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代,国际体系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新时代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在准确把握国际发展趋势和自身定位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资源与规则,以全球眼光谋划中国发展,为全球进步提出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作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语言文字科研事业也必然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全面的知识、更深入的思考、更优质的创新成果,服务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长远发展,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服务人类共同发展进步。
完整了解世界语言文字研究的传统和成果。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自古以来就是备受关注的研究对象。有关语言的科学研究已经过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成为体系完备、内涵丰富的学科领域,成为名副其实联通文理的“学科际”学科,在信息化时代和符号化时代更有着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安全价值。中国的语言学家要站在国际学术发展的前沿,做出更多富有创新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就必须完整了解世界语言学的传统和成果(包括非英语发表的成果),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代的研究传统,方能使我国语言学者获得更全面的学术滋养,形成更深邃的学术洞察力。这是促使我国语言文字科研事业国际化发展的学术原动力。
全面了解世界语言生活发展的实态和趋势。世界语言生活多姿多彩,形式复杂,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现实素材。中国语言生活是世界语言生活的一部分,后者是前者的宽阔背景。有学者指出,欲全面认识中国的语言生活、把握中国语言生活的发展变化、分析中国语言问题的成因,就不能孤立地只看中国一侧,而忽略世界一侧。因此,全面了解世界语言生活的真实面貌并把握其实态和规律,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借鉴”层面,而应置于“必要”“必需”的层面。这需要有更多的中国学者关注世界、走出国门,尤其要走进田野,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记录世界语言的发展与应用,在真实的现场发现语言生活的规律和趋势、发现新的问题和线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国内外语言生活的特点和规律,为国家语言决策提供更加客观、科学的智力支持。这是促使我国语言文字科研事业国际化发展的现实原动力。
系统构建关于世界语言的知识体系。大变局背景下,完整、恰切地认识世界是当代中国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200年前出现并在全球普及的学科体系与思想范式在当前认识世界、重构世界的进程中,日益暴露出缺陷与短板,迫切需要更多的知识供给。面对语言这样一个内涵丰富、性质复杂、社会功能强大的研究对象,我们特别需要构建起自己关于世界语言的知识体系,包括语言作为知识、工具、方法的系统知识。和一些历史上的全球性大国相比,我国对世界语言的掌握和研究还很不够,对语言作为工具和方法的认知尚缺少世界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在支撑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方面的表现还不尽如人意。我国迫切需要立足世界语言发展大局,系统构建关于世界语言的知识体系。这是促使我国语言文字科研事业国际化发展的创新原动力。
国家语委近年来大力推动科研工作国际化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相信随着国际化进程推进和经验积累不断丰富,我国语言文字科研事业在理念、机制、团队、议题、评价等方面必将取得长足进步,助力语言文字事业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人类共同进步。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语言政策综合资源库建设及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5JZD04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新使命与发展方略研究”〔项目编号:18JZD015〕阶段性成果)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依靠的是党的领导、社会力量参与、人民群众支持。除此而外,科学研究也是助推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确立了以汉字简化和规范化、普通话推广、扫盲运动等为核心的语言文字工作任务。语言学界当仁不让,成为学术支撑的历史担当。1950年6月,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成立,确定了有步骤地从事现代汉语、中国语言史、国内兄弟民族语言和亚洲邻近各国语言研究的方针和调查国内各地方言和兄弟民族语言、研究现代汉语语法、辅助识字运动等任务。《文字改革》和《中国语文》等杂志为上述任务的开展提供了理论研究阵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出版了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新华字典》,同期开编的《现代汉语词典》成为新中国第一部规范性的语文词典。在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学者们有的大力编写地方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对照手册,以方便方言区人们的普通话学习;有的积极参与民族语文的普查工作与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和改造工作。
改革开放之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和信息化工作成为语言文字事业的核心。一批专业学会陆续创立,比如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国修辞学会等,各地方性的语言学会也纷纷建立;一批专业刊物创刊或恢复出版,比如《外国语》《现代外语》《方言》等。这些学会和刊物的出现,为学界提供了讨论问题的阵地和发表见解的场所。1984年9月,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将汉字整理和规范、语言信息处理、社会语言学等作为主要研究领域,从而与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形成了本体和应用研究齐步而行的比翼形态。这个时期,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北京话调查、汉语方言调查等成为学术研究的主要论题。许多基础性研究也为后来的一些重要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和人才基础,比如当下正在进行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进入新世纪之后,以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提升国家和公民语言能力为工作任务,语言文字事业提出语言资源、语言生活等理念,提出了大语言观、大语言工作观等。一批“社会语言学”的教材蓬勃涌现,尤其是“中国语言规划论”三部曲的陆续出版奠定了中国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基石,“语言生活四大皮书”系列、《语言战略研究》、《语言规划学研究》、《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等出版物则提供了更多刊发研究成果的期刊。在研究论题方面,语言与性别、语言变异(语音、词汇、语法)与演变、双语/双方言与多语、网络语言、外来词等新形势下的新论题层出不穷。
