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晋升机制非常严格,特别是随着年轻学者逐年增加,高校内部竞争变得越发激烈,“非升即走”制度更是悬在年轻学者头上的一把利剑。
为了能留在高校里面做科研,许多年轻学者都是废寝忘食,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研究当中,希望能尽快有研究成果,获得高校给予的长聘合同,将来才能真正安心工作。
科研界里面比努力更重要的可能就是天赋,如果自身科研天赋非常高,在读博士阶段已经有明确研究方向,并且已经有突破性研究成果,并不需要等到聘用后那么被动。
神州大地上每年都有数十万名博士毕业,这里面有很多优秀学者都天资聪慧,他们已突破常规的方式到高校做研究,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限制性因素。
浙江大学是全国顶尖名校,综合实力在各种大学排行榜里面都位居全国高校前五名。能在浙江大学里面任教的教师或者做科研的研究员,都是百里挑一的科研精英。
浙江大学在探索人才引进方面,在国内可以说是做得非常成功,学校大胆创新人才引进制度,敢于突破常规选拔年轻学者,也给予年轻学者施展才华的舞台。
根据《人民日报》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迎来最年轻的特聘研究员倪楚君,并享受教授级别待。
出生于1995年的倪楚君,今年刚29岁,以年轻的姿态“冲”进医学界,如今却能成为浙江大学最年轻的研究员,冲上各个新闻平台热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焦点。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职称评定规则,高校里面的教授属于高级职称,高校研究所里面的研究员同样属于高级职称。因此,倪楚君今年才29岁,也相当于成为顶尖985高校的教授。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倪楚君于2014年到浙江大学化工系就读,本科期间已经开始接触科研项目,并对一种“液态金属”的材料产生兴趣,最终决定沿材料方向发展。
依靠本科期间的优秀表现,倪楚君最终继续留在浙江大学进行硕博连读,跟随浙江大学化工系聚合与聚合物工程研究所谢涛教授,从事智能变形高分子的设计与开发。
依靠对科研的兴趣和自身天赋,加上有导师的帮助,倪楚君在读博期间取得突破性成果,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世界顶级期刊《自然》。
这篇论文究聚焦于一种新型水凝胶,在自然环境温度下,它能够进行形状转变,且有着“记忆”功能。
一名在读博士能在《自然》杂志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在全世界都会引起关注。毕竟大量顶尖高校学者都没有在这种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论文。
比如国内高校学者能以第一作者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普通讲师都能直接晋升为正教授。而在读博期间有如此好的表现,在世界科研界里面都是较为罕见。
这些成就都说明倪楚君拥有极高的科研天赋,将来大概率还会有上升空间,现阶段需要进行重点培养。也正因为如此,2023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人才引进倪楚君。
倪楚君成为浙江大学特聘研究员,,踏入眼科中心的实验室,从事从事工学与眼科学交叉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大家都称她为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女研究员。
倪楚君来自浙江普通家庭,银河集团网址登录本硕博都是就读于浙江大学,能成为研究员确实不容易,值得肯定,这对于我国高校人才引进制度改善,也有着积极意义。
以前名校引进年轻学者时,会要求拥有海外留学经历,本土博士并不受待见,这种带有偏见的人才引进制度,因为倪楚君这种人才的不断突破,才得以逐步改变。
无论是本土培养的博士,还是海龟博士,我们都应该以研究成果来评判,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进行区别对待。只有公平的环境,才能塑造更好的科研环境。
只有破除学历歧视和按资排辈思想,才能真正让年轻学者有奋斗动力,这样才能推动我国高校科研走向良性发展道路。