究生招生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学校的论文博士双证齐全,跟正规博士并无本质区别,也是需要上课的。”
目前,招收论文博士的高校主要分布在985(中国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和211工程大学(国家“九五”期间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工程)。像武汉大学虽然名义上仍招收论文博士,但过去好几年都没有实际招生,武大已经用另一种“优博生”制度取代。“优博生”以招收官员、企业高管读博士为主,双证齐全,报考条件相当苛刻,考上并不容易。
官员求“博士帽”的动机多样,但增加晋升砝码应是首要原因。1980年8月,首次指出: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官员的学历开始得到重视。1995年2月,中央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强化了对官员的学历要求,“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省(部)级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进入21世纪,对干部的学历学位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比如进行司局长选拔时,组织部门已经将拥有博士学位作为优先条件。2011年,中国招收国家公务员时,首次将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年龄放宽到40周岁以下,比以往放宽了5年。
在高校选择上,官员们大多喜欢重点大学。比如此次换届的省级党委常委博士中,有72人是从211、985类的重点院校获得博士学位,有8人从中国社科院或中国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仅有辽宁省委副书记夏德仁、山西省委常委高建民等5人的博士学位,来自普通地方高校,占博士常委的5.88%。
对于官员读博这件事,许多人担心,官员们政务繁忙,很难会在工作之余完成学业。武汉大学一位博导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自己曾经有个官员博士生,报名上了两年课,大概觉得完不成论文,就自动消失得杳无音讯了。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卫平觉得,官员读博士也有优势,“他们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很强”。张卫平曾经给论文博士上过“程序正义”的课。课堂上,有官员问张卫平,如果中国不采用信访制度,我们还有别的什么办法吗?还有人问,如果不执行严打,中国的治安形势会怎么样?“一般人提不出这样的问题,只有官员们在长期实践中,才会银河galaxy官网发现这些问题。”张卫平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新中国首批博士诞生于1983年5月。当时,中国社会刚经历“文革”,工农业生产急需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青年人也开始对知识如饥似渴,一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实践工作者,也迫切希望获得学术上的认可。此后30年间,中国博士学位授予量增长迅速,截至2008年,中国的博士授予数量已经超过美国,攀升至世界第一。在这些博士当中,相当一部分是政府的在职公务员。
从公民的受教育权来讲,官员读博士无可厚非,但在中国,近年来却产生了异化。
因为官员的身份,个别高校在暗中为官员博士“放水”。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有的官员博士自己不去听课,干脆委派秘书代替学习;考试、写论文也经常利用手中的职权行方便。某大学有一位俄语老师,曾经被叫去给一个官员辅导在职博士外语考试。她被指定按照一本书的内容,给官员单独上课。后来她发现,“考试题就是从这本书里出的,那位官员考得还可以”。
当然也有对官员“说不”的老师。作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导,年逾八旬的赵振铎,曾被要求带“官员博士”,但他都会对官员们说:“你官当得好好的,来读什么书嘛。”要是官员通过秘书找到赵振铎,他就直接回绝说:他某些方面不够条件。
其实官员读博,态度决定一切,寒窗苦读的也大有人在。比如甘肃省副省长虞海燕,自2003年3月攻读东北大学材料所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8年4个月之后的2011年7月才完成学业。从2002年9月起,江苏省政法委书记李小敏攻读南京大学城市发展战略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至今已9年8个月,仍未获得博士学位。
当浮层化现象严重时,我们遇到的挑战是,出的主意没有太大实操价值,从事实际操作的人…
恒大与拜仁这场比赛太有价值,展现了自己,也终于真刀真枪下看清了自己,更成为一把标尺…
人的生命本无意义,是学习和实践赋予了它意义。应该把学习作为人生的习惯和信仰。
幸福是什么?当你功成名就时,发现成功不会让你幸福,和人分享才会。当你赚到很多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