新时代以来,语言文字工作致力于语言文字治理的现代化,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数字信息空间建设。语言文字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国际中文教育、国家语言能力、数字时代的语言问题、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等论题纷纷出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界的国家意识和家国情怀、政府与大众的语言意识和语言觉悟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政府和学界之间有了更频繁的互动。在学术论文、研讨会、学术著作和研究课题之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用研究报告或资政报告来为语言文字事业和国家发展提供更优质、更高效和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语委科研“十四五”规划的初始之年。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愈加复杂和不确定性的增强,语言文字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在此背景下,语言学界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学者更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用扎实的调查、严谨的研究、有力的建言、务实的方略为语言文字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语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十三五”时期,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取得巨大成就,普及程度和普及质量大幅提升,2020年全国普通线%,历史性实现了“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语言交际障碍基本消除”的目标。
围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科研工作聚焦推广普及政策阐释宣传、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等重点,统筹规划部署和推进落实,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提供了有力学术支撑。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项目或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相关的重大重点课题就有30多项,在重要报刊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超过150篇。
一是聚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政策研究阐释宣传。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围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围绕加强语言国情调查研究和咨政服务,深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政策研究阐释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规范意识和自觉意识。
二是聚焦推普助力脱贫攻坚。语言文字科研工作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有效实施,国家语委深入四川、云南、甘肃、山西等地开展推普脱贫攻坚专项调研,提出“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理念,研制“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基本交流能力达标标准及评测办法”,编写《普通线句》《幼儿普通线句》等学习资源,组织研制“语言扶贫APP”,针对“三区三州”开展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培训。
三是聚焦满足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需求。围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服务平台等开展研究,设立“新疆中小学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与教学”等系列项目,组织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规律与学习规律研究;研制“在园幼儿普通话沟通能力评估标准”,评估总结“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成效经验;开发“全球中文学习平台”,组建中文学习资源联盟,汇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资源;研制中小学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和实施纲要,有效满足了各族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使用需求。
“十四五”时期,一是深入研究阐释宣传习关于国家推广普及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对标习相关重要论述,深入推进语言文字法治建设、规范标准建设研究,为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国家语言发展战略规划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供强有力学术支撑。
二是围绕聚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重点任务开展研究。聚焦民族地区,深入研究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问题,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深入民族聚居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情况调查;聚焦民族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和基层干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需求,深入开展教育教学规律研究。聚焦农村地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路径、措施等问题;聚焦乡村电商、民宿康养等乡村发展新业态,加强“职业技能+普通话”教育规律研究,探索语言文化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开展经典润乡土、繁荣发展乡村语言文化研究,提高农村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化素养。
三是围绕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普及开展研究。聚焦普通话基本普及地区研究探讨巩固提高的长效机制和举措;深化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研究,着重开展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规律研究;系统研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指标体系和国民语言文化素养指标体系;持续加强适用不同地区特点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资源研究;深化普通话水平和汉字应用能力测试理论、方法和体系研究;分类研制行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标准,推动建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监测机制。
(作者袁伟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教授,王敏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为服务保障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2004年以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依托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设了一批国家语委科研机构,作为国家语委组织高水平语言文字科学研究、实施重大语言工程和科研任务、建设语言文字基础资源、宣传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开展语言文字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17年来,机构数量稳步增长,布局设点不断完善,目前共建有24家。区域分布涉及东中西部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要区域,研究方向涉及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多个细分领域,研究任务包括服务事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各细分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问题导向的决策咨询研究等,基本适应、较好对接了新时代事业发展的需求。
