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私募研究员的进阶之路

  和大家分享冯柳的草根成长之路后,不少朋友咨询如何慢慢形成这种独特的投资思维。一个科班的投资经理成长之路一定是从研究员做起的,只有轧实的研究,才能支撑你的投资思维体系不崩塌,在投资世界里不断发掘价值。我想,这对于非科班出身的研究员也是一样的,通过魔鬼式的阅读和写作,恶补常识,不断积淀,沉得下去,抽得出来,方能有小成,假以实践,才能不断精进,张弛有度。

  我们要很明确的定义,研究是价值导向的。研究的目的是要把高价值的事情、重要的事情的确定性提高到非常高的水平,才有真正决策参考意义。在当前阶段,研究要产生价值,追求投资胜率与赔率的对等。为投资服务,为资产曲线服务,不要为了研究而研究。要有大方向感,对大问题看得清楚,后面再研究细碎的事项。我认为的投资价值,来源预期差,这种预期差,有客观认知的价值差,即一个事物你认为值多少两?也有认识时间差异的价值差,即一个事物值二两,你是早认识到还是晚于别人认识到?早认知到总是好事,晚认识到的总归要接盘。

  (一) 是企业持续成长带来的价值。公司所处行业赛道、公司竞争力、公司治理能力、商业模式等是否让他能持续赚钱?且相对容易的赚钱?即说的赚业绩的钱。

  (二) 景气反转:这关键在于判断景气。其特点是弹性大,无论业绩还是股价。关键在于选出并密切跟踪行业景气指标。长期跟踪,并打造敏感性。

  (三) 事件驱动:关键在于信息和判断。来源于公司体系的重构,或是管理层变更,或是公司并购,或是公司产品专利创新等。缺乏理性判断的信息会成为噪音。

  (四) 交易的价值。或者说炒作的价值。风口来了,可以享受盛宴,但要有理性的判断能力,交易只是附加项。

  最终的,大的价值我觉得还是要从源头去溯源,即从产业趋势的起点去抓。无论是资深的还是学校刚毕业的初学者,银河国际galaxy网站都一样要去学习站在产业的最高处、最前沿,以企业老板的角度去思考大问题,即使在一些细枝末叶的问题上做得多么完美,其价值也是有限的。大问题上的模糊准确远远比小问题上的完美精确更为重要。

  可以通过四个逻辑框架去思考,即:宏观逻辑、产业逻辑、业务逻辑与财务逻辑。

  宏观逻辑:包括宏观经济因素,还要从社会思潮、群体心理、甚至政经关系等大格局去看问题。比如人口红利与中间阶级升级的差异、产业微笑曲线升级的逻辑、社会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逻辑等。

  产业逻辑:不同的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核心驱动因素与竞争要素是发生变化的,而且在当前互联网与全球化的时代,其变迁的原理更加与以往不同。比如说到TMT里面的手机,智能手机的普及与流量红利可能已经基本上结束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使用时长开始接近天花板,增量的创新变得越来越难、更多可能是存量之间的替代竞争,以及一些微创新。包括手机快充、摄像头、屏幕、射频、散热等。

  业务逻辑:看一个企业的业务首先还是要看其战略布局、业务方向是否符合前面说的宏观逻辑与产业逻辑,是否符合社会大潮与产业大方向。看一个公司主营业务的占比如何?看一个公司的产品怎么样?社会认可度怎么样?赚钱的难易程度怎么样?商业模式怎样?管理团队的构成怎样?即使一个公司的团队是多么牛,如果是逆着这两个大方向,其经营的难度还是会非常大,成功的概率还是很低。

  财务逻辑:财务是对逻辑的印证,先有行业和业务的逻辑,后有财务数据。顺序不能搞反了。不能看到一个公司财务不好就弃掉,要看到有没有反转的逻辑?也不能看到一个公司财务好就觉得很有投资价值,要看到价值的源点在什么地方?有没有持续性?财务是对企业过去的经营行为进行数字化、结构化的总结与记录,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很好地分析与验证其业务上的特征与问题。

  这四个维度是看一个公司和一个产业的相互验证、相互有勾稽关系的逻辑闭环。研究一个微观的企业一样要有很强的自上而下的思维,在大逻辑上有严重瑕疵的公司,一方面成功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研究的难度也很大,研究的投入产出比就很差。

  (一)建立自己的行业知识库和能力圈。建立起自己对行业、公司及投资建议方面的分析框架,并清楚把握框架中每一个跟踪要点,只有这样才有持续改进的基础。框架一旦被证明有效,投资生涯就有了锚。不会犯太大错误,也不太可能错失重大机会。要做到这个行业,你就是最专业的。这种能力圈包括知识的能力圈、也包括关系圈子的能力圈,找到这个行业最专业的行业研究员(拳,以及这个行业的实际从业者,都有助于你的成长,反复PK,多重论证。

  (二)对行业个股进行覆盖性研究,形成结构化文档。重要信息进行汇总和有逻辑的数字化表达,形成记录的习惯,几年下来,这些研究成果沉淀下来就非常有价值。前期可以是先从行业的最好的5个公司开始研究。

  (三)建立定时检验机制。在框架体系内不断优化。做到对覆盖行业的股私票熟悉并逐渐精通,每周、每月、每季、每年把所负责的行业股票涨跌幅排序,分析两端个股原因,对照研究体系,反复检验。哪个公司是符合预期,哪个公司不符合预期,管理层问题?产品问题?模式问题变化?这样把行业知识库和个股逻辑不断深化和优化。(四)成为投资经理。研究了好公司,还要考虑估值的问题。就是买不买、买多少、什么时候卖的问题。这个主要是基金经理考虑的。对于研究员来说,要持续研究与跟踪最重要的行业,以及行业里最重要的公司,市场总会有买入机会的。

  (一)需将重点关注的行业按细分行业分类理清研究框架。比如电子行业的可穿戴(无线耳机)、快充、散热(之前散热单体量的5倍)、手机镜头、IGBT(功率半导体)、Miniled屏幕等。把这些行业先理一遍。云计算的IDC、云游戏等,消费的白酒、酱油等。

  (二)保持每周写二篇报告的节奏。报告前期可以是抄写,可以是拼凑,先有数量,再有质量。先形式,先僵化再优化。每周报告内容一篇行业一篇个股。一周1.5万字,浅度覆盖3000字,深度7000字。基础的东西靠磨,高强度的磨。

  (三)每天盘后分享至少一篇研报。盘中时间尽量不看盘不交易。专心撸研报。形成交流氛围。

  如果一个研究员要做的好,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独立判断的成功案例和错误案例,是那些刻骨铭心的成功案例和刻骨铭心的错误案例,才能帮助自己成长。进入这个市场,就不能是裸奔之身,一定要武装好自己,路上虽漫长而艰难,亦不能轻言放弃。愿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