强化服务保障功能。24家机构协作互补、同向而行,共同发挥着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服务保障的重要功能。一是决策咨询功能。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调研起草、党和国家重要语言文字文件调研起草等立法制标定规工作中,国家语委科研机构发挥了骨干作用。基于长期跟踪、实证积累和专题研究,国家语委科研机构提出了培养多语种外语人才、构建“一带一路”建设话语体系等一系列服务国家需求的资政建议。二是政策传播功能。9种语言生活皮书,连续15年的“汉语盘点”活动,中法、中俄、中英等双边语言文化交流等方式,面向国内外全方位传播我国语言规划的政策理念和事业成就。三是学术保障功能。依托国家语委科研机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古文字工程顺利实施,国家语言资源动态流通语料库、全球华语语料库等为语言文字科学决策奠定实证基础。
塑造鲜明学术风格。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领导下,逐步壮大的国家语委科研机构凝练共同学术理念、构筑共同学术精神,形成鲜明学术风格。一是以心怀“国之大者”的高站位和“心系人民”的服务意识,努力发展中国本土特色的语言规划理论,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理论创新和话语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关注语言文字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证积累,在“一机构、一方向、一特色、一品牌”原则指导下,深耕细作、勇毅笃行,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决策奠定了扎实基础。三是坚持开拓创新,以新视角、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研判新需求、研究新问题、拓展新任务。四是坚持内涵发展,打造高质量团队,实施高水平管理,产出品牌性学术成果,构筑有持久和广泛影响力的学术平台,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打好学术底盘。
面向未来,国家语委科研机构将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基地,更好服务保障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特色发展。聚焦各自优势领域,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加强学科建设,强化学科交叉,汇聚学科队伍,做强学科平台,不断推出学术精品。二是加强能力建设。把握学术前沿,提升对各自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能力和话语建构能力。进一步完善传播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标志性研究成果外译,提升传播能力。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培养各方向专业领军人才,坚持高层次、专业化、创新型人才导向,着力打造高水平学术团队。四是优化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学术咨询与决策、成果转化、运行保障、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提高服务决策质量和效率。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国家语委科研机构将更好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区域领域建设发展中的语言需求,准确定位,奋发有为,努力塑造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服务国家,心系人民,严谨治学,勇毅笃行,团结协作,朝气蓬勃”的集体形象,高水平推进、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行稳致远,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语委科研机构秘书处主任)
国家语言能力指国家围绕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国家需求、国家意识等维度,运用语言及各种手段处理一切相关事务的能力。目前,我国的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已取得诸多成就,但仍面临众多问题。据国家语言能力指数分析,我国在语言服务、语言研究、学术话语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语言人才资源情况掌握不全、高端外语人才数量不足、稀有外语语种人才缺乏、语言文字国际标准话语权薄弱等问题亟须解决。如何更好地开发、建设和掌控国家语言资源,培养国家需要的战略性语言人才,是语言政策研究方向同仁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一名国家语委培养的中青年学者,我先后参加了国家语委首期中青班、第三期海外研修班,在学习中体会到语言研究要秉承家国情怀,兼顾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学术研究与对策性研究的理念,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解决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领域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先后聚焦国家语言能力研究,围绕国家语言能力进行了理论和应用上的探讨。在理论上,我参与构建了国家语言能力理论体系分析框架,特别是围绕国家语言能力指数体系,进行了先导性研究,将国家语言能力分解为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通过各种公开、可信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最终形成国家语言能力综合评价指数体系,为我国的国家语言能力建设提供了量化评价标准和动态数据参考,为找出我国国家语言能力短板、明确建设方向、寻找合理路径持续发挥作用。
在应用方面,我承担了国家语委重大项目国家语言志愿者人才库一期工程“冬奥会语言志愿者人才库”的建设工作,在教育部语信司的指导和协助下,课题组赴北京冬奥组委洽谈并征求相关专家意见,确定入库志愿者人才的入库信息标准,并据此设计数据平台。项目建设为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我国关键语言战略和国家应急语言服务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建设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家语言能力对内进行语言管理,对外就是国际传播,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话语能力。国家话语能力的本质是话语议题设置和话语建构的竞争。国家话语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掌握标准。为此,近年来我还聚焦语言文字国际标准研究。
语言文字国际标准是国家话语权,乃至国家语言主权的体现。语言文字国际标准研究一要推动国际标准转化使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如积极参与ISO/TC46(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与文献技术委员会)书面语言转写等工作,推动术语、语言信息技术、语言转写等国际标准向国内标准的转化率。
二要统筹国际标准的等效使用,在维护我国语言主权的前提下,推动国际标准的转化使用,如引入语言文字的国际标准要符合我国主体多样的语言政策。
三要提升国内标准的国际化水平,推动国内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如我国《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等国内标准急需国际化。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外语教学标准,主要有《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和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这两份标准出台早、历史长,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以及非洲主要国家已颁布的外语教学标准均受到上述两份标准的影响。《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与上述两份标准的可比性、兼容性尚需充分论证,为尽早成为国际标准做好准备。
语言是工具,语言是桥梁,串联起世界,沟通了民心;语言是资源,语言是效益,搭建发展的基础,提升经济的活力;语言更是权利,语言也是能力,语言已经成为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议题。国家语言能力建设是国家软实力构建的重要一环,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持续研究。大任在肩,责无旁贷,我辈学人当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添砖加瓦,搭好语言文字这块基石。银河国际galaxy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